杜园
摘 要:解构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和文学批评理论,解构主义作为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流派,重在对文本展开细读,解构主体,推翻规约,研究意义的延异,这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新颖的研究视角。本书作者刘育文以解构主义为理论框架,融合语料库语言学的成果,通过广泛实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对比译语文本与原语文本之间的相似性和异质性,本研究是一项定量与定性相佐、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以描述性评述为主,兼顾规约性,把作为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重要纽带的翻译批评这一薄弱环节在解构主义这一框架下得到加强,帮助译者不断提高翻译质量,为读者提供优秀的译本。
关键词:解构主义;文学翻译批评;翻译质量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4-0-01
1.内容概述
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本部分介绍了本书研究综述、研究意义、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作者通过对比中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得出翻译批评实践与翻译实践、翻译批评理论的建构与翻译理论有着如影随形、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作者本人重点梳理了国内外翻译批评研究的现状,她认为翻译批评的内涵极其丰富,翻译批评可以是对翻译过程的评价,也可以是对翻译产品的质量评估,还可以是对译者选择和读者反应的评论。凸显出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第二章首先勾勒解构主义的历史渊源及发展脉络,梳理其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主要提到了“耶鲁四人帮”----保罗.德.曼、米勒、布鲁姆和哈特曼为代表的美国学者,“耶鲁四人帮”的解构主义文学,但其共同之处在于强调基于文本的解读。侧重分析其重要解构策略和方法;然后概述解构主义学派的翻译观以及在翻译研究领域的应用,并从解构主义视角厘清翻译的内涵;最后探讨解构主义理论对文学翻译批评的借鉴意义,但同时也指出其局限性,表明解构主义过于夸大意义的不确定性,否定结构、否定权威、否定意义,负面影响容易产生。由此而得出诉求于语料库语言学的必要性。
第三章内容主要介绍了语料库语言学与翻译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共划分为三个小节。第一个小节主要是对语料库语言学综述(包括其定义与分类),第二小节作者主要提到了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最后一小节,作者拟介绍了本研究平行语料库的建立原则(1.所选语料为经典文学文本,时间跨度要大;2.文本必须为英译汉文本,又要有汉译英文本;3.本研究指涉及文学翻译批评,所以尽量涉及各种文学体裁;4.语料的设计要能分能合,便于任意抽取。)
第四章是有关如何从宏观层面描述和阐释文学翻译中的延异与印迹。本章将选取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作为主要研究,从宏观层面研究派生的两个寄生者(派生文本)留下的各种踪迹。
第五章是从微观层面解构和探析文学翻译中的重复与寄生的译文,以《葬花吟》为个案分析为例。通过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清晰地分析得出通过语料为辅助的方法,可以揭示自然语言的复杂性和规律性,也为诗歌翻译的质量评估指明方向,减少研究者的偏颇与武断。
2.簡评
解构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批评流派,首先,解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摧毁或破坏。德里达曾明确地宣称要“尊重我们所要解构的东西,”解构的运动虽然不是确定性的,但其意义却是肯定性的。认为解构即是否定,实际上是在一个内在形而上学过程中思考和看待解构。德里达说:“我常强调解构不是‘否定这样一个事实。它是一种肯定,一种投入,也是一种承诺……首先对思想说是,对那种不能被还原成某种文化、某种哲学、某种宗教的思想说是。对生活说是,也就是说对那种有某种未来的东西说是。对要来的东西说,假如我们想通过记忆去改变事物,那是因为我们喜爱将至的生活甚于死亡或者完结。因此,对思想、生活与未来来说,不存在终极目的,只存在无条件的肯定。”
本研究的优点三点:第一,引借解构主义一些重要的分析性概念,第二,本研究是一项描述性的实证研究,对语料的解构和统计获取客观而真实的数据;第三,表格种类丰富,极大给读者展现出了一个清晰的思维脉络与客观的结果,增强了说理性。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有四点:第一,由于国内外对解构主义的意义或者是概念补充具有不确定性和开放性,对其概念把握相对困难;第二,再加上文学翻译批评理论的建设以及历史短暂,研究尚不成熟;第三,本研究是解构主义视角下的文学批评,这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关于此话题并非有太多的参考文献来参阅,因此,不免让此课题抹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第四,本研究所选语料虽然按照一定的原则且具有代表性,但就数量而言,应该扩大语料范围,从而使研究结果更加科学、可信。
参考文献:
[1]何佩群.一种疯狂守护着思想——德里达访谈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