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保卫战

2019-09-13 07:11张宇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科学24小时 2019年9期
关键词:天花防线特异性

文/张宇(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纵观人类文明史,人类社会的存在与繁荣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与恶劣环境的不断斗争中挣扎前行的。

病毒这个古老的物种便是恶劣环境的因素之一,虽然它被人类认知才只有短暂的数百年,但它在地球上早已存在了亿万年,甚至更久。

到底什么是病毒,它对人类又有哪些危害呢?

谈起人类文明被病毒羁绊的史料,最早可追溯到修昔底德笔下瘟疫肆虐的雅典城。在那里,受害者并不是老人,更不是儿童,而是身强力壮的青年人。对于这场瘟疫,任何口服、外敷的药物都无济于事,最后连医生们也纷纷倒下了。也正是这场浩劫,让曾经辉煌一时的雅典城就这样土崩瓦解了。

时至今日,虽然我们仍不知这场发生在2400多年前的浩劫究竟从何而来,但可以确定的是,主角应该是某种病毒。

在有文字记载的400多年里,病毒造成的人间浩劫不计其数。诸如15世纪末,天花病毒给印第安原住民带来的灭顶之灾,1919年,流感病毒爆发吞噬50万美国人的生命之殇等等。

能造成此类事件的病毒还有很多,例如埃博拉病毒、艾滋病病毒、天花病毒、乙肝病毒、狂犬病病毒等等,这些可怕的名字让人望而生畏,而它们却只是病毒家族中的万千之一。这些病毒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又以不同的形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即便是这样,我们普通人依然无法察觉到它们,因为它们实在太小了,小到20纳米,最大的也不过几百纳米。它们的结构也非常简单,通常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小生物的大危害

除了遗传物质,病毒几乎“穷”到一无所有,正因如此,它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体内以复制方式繁衍。虽然它结构简单,但它却活得轰轰烈烈。它一旦有机会进入活细胞内部,就能够大展拳脚,征服比自身体积大无数倍的生物。病毒利用寄生细胞中已有的物质和能量,以及细胞本身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以病毒自身携带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为模板,就能产生和它一模一样的新一代病毒。

简单地归纳一下,病毒的生活就只有吸附、注入(遗传物质)、合成(逆转录/整合入宿主细胞DNA)、装配(利用宿主细胞转录RNA,翻译蛋白质再组装)、释放这5项内容,而且不断地、周而复始地循环。

人体虽然复杂,但基本构成单位仍是细胞,自然也会受到病毒的侵扰。当然,病毒是有偏好的,这个也被称为“宿主种属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而那些受病毒青睐的细胞就被称为“易感细胞”。病毒会主动与易感细胞接近,把自己伪装成对细胞有益的物质,然后与其表面的凸起点即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进入细胞内部,整个过程顺畅到就如同拿着钥匙打开房门一样。

随后,病毒毁灭细胞之旅便正式开启。病毒对细胞的损伤机制有很多种,主要包括溶细胞作用、稳定状态感染、细胞凋亡、病毒基因组的整合、细胞的增生和转化,以及包涵体的形成。虽然病毒不同的损伤机制对细胞损伤的方式不同,但最终的结果都会造成细胞的大量死亡。

人体的正义之战

病毒如此强大,人体是否具有抵御能力?人体当然具备这样的能力。我们对病毒的抵抗能力都要归功于自身的一种特殊的自我防护系统——免疫系统。而它的功能之一,就是当人体遭受到包括病毒在内的致病微生物侵犯时,触发警报系统,并帮助人体消灭外来之敌,从而避免或延缓疾病的发生。

那么,免疫系统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原来人体的免疫系统共有三道屏障,如同三道防线一样保护着我们的健康。第一道防线是包括皮肤和粘膜在内的物理性屏障,通过阻隔和清扫作用把病毒阻挡在身体之外。当第一道防线被突破后,也就意味着病毒已经大举攻入体内,这时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体细胞等组成的第二道防线就会自动启动,释放出干扰素。干扰素是一种能够诱导身体产生抗病毒白蛋白的神奇化学物质,这种白蛋白能够遏制病毒的复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阻止病毒增殖和扩散的作用。此外,人体血液中还有承担着日常防卫巡逻任务的“自然杀伤细胞(NK)”,它也是淋巴细胞的一种,虽然数量只有淋巴细胞的5%~10%,但作用却不可小觑。这就好比是铁面巡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一旦被它们盯上就在劫难逃。它们会毫不留情地释放穿孔素,将这些被感染的细胞杀死。一旦这些细胞死亡了,病毒也就只能四散奔逃。

第一、二道防线在对抗病毒时,采取的都是天然的抵御方式,缺乏特异性,因而被称为“非特异性抗病毒免疫”。实际上,前两道防线并没有使人体获得真正的免疫力,直至第三道防线的触发。在第三道防线上,严阵以待的是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它们从来都是训练有素、身怀绝技的特战队员。比如特异性抗体会主动与病毒靠拢、结合。而被特异性抗体结合后的病毒,也就无法与易感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了。整个过程就好比是特异性的抗体会先把病毒的钥匙控制住,这样病毒就无法再去开启细胞上的锁了。

但这并没完,当病毒无法进入细胞内躲避时,就很容易被另一种巡逻卫士盯上,它们就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会毫不犹豫地将游离的病毒,或者病毒与抗体的复合体吞下,然后将它们彻底地分解掉,这样病毒就不会再危害人体健康了。

但抗体是无法进入细胞内部的,也就无法对付那些已经进入细胞内部的病毒,那又该怎么办呢?

别急,我们还有另外两种免疫细胞:CD8+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简称CTL)。它们会主动靠近已经被感染的细胞,然后将其牢牢抓住,并在接触的位置上释放出生化武器,也就是穿孔素、粒酶等生物活性物质。这一系列规定动作完成之后,它们便会悠然自得地离开,静静地看着被感染的细胞凋亡,然后奔向下一个目标。至于那些逃出来的病毒,则又成了吞噬细胞们的点心。

人体与病毒的持久战

既然人体的免疫系统这么神奇,那么为何在多数时候我们还是无法战胜病毒呢?正所谓“双拳难敌四手”,有输有赢也在所难免。归纳起来,人体败北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敌人过于狡猾与强大。有些病毒善于伪装,例如禽流感病毒就经常换个蛋白质外套(H蛋白),有时还会和人流感病毒重组,免疫系统往往无法准确识别它。还有一些病毒专门侵犯人体的重要组织,例如狂犬病病毒就对神经组织有很强的亲和力,而抗体却无法进入神经系统,神经细胞一旦损伤则无法修复。患者最终会因脑干及小脑受损而死亡。

二是免疫功能低下。在某些病毒感染的急性期,人体免疫功能如果处于正常的情况下,那么是可以将体内的病毒清除干净的,比如常见的感冒病毒。但如果此时人体免疫功能低下,那么就无法通过自身免疫力清除所有的病毒,病毒感染就会朝着迁延方向发展,最常见的就是慢性乙型肝炎。

三是病毒变异速度更快。在这场持久的对抗中,病毒与免疫系统都在不断地自我完善,但终究是病毒的规模更为庞大,变异速度更快。当面对像SARS病毒之类的新型病毒来袭时,免疫系统往往显得措手不及。

四是有一些病毒蓄意破坏免疫系统。其中最为臭名昭著的当属艾滋病病毒(HIV),它的喜好就是攻击免疫系统的哨兵——CD4+细胞。CD4+细胞是一类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激活中非常重要的细胞,没有它们就没有特异性免疫应答。虽说HIV病毒本身并不致命,但它把CD4+细胞破坏了,就相当于破坏了人体的侦察岗哨,也就根本无法识别来犯之敌。

那么,当三道防线全部沦陷之后,我们就只能坐以待毙吗?再也召唤不到援军了?

免疫系统的援军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当病毒肆虐时总会有一小部分人幸免。就像当年天花疫情席卷欧洲时,乡村的挤奶女工却少有传染。这究竟是她们天赋异禀,还是另有隐情?真相永远只有一个:看似幸运的背后,其实是某些物质帮助免疫系统获得了功能上的提升。

英国医生詹纳发现,原来这些未被传染的挤奶女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感染过牛痘,而在那之后就不再会患上天花。于是,他大胆地将正在出牛痘的女孩皮肤水泡中的液体,接种到一个8岁男孩身上,果然这个男孩也获得了免于感染天花的“天赋”。然而,詹纳不知道的是,水泡液体中含有的成分正是能够对抗天花病毒的抗体。

原来免疫系统还具有一定的记忆力,也就是说在接触病毒之后的一定时期内,体内还会存留着相应的抗体。当该病毒卷土重来时,免疫系统就会快速合成大量相应的抗体,并实施快速而有效的打击,最终消灭该病毒。

细心的医生们正是利用了这一现象,寻找到了对抗病毒感染的良方,那就是疫苗与人工免疫。疫苗实质上是利用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免疫制剂,它保留了致病原刺激免疫系统的特性。而人工免疫的过程,其实就是让人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免疫制剂,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特殊抗体等。当人体再次接触到这种致病原时,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致病原的伤害。

归根结底,这个过程是人类免疫功能的一种延伸,就如给免疫系统提供了武器及犯罪分子的照片,让它们能够做到有针对性的防御和精确打击。

通过这种方式,人类已经消灭了天花,减少了99%的脊髓灰质炎病例,基本消灭了白喉等传染病,显著减少了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等疾病的发病率。可以这么说,疫苗和人工免疫的问世,意味着人类在战胜病毒的征途上又前进了一大步。它或许就是我们在找到彻底战胜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之前,对抗未知病毒仅有的希望。

猜你喜欢
天花防线特异性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老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浅谈软膜天花
哼,我比你想象的还要重要!
可怕天花如何感染人类?
婴幼儿湿疹800例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分析
浅析中国民族舞蹈的特异性与舞蹈生态
天花开
筑一道抗“毒”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