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炎城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呼吸内一科,广东梅州 514000
结核性胸膜炎是常见的肺外结核之一,随社会发展人口流动增多,其发病率也呈一种上升趋势。相关调查显示,结合性胸膜炎占结核病患者综述的2.5%[1]。结核性胸膜炎由于胸水的存在,压迫肺组织,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与肺结核治疗方式不同,若按照常规肺结核治疗方式,其效果不佳,且导致患者胸膜粘连、变厚,最终影响患者的肺功能。因此,结核性胸膜炎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胸腔内治疗。尿激酶是一种非特异性外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激活剂,可发挥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可有效减少患者胸膜粘连、增厚等情况的发生。但学者们对这一观点持不同意见。因此,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76 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其疗效以及机制,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取2017 年4 ~12 月我院收住的60 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其中对照组男16 例,女14 例,平均年龄(35.5±13.2)岁,观察组男15 例,女15 例,平均年龄(36.4±12.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胸部CT、B 超表现且有明显临床表现;(2)抗结核治疗有效;(3)胸水ADA >45U/L,胸水ADA/血 清ADA >1.4;(4)PPD 实 验 强 阳 性;(5)血清或胸水抗结核抗体阳性,胸水PCR-TB 阳性;(6)胸膜组织或胸水找抗结核杆菌阳性、结核培养阳性;(7)胸膜组织病检提示结核样病变。(1)~(5)满足任意三项或(6)、(7)满足任意一项即可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
纳入标准:(1)诊断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B超提示胸腔积液>5cm,无心包积液、胸膜粘连、肥厚或包裹性胸腔积液;(3)年龄18 ~65 岁;(4)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神经类疾病,认知、意识功能障碍者;(2)合并肝心肺脑肾等重要器官病变者;(3)对本研究依从性差者。
所有患者均按照国际给予的标准抗结核治疗方案进行6 个月的抗结核治疗,即2HRZE/4HR,HRZE 分别表示为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两组患者均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调整抗结核疗程,并根据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调整实际抗结核方案。然后在B 超引导下对患者进行胸腔内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并留置引流管,然后开始放胸水,首次不超过600mL,避免胸内压力改变而引起患者的不适,然后观察组患者通过导管像胸腔内注入20mL 溶解了10 万IU 的尿激酶(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H20113006);而对照组患者以20mL 生理盐水注入胸腔内。注射完毕后以肝素帽封管,然后嘱患者反复变换体位使尿激酶充分与胸膜接触。然后每隔24h 抽液一次,每次不超过1000mL。当复查坐位B 超提示胸腔内积液少于0.5cm 时为胸水完全引流,以达到拔管标准,此时可予以拔管处理。
(1)比较两组患者胸水完全引流时间、引流胸水量以及拔管后胸膜厚度。(2)对比两组胸膜粘连情况以及病情好转情况;(3)肺功能指标:采用肺功能检测仪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吹气检测,记录1s 内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吸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并进行比对;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相关指标。
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胸水引流量、引流时间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拔管后胸膜厚度明显比对照组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胸水引流时间、引流量以及胸膜厚度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胸水引流时间、引流量以及胸膜厚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胸膜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情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胸膜粘连发生情况以及病情好转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等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等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正常状态下人体胸膜腔内可含有微量积液以保证人体正常呼吸时胸腔内的平衡,避免造成胸膜损伤。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杆菌侵入胸膜腔以及其代谢或自溶产物刺激胸膜而引起的胸膜炎症[3]。而结核性胸膜炎可引起机体胸膜内血管渗透压身高,使机体蛋白因渗透压改变而进入胸膜腔,导致胸腔内积液,压迫肺组织,从而导致肺通气减少,降低患者的肺功能,使患者呼吸困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以往治疗仅仅是为患者将胸腔内积液放出然后进行抗结核治疗,这样的治疗方式极易造成患者胸膜粘连,最后留下胸膜增厚的情况,相关数据表明,这样的治疗方式下,胸膜增厚的发生率高达30%[4-5]。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手术治疗是较为可靠的治疗方式,这又增加了为患者的心理负担以及心理压力。因此,避免患者治疗后留下胸膜增厚这样的情况是治疗的重点也是难题之一,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6-7]。
尿激酶是一种非特异性外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激活剂,可发挥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是一代溶栓剂,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可将纤溶酶原催化裂解为纤溶酶,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凝块,裂解纤维分隔,从而降低胸膜腔积液的粘稠性,保证胸膜腔积液引流通畅,纤维素不易沉积,预防胸膜增厚粘连和间隔形成。而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其胸水含有大量蛋白,蛋白在胸腔内的沉积可进一步造成患者胸膜粘连情况的发生[8-9]。因此学者认为可通过尿激酶进行胸腔内注射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10-11]。本研究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胸腔内尿激酶注射,研究结果发现,注射尿激酶的患者其胸水引流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胸水引流量要明显大于对照组,且胸水引流完全后观察组患者的胸膜厚度也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薄,这表明尿激酶可有效的阻止胸膜粘连、增厚,其原因可能与尿激酶可有效溶解胸水内纤维蛋白有关[12-13]。引流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明显要优于对照组。此外,有相关研究表明,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尿激酶胸腔内注射可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14-15],因此,观察组患者的胸膜粘连情况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由于观察组使用尿激酶进行胸腔内注射,其引流量大于对照组,患者胸水引流量大,进一步减轻了胸水对肺组织的压迫效果,从而使肺不张好转,患者肺功能恢复更好,故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好转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胸腔内尿激酶注射,有利于胸水的快速吸收,对胸膜增厚、胸膜粘连等情况的发生可起到明显的降低作用,还有利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促进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