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康概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属现用语文S版教材每单元语文百花园“三环”学习任务的第二环(第一环为“温故知新”,第三环为“习作”),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口语进行交流学习。
一节合格的口语交际课,并非要求课堂精彩纷呈,纲举目张,而更重要的是学生敢于开口,懂得口语对话,畅所欲言。而开放互动的课堂,又怎能以有条不紊、词清句晰的标准去衡量呢?叶圣陶1964年在《语文教育书简》中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简言之,从表达方式看,“口语语体”偏于日常生活通俗常用,“书面语体”则偏向书面交际使用,它们具有不同的语言风格特征。
例如:我校的推选课,在初始试课时,钟老师设计情景: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述说发生在我们班里的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思考这个标题的关键词是什么?”也许是第一次试课,老师说话时表情也显得严肃一点。
我发现二年级学生互相瞪了一下眼,后来举手回答的也寥寥无几。我分析,一方面原因是学生平时积累的班级“故事”内容不多;另一方面也许就是老师措辞表达的问题。问题中的“述说”“思考”“关键词”,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似乎有点拔高,也不符合口语化。既然是口语交际,建议把上述词语改为“讲讲”“想一想”“主要词语”更为妥当。整句表达就成了“同学们,这节课咱们一起来讲讲发生在咱们班里的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想一想这个标题的主要词语是谁?”这样,就显得更加通俗、亲切,容易一开始就拉近师生的距离。
相反,某校李老师的《鳄鱼交朋友》的口语创设,就别有激趣作用。
师:同学们坐得真精神!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
那请竖起耳朵来认真听。(播放课件老师讲故事)
简单明了两句的口语交流,马上激发起学生的情趣,套上了师生的近乎,为整节口语课定下口语化的基调。
河南南阳理工学院朱一华教授曾说过:“口语训练不仅要体现出双向互动的口语特点,更要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热情。”
由此可见,口语交际课中,创设情境是多么的重要和必要。离开了情境的口语交际是毫无意义的。
回到我们的真实课堂中,记录有某校一名老师,也是教学《讲述我们班的故事》,他一上课没多久,就抛出了闯关问题:
“1.第一关,确定故事内容。
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打算讲什么故事。同桌轻声交流一下。
2.简单讲一件故事:(什么时候,有谁参与,发生什么故事?)提问个别同学,然后小组开火车用一两句话讲一件事。”
我就在台下纳闷,是否学生都是提前准备到故事的?怎么老师一发问,学生就懂得去想、去思考得出班级的故事了呢?要知道,课堂上我们不是要展示学生准备故事的能力,而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发现和概括故事的能力。
因而,上述环节是否可以设计为:同学们,你们谁能邀请同学上前来,表演一个平时发生在班里的故事?
这时,平日班里那些激动的“表演者们”就会踴跃上台,发挥所能。紧接着让学生去说,去评,交流起来一定会更加生动真实。
这就是情境创设的作用,它可以使得原本遗忘的生活细节再现,可以使得学生对话交流的热情骤然提升。
在《鳄鱼交朋友》一课中,李老师则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例如,她为了激发起学生对鳄鱼的兴趣,课前就创设了一个鳄鱼很想与长颈鹿交朋友的情节:“鳄鱼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座天桥,灵机一动,想:长颈鹿喜欢骑自行车,那我就骑自行车在天桥上表演特技,这下,她肯定会注意到我。于是,鳄鱼去买了一辆自行车,用了几天的时间来练习在自行车上表演特技。练习好了,他满怀希望地,信心满满地上天桥表演起特技来了……可惜,长颈鹿的好朋友,当时正在对长颈鹿说着很重要的事情,她根本没看到鳄鱼表演什么特技。鳄鱼失望极了,他伤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故事到这里,你们觉得鳄鱼会半途而废吗?”(不会),“接下来他会怎么做呢?”
这些都是极大地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为鳄鱼想办法的生动情境。而课堂实效证明,这些情境创设非常有效,學生的脑门、嗓门都一下子被撬开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必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只有自身感兴趣,进而愿说,有话可说,才有可能说好。”我想,日常生活就是一个为口语交际准备的大课堂,生活事例就是课堂的真实的案例情境,无需创设,没有彩排,只有直播。
的确,离开了生活,口语交际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李老师上的《鳄鱼交朋友》一课,它之所以成功,亦得益于交流内容建立在生活认识的基础之上。例如:
师:不过,鳄鱼的两次尝试都失败了。那接下来,鳄鱼应该怎么办呢?大家快来帮我想想办法,给我出一个巧妙的主意,好吗?
生:写信(又传统又很能表达诚意的想法,真好,谢谢!)
/送花(多浪漫的想法啊!长颈鹿一定会喜欢的,谢谢你!)
/打电话(这么简单的方法我怎么想不到呢,谢谢!)
/送礼物(投其所好是个不错的主意,谢谢你的提醒!)
师补充:
/发邮件(呵呵,我可是个电脑高手!谢谢!)
骑着白马去送花(这想法太有意思了!哈哈,我都变成骑白马的鳄鱼王子了)在天桥上唱歌(嘻嘻,你还别说,我的歌喉可是不错的呢!)
可见,这些都是李老师善于利用生活素材经验的有益体现,都是建立在学生真实生活基础上的回答,所以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素材,言之有物,言之有趣。
综上所述,经过口语交际课的一番角逐研讨之后,我们有理由充分认识到,口语交际课不应是常常被大家忽略、为拉教学进度可有可无的“小矮人”,而应是各大公开课、示范课的“座上宾”。 因此,一节口语交际课,只要能做到注重口语对话,把好交际基调,再创设适当交流情境,搭建好交际平台,并且注重贴近日常生活的引导交流,那么就能拿捏自然,有实效,更出彩。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