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哲夫,杨宁宁,范 宇
(1.大连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辽宁 大连 116024;2.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文法学院,辽宁 盘锦 124200)
体教结合,是我国在特殊时期所制定的一项关乎教育和体育事业的政策。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政治、经济改革不断深化、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重要时期。为解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一系列问题,1985年底,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和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提出运动员的培养要将体育和教育进行合理搭配,但这只是一个雏形,仍未形成“体教结合”这一概念。直到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部分普通高等学校实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我国竞技体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最初,体育界对“体教结合”的定义比较片面,认为这只是协调好训练和文化教育之间的关系。2005年发布的《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意见》(教体艺〔2005〕3号)中指出:“普通高等学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目标是完成大学生运动会及国际、国内重大比赛的参赛任务,为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经过十几年来的艰难探索,在几代体育教育者的不懈努力下,体教结合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被更新。
本文从以下几个层面对当代体教结合进行界定。第一,学校体育层面。主要针对学生运动员,“体”指运动员在校进行的运动训练,“教”指运动员在运动训练的同时还要接受适龄的文化教育,提升文化素养。第二,竞技体育层面。在这一层面中,“体”指代竞技体育或职业体育,“教”指各类高校与学校教育,体教结合有机地将这二者建立联系并形成良好互动,如合理安置在役或退役运动员进入高校学习。第三,国家层面。“体”指国家相关体育部门以及各单项部门,“教”则为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因此在国家层面的体教结合指国家的体育和教育部门彼此协作,配合解决体育、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实现体育教育、文化教育合而治之,共同发展,并最终走向“体教融合”。
知名度是高校能否获得优质生源和师资、毕业生能否高质量就业的一个重要保障。现如今,随着CUBA联赛的不断开展,各高校成绩不仅代表了本校的体育实力,更成为各个高校走向全国的“活广告”,在侧面也可以反映出一所高校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如除了老牌名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外,太原理工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均因为在CUBA联赛中的上佳表现而名声大噪。
2018—2019赛季,CUBA联赛推行改革,主要包括新赛季实行主客场制、同时增设二级、三级联赛(阳光组)共覆盖1200所高校,使得多数学校都可以参与到联赛中来。主客场制以及二三级联赛的实行,在高校篮球文化建设、加深学生“母校情节”以提升学校凝聚力以及扩大联赛影响力方面成效卓著,正如阿里体育创始人所言:“总有一天,我们会看到每个校园学子和校友会穿着自己的母校队服,在赛场为母校呐喊欢呼,那时,‘让人人成为运动家’这一阿里体育的梦想,也就为时不远了。”
2.3.1 CBA选秀2015年5月20日,中国篮协公布《港澳台球员、大学生球员等参加CBA联赛实行统一选秀》试行办法,标志着CBA联赛迎来重大改革。CBA选秀制度的出现,是体教结合在篮球方面发展的一个高峰,虽然CBA选秀并不像NBA选秀一样涌现众多球星,但这是体教结合在中国篮球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使CUBA运动员有更广泛的途径进入更高级别的职业联赛,实现自己的职业梦。CBA联赛现役球员中,韩德君(武汉理工大学毕业)、曾令旭(清华大学毕业)等曾经效力于CUBA的球员,如今均可独当一面甚至入选国家男篮集训队,证明大学生球员完全具备进入职业联赛的实力。截至2018年,已有10名CUBA大学生球员通过选秀进入CBA联赛(表1),其中王洪、谷玥灼等,均在联赛中有较好发挥。2019的CBA选秀更将迎来“北大三杰”张宁、祝铭震、王少杰,其中张宁和祝铭震在2018年一档篮球节目中大放异彩并最终夺冠,王少杰更是凭借在CUBA中出色的个人表现基本锁定2019的CBA选秀状元。CBA选秀将大学生球员带进大众视野,让更多的人看到大学生球员的实力与潜力,也让更多的大学生球员有机会在CBA的赛场上发挥自己的才华。
2.3.2 与职业联赛互动合作不断加强
2017年11月15日,中国篮球协会与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关系谅解备忘录,将在相关赛事、青训、资格认定、相关培训等方面展开合作。2018年CBA全明星赛星锐赛,一改原有单一的南北对抗模式,邀请了清华、北京大学男篮,与南北星锐队共同参与,交叉比赛。同年,扣篮大赛,同样邀请了来自CUBA的大学生球员,并且该球员夺得该年扣篮大赛冠军。除此之外,一批拥有竞技体育经历或成就的退役运动员选择进入高校执教,为CUBA带来了竞技体育的先进理念。(表2)
CUBA联赛中的运动员,称之为学生运动员,顾名思义,他们的第一身份是学生,第二才是运动员,体育始终归属于教育,背离了教育初衷的体育是难以长久的。在联赛中,运动员是主体,而体教结合的原则是以人为本,因此学生运动员在高校的培养方案能否保质保量地完成,决定了联赛是否可以不断进步,也直接影响中国篮球后备人才的质量。
在目前大部分高校中,CUBA球员主要来自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或是运动训练专业单独考试的学生,即经过高校组织的专业技能测试以后,文化课以“降分录取”或“单独考试”进行 。而单独考试难度也无法与全国统考相比,在招生过程中部分高校也会有特殊政策来吸引优秀运动员,如减免学宿费、设立奖助学金等。此招生方式在普通招生的学生眼中,可能会认为该类学生得到文凭的方式难以和自己刻苦学习的成果相比较,认为该种方式获得文凭毫不费力,容易引起学生乃至社会对教育制度的不满和质疑,甚至可能会引起思潮辩论。
表2 拥有职业体育经历的CUBA名帅(部分)
在竞技体育领域里,非均衡化是司空见惯的,如欧洲足球五大联赛或是NBA,总会有所谓“豪门球队”在联赛中大杀四方。任何竞技体育联赛都难以实现绝对均衡,这在CUBA中同样不可避免,综合实力强劲的高校几乎包揽了全国的优秀“苗子”。但现实情况是,高校间水平差距过大,使得比赛在赛前就失去悬念,甚至出现百分级的离谱分差。这种过度两极分化的现象不仅降低了比赛的观赏性,而且磨蚀了高校篮球队的积极性,终会影响联赛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处理好人才“过分集中”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学训矛盾是长久以来困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一大“顽疾”。学生运动员自身身份的双重性决定了这一冲突矛盾会贯穿他们整个学生时代:作为高水平运动员,需要他们保持运动水平来为校争光;作为学生,要求他们保质保量地完成个人学业。然而时间、精力上的限制使得这两方面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学训矛盾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体教结合的初衷无法完整实现:学生运动员不能维持运动高水平,或是文化素养提升不高。因此学训矛盾也一度成为CUBA运动员在校期间面临的最大难题。在现行的制度背景下,CUBA运动员的学训矛盾问题已经得到极大的改善,但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依然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3.3.1 运动员对“学”与“训”交叉认识不足由于CUBA运动员多数是高水平运动员或单独招生,普遍在高中或体校阶段接受文化教育的质量不高,在入学时享受降分录取或者单独命题考试的政策才能得以进入高校,文化基础薄弱、以“训”为主的学习习惯使得学生运动员在进入高校后陷入“两难”的困境。一方面是继续以“训”为主。原因一是认为本身基础薄弱,难以应对大学的学习难度,索性放弃,主攻运动专项;原因二是认为自己入学的任务使命就是为学校争夺荣誉,与文化学习相比,全力提升运动水平更为重要。另一方面是转攻学习,认为自己的竞技能力已经成型,应该要多进行文化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因此就会疏于训练,竞技水平下降,比赛成绩不理想。这2种情况都是消极的,没有意识到学习和训练之间的平衡关系。综上所述,学训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源自于学生运动员对“学”与“训”交叉的认识不足。
3.3.2 学校管理问题现如今,多数高校都会把本校CUBA球队的学生运动员定位为“运动员”、为校争光的特殊人群,一定程度上不重视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甚至默认赛前备战期搁置学习而专注训练的行为。反观美国NCAA(全国大学体育协会)联赛,组委会明确规定NCAA运动员必须在学期结束前修满指定学分,并且成绩必须高于年级平均水平。而我国CUBA运动员的培养过程通常由校教务处管理,在学业考核和毕业标准等方面与普通学生本无差异,但考虑到基础薄弱问题和争夺荣誉的重要性,高校通常会在成绩考核等方面为该类学生开“绿色通道”。高校对高水平运动员文化学习的态度受传统观念影响,并不积极,加之管理上的协调不力,加速了“学训矛盾”问题的恶化。(表3)
就在CUBA逐步进入大众视野,引发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的同时,那些与学生运动员同根同源的普通学生却对联赛情况知之甚少,对运动员的日常训练生活也是不甚了解。而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就是造成前面提到的普招生不满文凭对等的主要原因。若非本校承办比赛,普通学生很少会去主动关注联赛动向,这也与我们教体结合带动学校体育发展的初心相违背。
在CUBA运动员招生过程中,根据学科体系的发展需要,适当调整运动员招生制度,包括其资格审查,竞技能力和文化水平的综合考核,通过有意识地调整达到竞技能力和文化水平考核的动态平衡。对于参加全国统考的高水平运动员,适当提高分数线;而对于参加单独考试的“单招生”则应更加严格,提高文化课考试难度,使其尽量与全国普通高校统一考试(高考)接近。运动员文化素质全面从严要求,让运动员招生考试成为有特殊难度的考试,而非仅是特殊考试。
美国NCAA联盟对于高校运动员招生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禁止对球员有特殊待遇等,鉴于CUBA联赛的特殊性,无法像职业联赛一般设置“工资帽”等体制,那我们是否可以效仿NCAA联赛,以宏观调控的方式介入高校CUBA运动员招生,出台相关措施以规避高校无限制的招收优秀运动员,造成竞争不平衡。
4.3.1 加强运动员心理教育,做好学训上的角色转换高校应重视CUBA运动员心理辅导和教育,使得他们处理好双重身份在学习和训练上的转换。学生运动员,首先是学生。在非比赛日或训练调整期,时间相对充裕时,训练部门和教学部门应多鼓励、督促运动员进行文化学习,使运动员从心理上认同学习和训练的对等关系,行动上主动跟进学业进度,久而久之形成一定的习惯后,学训关系得以平衡。
4.3.2 高校部门间相互协调,设立专职导师负责制CUBA运动员虽然具有双重身份,但和普通招生学生并无较大差异,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应避免出现不合理的特殊化,高校的方针政策将决定运动员实际的培养效果。运动员学训由不同的部门分管,那么运动员的培养工作就需要学校各部门相互协调、通力合作。建议相关的教学部门和训练部门应联合制定学生培养计划,从根源上弱化学训矛盾,使他们在竞技能力和文化学习实现双向提高。
在运动员日常管理中,设定专职的导师来协调和监控运动员的学训行为,督促其学习以及课程完成情况,逐步形成训练部门、教学部门和任课教师之间信息交流的渠道,保证运动员全面发展的情况下,更多地向自己的弱势方面稍做倾斜,形成“学优补训”或“训优补学”。除此之外,通过与运动员沟通交流,提高运动员自身发展意识,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合理安排业余时间。
学校应加强对内宣传,以新媒体形式构成CUBA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包括校园数字广播、食堂屏幕投放、微信公众号等形式。面向全校师生普及篮球竞赛知识、CUBA文化等,一方面可以提高CUBA联赛的知名度和关注度,另一方面满足大学生对大型赛事的观看需求,培养其对CUBA联赛的热爱和追求,增强校园凝聚力,进而让校园体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帮助其培养努力拼搏的体育精神,并实现教体结合的最终目标:无体育,不校园。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而体育和教育本就是同根同源。在体教结合的背景下,CUBA联赛的出现仿佛是在体育界、教育界乍响的一声春雷,教体结合终于实现了突破,迎来了春天。现在CUBA联赛已然成为我国最受关注的大学生体育顶级赛事,我国篮球事业重要的后备人才基地,那么联赛的水平就直接决定了我国高校校园篮球文化推广以及中国篮球后备人才的质量。因此,各方都应在规范招生、缩小差距、解决学训矛盾等方面不懈努力,让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