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基 鲁艳平 李 舒 刘茜茜 陈红旋 杨从意 胡敬宝
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肝病科,广东深圳 518100
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堆积[1],临床上根据患者是否有大量饮酒的个人史,将脂肪肝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2]。肝脏是脂肪代谢的枢纽,正常时,脂肪仅占肝脏质量的3%~5%。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见1/3 以上肝细胞脂变时,则成为脂肪肝[3]。熊去氧胆酸片是改善肝功能指标的常用药[4],而阿托伐他汀钙片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调脂药物[5],上述两药常用于脂肪肝的治疗。然而常规西药治疗本病时间长、副作用多,为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本实验结合中医“追本溯源”理念,运用苓术二陈汤和隔姜灸的疏肝健脾功能,观察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作用效果。
选取2017 年2 月~2018 年2 月间于我院就诊的102 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研究对象,告知患者具体实验内容并取得同意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 例。观察组中男32 例,女19 例,年龄18 ~65 岁,平均年龄(42.6±14.6)岁,平均病程(25.33±9.76)个月。对照组中男37 例,女14 例,年龄19 ~68 岁,平均年龄(44.4±15.2)岁,平均病程(22.27±10.91)个月。实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2010 年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6],以及《中医内科学》胁痛诊断标准[7];(2)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3)患者对实验用药无过敏反应;(4)肝功能生化检查均有异常;(5)无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妊娠、其他原因导致的肝功能异常等。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对照组予熊去氧胆酸片(上海中西三维药业有限公司,H31021950,50mg/瓶)9mg/(kg·d),2 次/d,以及阿托伐他汀钙片(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093819,20mg/片),起始剂量为10mg/d,1 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苓术二陈汤,其组成:茯苓、白术各12g,陈皮15g,法半夏10g,生姜、甘草、乌梅各6g,水煎,每日一付,早晚两次温服,可随症加减(如肝气郁结者,可加柴胡、香附等疏肝气);以及隔姜灸,将生姜切片至2 ~3mm 薄,放在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俞穴(肝俞、太冲、期门、丘墟、阳陵泉)中的3 ~4 个穴上,再在姜片上放置艾柱,将艾柱点燃,15min/次,2 次/d。两组均治疗8 周。
(1)评定两组用药后临床疗效[8]。痊愈:谷丙转氨酶(ALT)和血脂水平正常;显效:ALT 下降>50%,血脂下降程度满足以下任何一项:总胆固醇(TC)下降≥20%,甘油三酯(TG)下降≥4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0.26mmol/L;有效:ALT 下降30%~50%,血脂下降程度满足以下任何一项:TC 下降10%~20%,TG 下降20%~40%,HDL-C 上 升0.13 ~0.26mmol/L。无 效:ALT 下 降≤30%,血脂无明显下降;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血脂: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3mL,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谷草转氨酶(AST);另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3mL,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C、TG、HDL-C 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肝脾比CT 值。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治疗前两组ALT、AST 和肝脾比CT 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ALT、AST 均较前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肝脾比CT 值均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肝脾比CT值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肝脾比CT值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脂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 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治疗后两组HDL-C 均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临床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中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纤维化、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9]。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肉类蛋白类食物的增加摄取,脂肪肝在我国一线城市的发病率已高达15%[10],且患病群体平均年龄持续下降[11]。中医理论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属于“肝胀”“胁痛”等范畴,多由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致使肝郁脾虚,久则脾失健运。运化失调致水湿内停,积液成痰,溢于肌肤则为肥胖,积于肝则谓脂肪肝。苓术二陈汤和隔姜灸可祛湿泄浊、健脾助运,适合用于调理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气机运化,改善其痰瘀互结之证。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和2型糖尿病等病症关系密切[12],血脂水平和肝功能可提示本病预后,血脂水平的降低和肝功能的好转有助于减轻病情严重程度。评价此病病情程度的另一个观察和分级指标是肝脾比CT 值,肝脾比CT 值越低,病情则越严重。本实验中,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苓术二陈汤和隔姜灸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苓术二陈汤中的茯苓、白术可祛湿健脾,半夏、乌梅与陈皮可助肺金收敛,生姜可降逆和胃,甘草益气健脾,诸药合用发挥化痰利湿、杜生痰之源的作用。而隔姜灸可借助生姜发挥调和营卫、疏通经络的功用,在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俞穴上行艾灸,能疏痰湿所阻滞之肝气。肝主疏泄,复肝之条达之性,则有助于病情康复。实验中,观察组肝功能改善情况以及肝脾比CT 值上升幅度均较对照组明显。笔者分析,熊去氧胆酸片可稳定肝细胞膜、抗氧化、调节胆固醇代谢等[13],而阿托伐他汀可抑制HMG-CoA 还原酶的活性,进而发挥护肝、降脂的作用[14]。而观察组通过苓术二陈汤和隔姜灸祛湿补脾、疏肝理气,减弱了脾虚和肝郁二者间相互助长的关联作用,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体现了中医“标本兼治”的目的。实验中观察组血脂改善情况较对照组优。血脂过高可加重脂肪在肝内的堆积,而脂肪肝使肝脏对脂质代谢的能力降低,并进一步促进了血中脂质含量升高。肝脏是代谢的枢纽,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此病也是无症状成年人血清转氨酶升高的常见原因[15],肝功能的好转有助于脂肪代谢正常运转,对高脂血症的改善亦有着积极意义。故改善患者肝功能状态、促进脂肪肝的逆转,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治疗方向。本实验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改善肝功能,缓解血脂过高和脂肪肝之间的恶性循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苓术二陈汤和隔姜灸联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能显著降低患者血脂、改善肝功能,促进病情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