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军
(作者单位: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福田管理局)
坚持陆海统筹,全面陆域截污,整治入海河流,修复海湾红树林
夏日的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落霞与千鸟齐飞、静水共长天一色。有沼泽,有浅水,有人工红树林,有湿地湾区,还有观鱼通道、观鸟通道,既是鸟类的天堂,也是市民的休闲乐园。而四五年前的深圳湾,每天海水退潮后,恶臭扑鼻,污染非常严重。
从黑臭回归清澈,是生态环境全面整治的成果。从被动保护转为主动治理,从追求经济效益转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福田区秉承生态立区理念,坚持陆海统筹,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严控陆源污染,综合整治入海河流,突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全力推进深圳湾治水提质,海湾治理成效显著,为深圳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勇当排头兵。
现在,海洋水体综合污染指数下降32.5%,180种鸟类在此栖息,其中20多种属于国际、国内重点保护的珍稀品种。
深圳湾流域有53个排污口,其中福田区辖区内有3个,分别为新洲河、凤塘河、小沙河入海口,都是污水河涌型排污口和无涵管型排污口。其中新洲河、凤塘河为福田区辖区内河流。新洲河位于福田中心区,全长7.8公里,数年前,有长约1.72公里的黑臭水体段,被市民称为僵死的“黑泥鳅”。凤塘河发源于梅林水库西的高丘山地地区,穿越深南大道后到达深圳市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排入深圳湾。由于凤塘河上游为人口密集地带,开发面积占总流域面积的79%,大量污水排入河道,加之河口受海水顶托影响,河道污染物大量沉积,曾导致河水发黑发臭。
深圳市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
近年来,福田区高度重视新洲河污染治理工作,投入逾3.2亿元,通过开展新洲河综合整治工程、沿河截污、河道清淤、生态补水、正本清源工程等措施,对新洲河进行了全面的治理。经过整治,新洲河沿河排污口全部治理完成,沿河污水全部截排,河道底泥全部清淤疏浚完成,中上游段水清岸绿,新洲河河口断面水质达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成功实现了不黑不臭的目标。
福田区投入资金2.7亿元,实现凤塘河入河排污口100%完成整治。新建凤塘河河口水质净化工程,设计处理量5万吨/天,流域内100%完成正本清源小区改造,河流水质显著改善,凤塘河水体全面消除黑臭。
福田区此前仅有一座污水处理厂——滨河污水处理厂,无法满足需求。福田区不得不将很大一片区域的污水,输送到30公里开外的南山污水处理厂处理,这也使得南山污水处理厂一直超负荷运行。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福田区政府协助深圳市政府新建福田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量为40万吨/日,主要接受深圳湾片区的陆域污染。这样一来,基本可以实现深圳湾流域内旱季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尾水通过小沙河流入深圳湾海域,进一步改善深圳河湾水污染状况。
强化正本清源工程建设,对建成管网存在的断头、接驳不顺等现象进行排查,完善雨污分流管网系统,全区累计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并创建排水达标小区1896个。完善城中村雨污分流毛细管网体系,使建成污水管网充分发挥截污效益。将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与城市开发、旧城改造等统筹考虑,所有新建管网实施雨污分流,积极推进旧城区及河道周边的污水收集管网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通过分流制改造、污水集中提升、点截污和总口截流等方式,不断提升小区污水收集率,有效解决各类型小区排水系统雨污混流、雨混合流和管网错接乱排等问题,全面改善城市水环境。
福田红树林湿地是我国南方重要湿地,也是全国唯一地处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社会价值极其重要。红树林保护区原有天然红树林130多公顷,而几年前不到70公顷,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海湾生态平衡失调。对此,福田区深入推进红树林湿地修复,全力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启动福田红树林修复示范工程。近年来,福田区全力协助深圳市规划建设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在自然保护区内,采用先进的理念和多项专利研究技术,按照一区一园理念,启动福田红树林修复示范工程,开展分阶段、差异化的红树林湿地保护与修复。其中,一期工程建设一区,即福田红树林修复示范区,包括巡逻道改造、河口水质净化、红树林修复、河道整治及附属构筑物工程。二期工程规划建设一园,即红树林湿地公园,由福田区负责福田区红树林湿地公园的日常管理工作,让红树林的生长环境和生态环境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筹建于2012年,于2015年12月正式向公众开放。公园作为深圳湾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部缓冲带,也是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示范区,同时还是红树林湿地科普教育基地和市民休闲新场所,目前由红树林基金会(MCF)全面管理,是全国首个由社会组织托管的市政公园。
保障动物栖息红树林的生物通道。为了保护红树林内栖息的鸟类,特别是给栖息鸟类一定的飞翔盘旋和觅食空间,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周边楼宇实施高度限制,滨海港大医院不超过7层。同时,开展淡水湿地生境修复工作,定期清理小湖沿岸及湖底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水泥块、砖头和石块,铺设养分丰富的塘泥以利于植物生长及底栖动物的繁衍生存,吸引了小白鹭、白胸苦恶鸟等水鸟到浅水区觅食。
从严整治生物入侵和虫害。近来红树林遭到薇甘菊的生态入侵,引入的无瓣海桑也出现疯长现象,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受到极大威胁。此外,红树林深受虫害困扰,特别是白骨壤虫害造成深圳白骨壤10年没有种子产生,已严重威胁到整个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维持与发展。福田区高度重视,对尚未遭受入侵的湿地加强防范措施,对已造成入侵的,采用人工防除、生物防治等多种防治方法进行综合治理。针对病虫害,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寻找白骨壤虫害的专一病毒,利用寄生蜂携带病毒方法感染害虫而达到防治虫害的目标。
实施红树林保护区分区管理。根据动植物资源和濒危动植物的分布情况,将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总面积120多公顷,实行封闭管理,除边防公务活动和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经批准进行科研观测外,禁止人员进入。缓冲区,总面积116.58公顷实行半封闭管理,允许进行非破坏性的科研观测活动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活动。实验区总面积123.26公顷,可进行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和旅游参观等活动。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加强海洋文化宣教。福田区海洋资源丰富,海洋文化特色突显。依托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福田区经过近两年的精心打造,以红树林湿地、鸟类家园以及沙嘴村口述史为主题的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揭开面纱,推动福田区自然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正在形成海洋知识科普基地。福田区同步开展海洋社会实践课程,组织青少年海洋夏令营活动,举办中小学海洋知识讲座和海洋知识普及图书赠阅活动,加强海洋文化宣教,提升公众海洋文化意识。
发展滨海特色旅游产业。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368公顷,是我国唯一位于市区、面积最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吸引了189种、上10万只候鸟每年南迁于此歇脚或过冬,除红树林植物群落外,还有其他55种植物。可以说,保护区是深圳市区内的一条绿色长廊,背靠美丽宽广的滨海大道,面向碧波荡漾的深圳湾,不仅是鸟类栖息嬉戏的天堂、植物的王国,也是人们踏青、赏鸟、观海、体验自然风情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