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明
(迪庆州藏医院 云南 迪庆州 674400)
肩关节脱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科损伤,多见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工农群体,肩关节脱位与关节骨面对合关系损伤有关[1]。肩关节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关节之一,其解剖学结构较为特殊,因此很容易发生脱位,一旦发生肩关节脱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都会受到较大影响[2]。对于肩关节脱位,临床中多采用手法复位,通过特定手法让患者肩关节从生理上得到复位,进而促进患者肩关节结构、功能的恢复[3]。近年来的研究报道指出,肩关节手法复位有多种可选方法,这些复位手法是从牵引力学、杠杆力学、生理学、解剖学等多方面分析后得到的临床手法,这为肩关节手法治疗提供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论依据。我院于临床中采用手法治疗肩关节脱位,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从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患者中,采取随机、双盲选的方法选取100例肩关节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蹬腿复位法(对照组,n=50)和牵引复位法(观察组,n=50)。对照组中,20例男,30例女,年龄38.8±6.7岁,观察组中,24例男,26例女,年龄37.9±7.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存在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蹬腿复位法,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牵引复位法,具体如下:
1)蹬腿复位法及外敷治疗:对患者进行疼痛耐受评估,确定患者耐受情况,确有必要情况下予以局部麻醉。患者取仰卧位,使用抱枕类物件将患者腋窝适当垫高,医师立于患侧,患侧足底蹬在腋窝位置,握住患肢前臂,向外用力牵引,肩关节肌肉群足够松弛后逐渐外旋,持续均匀用力,直至听到肱骨滑入关节盂响声时停止,以听到响声为复位完毕后,给予外包藏药封包,2周后给予藏药涂擦及藏药热菴包治疗,有舒筋通络,活血化瘀作用。
2)牵引复位法:引导患者平复情绪,自制疼痛,安排患者做于椅子上并固定。医师面向患者站立,若右侧为患侧则立于右侧,反之亦然。右侧受损则医师使用左手放置于右肩,左手固定肩胛骨后,医师右手握住患者右侧手肘,逐渐举高患肢,逐步向上牵引,牵引过程中医师要固定患者肩胛,可采用拇指摁于肩胛冈、四指包裹腋窝的方式进行固定。右手保持牵引并逐渐放下患侧肩关节。若未观察到肩关节复位则可重复上举牵引和放下的过程,直至确认复位,给予外包藏药封包,2周后给予藏药涂擦及藏药热菴包治疗,有舒筋通络,活血化瘀作用。
所有患者经手法治疗结束后展开为期6个月的随访调查,治疗后一周内未发生二次脱位视为复位成功,同时对两组患者随访调查期间再次脱位情况进行统计。
所有数据均经秩和检验(t与X2),研究数据经专业统计学软件自动分析(SPSS14.0版本),检验结果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法治疗情况
根据表中统计结果,对照组32例复位成功,随访调查期间6例二次脱位,复位成功率与二次脱位率分别为64.00%、12.00%;观察组47例复位成功,随访调查期间2例二次脱位,复位成功率与二次脱位率分别为94.00%、4.00%。观察组复位成功率与二次脱位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肩关节脱位在关节脱位临床中较为常见,发生率在40%左右,多与暴力冲击有关。脱位后患者肩关节生理结构发生改变,部分关节功能受损,很多与肩关节相关的动作无法完成,从而给患者工作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4]。
虽然肩关节脱位属于外科损伤的一种,但是其本质上是单纯外力影响下的关节功能结构错位,因此治疗以手法复位为主。临床中使用的手法治疗方案有很多,在本组研究中选取的蹬腿复位法和牵引复位法是极为常用的肩关节脱位手法治疗方案。
蹬腿复位法操作简单,人力需求较低,并且不受空间限制,不论是医院救治工作还是野外应急救治,蹬腿复位法都可作为治疗方案使用。但是蹬腿复位法也有较大的局限性,蹬腿复位法的根本思路就是通过使用强外力干预将错位肩关节复位,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会对肌肉组织造成损伤,因此在肌肉较发达的青壮年群体并不适用。牵引复位法则是一种利用肩关节结构和解剖学特征的手法治疗方案,该手法操作简单,干预较为温和,不易发生肌肉、神经损伤,在骨质疏松的高龄群体中应用效果更加显著。但是牵引复位法也有相应局限性,牵引复位法中没有明确的复位到位标识,需要操作者有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手法,不然复位工作耗时将会增加。
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及本组研究结果,可以确定:相较于蹬腿复位法而言,牵引复位法临床应用效果更好,复位成功率更高,二次脱位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