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检察:三个书记一台“戏”

2019-09-16 09:47刘德华姜方富邓元德
民主与法制 2019年32期
关键词:第一书记贫困户村民

刘德华 姜方富 邓元德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检察院3名检察干警远离家人,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甘孜县农村担任第一书记。

他们在雪域高原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藏族同胞奔向小康。他们在各自负责的村落里,与村民一起演绎了一台台脱贫攻坚的好戏。

郭旭:艰苦不怕吃苦

郭旭,甘孜州检察院普通干警,2017年5月被派往甘孜县夺多乡果木村任第一书记。

郭旭的父母年过花甲,远在四川大英县老家,需要儿子的陪伴;妻子在康定做小生意,需要丈夫的陪伴;女儿正在读书,缺少父亲的陪伴。父母是不会给儿子添麻烦的,所以他们口中从来不把那种思念说出来。妻子抱怨分别之痛苦的时候,他只能想办法安慰,说两年时间很快,也可以抽空回来陪她。

虽然满怀热情,但是到了开展工作的时候,现实的困难却给这个刚到任的第一书记泼了一盆冷冷的冰水。

果木村是藏族村,属于半农半牧村,村民中能听懂汉语的寥寥无几。距离县城68公里,平均海拔3520米,全年无霜期只有80天。这样的客观环境,其艰苦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但郭旭本着“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高原工作精神,努力坚持下来。

如何打破农业结构单一这块坚冰,让郭旭思绪万千。看见村民采挖中药材,让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什么不直接种中药材呢?随后,他积极与成都医学院沟通,找来中药材专家实地考察,并到其他中药材种植基地实地调研。最后,他与村民一道确定秦艽和大黄作为试点品种,在果木村进行试种。2018年5月6日,秦艽和大黄种植拉开帷幕。郭旭带头下地干活儿,老百姓热情高涨,干劲更大了。通过一整天的劳动,终于把两亩种苗全部栽种下去。虽然中药材短期并不能见到实际的效益,但大胆尝试才是打破传统、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

>>郭旭 作者供图

>>万鑫查看地庆二村易地搬迁户日切多吉家房屋修建情况 作者供图

如何才能破除畜牧业受传统思想的禁锢呢?2017年9月,在乡党委政府提出的“一户一头牛、致富一家人”的脱贫思想号召下,在出栏大户的正确引导下,老百姓看到了出栏的好处,看到了脱贫的希望,信心倍增。有牲畜的农户积极与村两委签订“出栏协议”,没有牲畜的贫困户主动要求发展家庭牧场。为解决接下来的资金问题,郭旭在熟练掌握国家相关扶贫政策之后,积极与县信用联社衔接,为贫困户申请小额信贷,解决11户共55万元发展家庭牧场的启动资金。通过与县农牧局衔接,派遣牦牛养殖专家到村作专业指导。看到夕阳牧归的场景,郭旭对村子的脱贫工作有了更多的信心。

劳动力不出门,掌握技术是关键。郭旭深知这一点。在走访一家贫困户时,对方的回答让他记忆深刻。在问起有没有什么技能、想要学习什么技能的时候,他回答:“我没有什么技能,暂时也没有想学习什么技能。”这是许多贫困户内心真实的写照。如何改变他们固有的想法?这就需要既让他知道技术的有用之处,又让他看到技术带来的直接利益。这时候,夺多乡奔康劳务公司应运而生。他们通过与甘孜州康巴英才培训学校衔接,向外推荐有技术的人才就业和培养技术性人才的方法,终于让贫困户看到了希望,打破了困扰果木村及邻近村庄“劳动力不出门”的僵局。郭旭积极走访各户,劝说青壮年参加培训。目前,全村有20位青壮年参加了挖掘机培训。

两年来,郭旭通过与县级专项部门衔接,与夺多乡党委政府沟通申请,积极为11户贫困户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解决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问题;更换全村饮水管道1500米,改善农户的饮水安全问题;农网改造、硬化村内道路、安装路灯、新修垃圾池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已完成。

脱贫工作看似困难,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踏踏实实地干,终会收获群众的肯定。

万鑫:缺氧不缺精神

六个小时的车程后,甘孜州检察院的万鑫到达了他要担任第一书记的地方——甘孜县下雄乡地庆二村,这里海拔4100米。万鑫到村后就病了。高原反应很严重,除了感觉头重脚轻、浑身乏力之外,几乎每天早上他都要流鼻血。

万鑫,2015年9月进入甘孜州检察院公诉处工作。2016年11月被下派到甘孜县下雄乡地庆二村担任为期两年的第一书记。

>>王三喜看着他的小树成长 作者供图

初到村上不熟悉情况,没有工作方向,没有培训也没有指导,语言又不通,万鑫不知道工作从何入手。刚开始的两个月是难熬的,要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要熟悉村上的情况,又要在时限内办完手里还没有处理完的刑事案件。经过两个月的走村入户熟悉情况后,他逐渐知道了怎么样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老百姓需要什么,政策怎么样落实。

2017年2月,内地已经有了春暖花开的迹象,地庆二村还大雪纷飞。为了能够使村子顺利脱贫摘帽,过完年后万鑫就到岗了。到岗后,年初计划、帮扶规划、项目建设规划等,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都在有条不紊地落实。然而,既然是主动报名下基层锻炼,万鑫当然不满足于这样按部就班地工作。作为一名有想法的热血青年,他将这次下村看作是人生的一次重大经历,意义非凡。

在走访过程中,万鑫发现村里和乡小学的孩子冬衣单薄,而且很少有换洗的,孩子们的脸蛋因为紫外线的照射和冷冻,全部都是红彤彤的,看着让人心疼。最让万鑫难以接受的是居然有孩子穿着凉拖鞋在零下十多摄氏度没有取暖设施的临时教室里上课。

一个人的能力固然有限,但当一个人全力以赴无私奉献时,不管结果怎么样,其意义已经超越成败,让人肃然起敬。万鑫经过多方联系,取得多个爱心人士和机构的信任,并得到他们的爱心捐助。其中一家名叫“川藏骑兵”的运输组织与万鑫共同发起了“物薄情深传爱·藏区2017暖冬公益捐助”活动。活动的举办构建起关爱未成年人的桥梁纽带,为乡小学的孩子们带去了实实在在的温暖。经过5个月的募捐,2017年11月10日,30余名爱心人士组成的车队从成都出发,驱车二十多个小时将募捐到的物资送达乡小学,共送去外套、保暖内衣裤、毛衣、帽子、棉被等1000余件,文具盒、铅笔、水彩笔、作业本、橡皮擦、水杯等学习用品600余件,象棋、跳棋、足球等20余件,募捐物资估计价值3万余元,使60名学生受益。

爱心人士还走访了3户困难家庭,并送去了慰问金。在得知困难家庭的困难原因后,“川藏骑兵”即发起爱心帮扶活动,对困难家庭实行一对一的帮助和医疗救助。两年来,持续得到帮扶的家庭,其生活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

2017年年底,地庆二村顺利脱贫,但万鑫身上的责任还没有卸下。

2018年夏季的牧场风景宜人,无名的野花随风摇摆,远处的雪山与蓝天交汇,牦牛悠闲地踱步吃草。但是,高原的天气捉摸不定,一会儿阳光明媚晴空万里,一会儿电闪雷鸣倾盆大雨。

地庆二村的夏季牧场离村委会有20多公里,没有路,只能骑摩托车在牦牛趟出来的道上蜿蜒前行。为集体牧场能够更好地发展,万鑫和包村干部常常要去集体牧场,买牛卖牛、打耳标、打预防针等事都要亲力亲为。穿一身干的衣服上去,往往要湿透几回。

在万鑫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地庆二村稳步发展,集体经济收入也大幅提升,村民脸上的笑容就是对万鑫工作的肯定。

看着这些笑脸,万鑫驻村两年来的辛苦和疲惫都瞬间烟消云散。

王三喜:践行光荣使命

每天看到村上停着的那辆白色吉利熊猫小车,就知道他来了。他,朴实的践行者,村民心中的好书记——王三喜。

村民们喜欢称呼他的座驾为“小白”。“小白”身上的一道道划痕,承载着他为村上辛勤劳动的记忆。王三喜还有一辆黑色的摩托车“小黑”,身上同样布满一道道划痕。他刚来的时候,摩托车不会骑,小车不会开,为了把工作做好,更好地带领村民脱贫,他拿出自己的积蓄,买了“小黑”和“小白”。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学会了骑摩托车、开小车。在村民的印象里,村上的小路、山坡、河道都有王三喜摔倒爬起来的身影……

2017年5月,王三喜来到甘孜县下雄乡俄措村担任第一书记。俄措村是一个纯牧民村,坐落在海拔近4000米的半山腰,一片荒寂。

王三喜一来就在村上了解情况,他想在村上种花种树,增加一片绿色,为俄措村带来一些生机。非农专业出身的他,根本不知道在这种高原能种什么。他上网查资料、骑着“小黑”到花卉果木市场走访了解。经多方咨询,最后带领村民试着栽种苹果树、高原桃树。他亲自栽种,浇水,指导后期的养护工作,定期观察树苗的生长情况。还买了很多花分配给贫困户家庭进行栽种。

如今,村民们的心情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变。

王三喜深知教育为本的理念,时常鼓励身边的人多学习。2018年7月,当听说村上亚马泽仁家里的两个孩子考上了泸定高级中学网络班,家庭因为学费的问题,决定只让一个孩子去读书的时候,他主动到亚马泽仁家里了解情况,鼓励益西生龙、生龙多吉努力读书,不用担心学费的问题,学费他来帮忙解决。学校开学时,王三喜自掏腰包500元作油费,开着“小白”送益西生龙两兄弟入学。在路上,他叮嘱他们好好学习,有什么问题给他打电话。学费问题,他已经找了一位爱心人士资助,他们只管努力好好读书。村上的女孩儿苏吉康珠小时候因为不注意被开水烫伤,右手残疾变形失去功能。王三喜为她找到了资助人,并开着“小白”带她到成都省医院和整形医院检查她残疾的手臂。他鼓励苏吉康珠听医生的话,多用右手活动,让右手恢复基本的功能。并鼓励她努力读书,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未来。同时,他也给乡干部培训财务知识,给学校学生讲计算机知识,给村民讲解法律知识。给乡干部买财务专业用书,给学生们买字帖,在村上放电影,鼓励村民多看多学习。

2018年7月14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为方便村民日常购物,王三喜垫支2.7万元在村上建立起了便民超市。货物种类繁多,很多东西村上的村民都没有见过,村民欢天喜地。还开展网上购物,网上话费充值。通过与甘孜电子商务公司沟通,还把俄措村作为了电子商务点,极大地方便了村民购物。

王三喜说,他要引进新事物、新思想。很多东西和思想,只要引进来了,村民就会慢慢地接触,有接触,慢慢地就学会改变了。如果不去尝试、不去引进,就很难改变村上的现状。他把超市作为和村上沟通的桥梁、学生爱好者锻炼的基地。他在超市外搭建起了阳光棚,时刻可以看到超市里大家有说有笑,村民有什么问题都会找王三喜说。他为了方便群众,还专门在门外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有他的名字和电话号码。

村民相信王三喜,他也时时刻刻为村民着想。去年9月,全村的电费出了问题,负责收电费的几个组长都感觉电费不对劲。他们把电费问题告诉了正在外地培训的王三喜,叮嘱他不要告诉任何人,他们等他回来解决,村民现在不相信其他人,只相信王三喜。王三喜学成归来把全村6个变压器的缴费通知单拿去仔细分析,很快就发现存在重复抄表缴费问题。于是,他开着“小白”带着村民代表到县电力公司咨询具体情况,协调解决此事。电力公司及时了解情况,查询具体的原因所在。从电力公司到片区的供电所,再到俄措村抄表和收费的工作人员一一核查。最终,找到因工作不细而重复抄表造成多收费的具体原因,并为村民减少了近两万元的电费,也为以后正常的电费收缴建立了明确的通道,避免重复抄表收费现象发生。

王三喜在村上走访期间,发现村民洗衣很困难,就想办法多方筹资,为村民修建了公共洗衣台,解决了村民洗衣问题。

2018年12月,王三喜带领俄措村实现脱贫摘帽。他作为俄措村的第一书记,朴实地践行着自己的承诺。

第一书记的“第一”意味着第一担当,既是期望也是责任。这三位从检察院来的第一书记,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践行着新时代赋予第一书记的光荣使命。

猜你喜欢
第一书记贫困户村民
我的第一书记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第一书记之歌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