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2019-09-15 07:24陈雄吕立志
红旗文稿 2019年16期
关键词:命脉共生共同体

陈雄 吕立志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现代化目标之一,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当人类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常常是慷慨的;当人类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求是》2019年第3期)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思想,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不仅为中国解决生态问题、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现实可行的道路,而且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生态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1.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紧密互利、不可分割的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人类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自然是统一的有机整体。马克思认为:“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自然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影响着人与人的关系,又是人与人关系的动态反映,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因为自然界对于人的整个生命不可或缺,就是人的生命本身。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是结合实际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对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生态问题,提供了现实可行的道路。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等很多观念都强调要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等重要论述,这些都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智慧的基础之上,赋予人与自然关系以新的时代内容。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准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和谐共生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强调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和谐共生,根本在于尊重自然规律。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只有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按照美的规律”生产,才能真正解决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统一。

准确理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绿色发展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用“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做了形象的比喻,并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明了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就是要把经济活动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载的限度内,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使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准确理解人民幸福与良好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民生福祉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愈发迫切,环境问题已成为民生问题中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生态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的优质生产产品,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准确理解自然是由山水林田湖草构成的有机生态系统,树立自然系统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他用“命脉”把人与山水林田湖草连在一起,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关系,突出了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实现循环的自然链条。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山水林田湖草命脉相连,彼此依存,形成一个“生命共同体”,其中一方受到影响和破坏,另一方必然涉及其中。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合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的综合治理,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这样才能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持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功能,最终达到系统治理的最佳效果。

3.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既肯定人与自然的内在同一性,又反对将人消解和湮灭在自然中;既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又反对将人凌驾于自然之上,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当前,我国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近几年,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确保了绿水青山常在,自然生态系統安全稳定。

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合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的综合治理,不断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和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统筹协调、系统推进,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围绕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绿生活,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型科技,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建设生态保障制度,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地见效。通过改革创新,让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

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我国主张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我国正在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探索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将是我们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难题作出的重大贡献,不仅体现了大国担当,也是为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研究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高天鼎

猜你喜欢
命脉共生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数学教学的命脉
紧扣时代命脉,彰显人文精神——评析2014年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