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环境治理研究

2019-09-15 12:55杨腾飞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杨腾飞

摘要:加快农村环境治理,建设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环境治理的重大现实意义以及当前农村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农村环境污染的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环境治理;推动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15-0172-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5.03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rur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YANG Teng-fei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1100,China)

Abstract: Accelerating rur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nd building beautiful villages are important elements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t analyzes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rur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r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rur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promoting path

党的十九大创新性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根本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指导纲领,农村环境治理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保护财富。只有把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解决好,才能真正提高农村的发展水平。一直以来,农村以给城市提供基本的生存保障而存在,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生活方式改变,出现了各种环境污染,包括生活垃圾污染、农业生产污染、水污染、养殖业污染以及工业污染等,目前中国农村环境治理效果并不显著。重视农村环境治理问题,有利于保障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有利于推动农村社会的文明和谐与稳定,对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环境治理的现实意义

鄉村振兴战略是党顺应时代发展而提出来的,生态宜居是其中具有创新性的要求,它对中国农村生态和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想要达到乡村振兴、生态宜居的目标,就“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统一”。为广大人民创建一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景象。

1.1  农村环境治理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其中“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农村生态环境恶化日益加剧,大量的土地资源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村日渐出现衰败景象。加快农村环境治理成为当前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1]。2018年2月5日公布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指出到2020年要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真正解决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问题提升村容村貌,可以看出国家对农村生态环境十分重视。应加快农村环境治理,有效改善人居环境,彻底解决卫生脏、乱、差的生活环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卫生基础,使农村变为人们获取幸福的家园。

1.2  农村环境治理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

一直以来“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思想不仅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拉大,而且使城乡环境治理工作的差距拉大。政府往往把城市利益凌驾于农村利益之上,不惜破坏农村环境来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因此现在应加快农村环境治理,不断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如建造垃圾焚烧厂、垃圾中转站,配备垃圾箱和环卫工人等,尽量保证生活垃圾有效处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同时积极发展“农家乐”、民宿旅游等新兴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真正让农民受益,保障农民的生态权益,认识到城乡环境同等重要,从而推动城乡统一协调发展。

1.3  农村环境治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同时环境的恶化又会制约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例如农村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必定会减少,从而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发展。此外,必须认识到生态环境的治理需要付出更多的财力物力。对于对自然条件依赖性很强的农村来说,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保证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应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带来更大的效益。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打造美丽的居住环境,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农村环境治理的困境

目前,中国政府在农村推出了无公害化厕所改造、天然气下乡、拆土灶的厨房改造等一系列举措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农村环境治理仍面临诸多挑战。

2.1  政府投资力度小

资金筹集是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的重大难题之一。2017年,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到9 53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5%,所占比重较小。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央与地方政府为农村环境治理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拨款,但与实际需求仍有着较大的差距。同时中国大多数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较差,有些基础设施也因后期缺乏维护而不能正常使用[2]。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有些因监管不到位,存在虚报项目、虚假运行、挤占挪用等问题,大大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率。另外,环境治理工作由于缺乏利润空间,加上城乡的二元化发展模式,农村很难筹集到社会资金,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支出治理环境污染风险较大,资金链一旦断裂,不仅会造成前期工作功亏一篑,而且会引发政府的信任危机。

2.2  乡镇企业治理困难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地方政府大多选择“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去获取政绩[3]。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些高污染的企业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肆意排放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周围村庄环境以及严重危害村民的身体健康。近几年,大量小作坊式企业迁入农村,这些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生产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资金不足等原因很难达到排污标准,通常不经过过滤处理直接排放污水、随意堆放污染物,而且这些小企业通常比较分散,因而加大了政府的治理难度,企业污染也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

2.3  农村环境治理法律法规不健全

为能够在法律层面遏制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2018年中国新修订了《环境保护法》,法律条文从47条增加到70条,与以往相比,环境保护的制度保障有了很大改善。但中国环境保护法的内容大多是针对城市和工业环境[4],涉及农村和农业环境的内容不仅少而且缺乏系统明确的规定,很难有效处理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在“城乡二元结构”中,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发展不同步、不平衡,同时在环保法律方面,也没有针对农村环境治理而专门制定法律,执法部门在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很难找到具体的法律依据,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法律缺失问题。另外,不仅要做到有法可依,而且要执法必严。然而很多地方政府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未严格惩处,甚至是任由其排放,严重危害了当地环境与村民健康。

2.4  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农村环境治理主要由政府主导管控,农民很少参与环境治理,其认为保护环境是政府部门的义务,缺乏主人公意识和参与环境治理的主动性[5]。另一方面,中国农民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加之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力度较小,农民没有真正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农民更倾向于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对公共环境往往熟视无睹。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农民的目光更多停留在经济发展上而非环境治理上,甚至会为了自身利益不惜污染环境。农民环保意识淡薄是农村环境整治不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农村环境治理的推进路径

3.1  政府加大资金投入

只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才能顺利进行[6]。首先,政府要加大环境治理的投资力度。近年来,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逐年增多,从2015年的8 806.3亿元到2016年的9 219.8亿元,再到2017年的9 539.0亿元,金额有了很大的增长。然而环境治理工作仍然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所以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在年度预算中适当增加农村环境污染投资所占比重,把环境治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其次,应加大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将环保资金更多地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垃圾箱、垃圾清运车、污水处理系统等。最后,应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不能单纯地依靠财政拨款,可以通过税收减免、银行贷款优惠等政策吸引企业资本和公益资本的投入,例如鼓励农民走绿色生产道路、企业走节能环保道路,给予其一定的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另外,资金的使用要做到合理透明,不得滥用资金,及时公开资金的使用情况,避免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3.2  强化企业环境治理责任

①乡镇企业要转变粗放式的生产理念,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逐步完善排污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执行规定的高标准排污要求,从而实现向绿色节能的生产方式转变。②政府要引进先进的污染检测技术和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乡镇企业进行严格监管。③提高企业环境违法的成本,通过法律强化对企业排污进行约束,除了对其进行经济惩罚和刑事处罚外,还可以建立企业诚信档案,禁止违法企业申请政府优惠政策、年度评优等。环境违法成本大幅度提高,企业就不敢肆意排污了。④对小作坊式企业的地理位置进行整体布局和适当集中,便于政府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3.3  健全农村环保法治体系

用法律规范制约各主体的环境行为。一是要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立法,国家要考虑到城乡之间的发展差异,制定一部适用于农村实际情况的專门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各地方政府也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制定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的环保法律法规[7]。二是要强化环保法律的执行。必须要明确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职责,对政府包庇纵容、不作为的行为进行严格问责,大力打击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地约束政府、企业和农民污染环境的行为。三是完善农村环保司法。进一步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切实保护受害农民的环境安全权益,同时要健全法律援助制度,维护农村弱势群体的权益。

3.4  培育农民的环保意识

农民是环境优化的直接受益者,只有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才能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地参与到环境治理工作中[8]。环保意识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经漫长的过程,政府要起到引导作用。一方面,积极开展农村环保宣传活动。政府可以联手学生志愿者、公益环保组织等在村里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例如观看环保影片、进行“垃圾分类”“亲子环保游戏”等活动,在宣传环境保护知识的同时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对年轻一代的农民进行环保宣传,打破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接收信息。另一方面,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通过广播、宣传册等传播媒介对环保法律文件进行深度解读,让农民掌握更多的环保法律知识,提升农民的法律修养和守法意识。农民只有环保意识不断地增强,才能更好地配合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

4  结束语

农村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关乎农民的生态权益与居住环境,也关联到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为此,党中央要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问题的重视,监督地方政府将环保政策落实到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努力培育农民的环保意识,从而保证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近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三农”问题作为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为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宁娟.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D].杭州:浙江财经大学,2013.

[2] 于福坚.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环境治理[J].国家治理,2016(1):32-35.

[3] 侯保疆,梁  昊.治理理论视角下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以广东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4(1):91-95.

[4] 蔡守秋.法治视野建設下健全农村环境治理的路径思考[J].环境保护,2015,43(17):20-23.

[5] 段睿雨,王  宇.美丽乡村建设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9(26)143-145.

[6] 张广俊.优化农村环境治理机制的主要途径[J].绿色科技, 2017(8):114-115.

[7] 杨美勤,唐  鸣.治理行动体系: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困境及应对[J].学术论坛,2016(10):31-34.

[8] 姜晓雨.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演变轨迹及其新时代新征程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及举措
新农村呼唤更多的知识型“新农人”
乡村振兴战略中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开发
哪些农村民生问题亟待解决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