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 要 知道罗才军,源于读过的一本书——《问道语文》,那是罗才军老师的著作,有感于他“以语言形式为经,文本特征为纬”的语文教学之道。在它的召唤下,我认真观摩了罗老师在“现代与经典”的课堂上执教的《临死前的严监生》。
关键词 语文课题 品味 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
《儒林外史》无疑是一部经典作品,课文《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六回。在这一片段中,作者吴敬梓采用艺术化的白描手法,创作了具有讽刺意味和文本张力的严监生临死前那一幕,刻画了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 “吝啬鬼”形象——严监生。
罗才军老师以 “见文—见形—见心—见性—见本”贯通整个教学流程,以“见”为主线,在“见”的过程中注重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让学生对“两个指头”这一场景,“严监生”这一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细细回味罗老师的这堂课,很多地方都值得身为语文教师的我学习。
1慢慢读,与文字相遇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一篇古白话文,罗老师带领学生与文字相遇,首先指导学生读课题。课题中的“监”容易读错写错,教师提醒“监”字的读音,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监”字;知道“监生”是指一种什么称号,适时补充“秀才”“举人”“进士”等古代读书人的称号;了解文章选自哪一部小说以及作者等。接下来放手让学生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用“借助知识”“联系上下文意会”“用现代词汇、自己的语言补充”等方法来理解文中“诸亲六眷”“登时”“哥子”“郎中”等文言词汇的能力。对于古白话文经典小说应该让学生多读,罗老师在整个的“见本环节”安排了三次读:
(1)“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这是一篇古白话文,它在“语言”“用字方面”与我们现代文有很大的不同,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读一读,争取读正确。”
(2)“有没有觉得哪个句子比较难读,我们一起再来琢磨琢磨”
(3)“难度的句子都会了,对照译文,有滋有味地读一读,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自己的味道。”
三次读层层递进,第一次是扫除文字层面的障碍,读通,第二次是找出不明白的地方,读懂,第三次是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初步获取对课文的感受。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步子迈得扎实,迈得有效,学生通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利用课文插图等很快就读懂了这篇古白话文中难理解的词语。
2慢慢品,与人物相约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罗老师的教学充分最尊重了小说这一文本特点,通过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体悟人物性格。
在“见形”环节罗老师首先抓住描写“两个指头”的场景的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让学生自读之后,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此时的严监生,较好地帮助学生将语言文字变幻成立在眼前的人物形象。
接下来罗老师浓墨重彩地引导学生读大侄子、二侄子、与奶妈的三次猜测和文中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句子,但是学生就是学生,他们会读课文,而对严监生生命垂危的状态却怎么读也读不出味道来,但我想这才是真实的课堂,但另人感动的是,罗老师没有一带而过的敷衍过去,而是踏踏实实的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他耐心的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发挥想象,告诉学生朗读是要读着文字,脑海中想象着画面,在他的指导下学生的朗读渐入佳境,接着他又设计了表演读的环节,让孩子们一人读大侄子、二侄子、奶妈等人的猜测,另一人演一演严监生。读着读着,文字复活了,情境再现了,学生好像看到了严监生一样。教师随机进行表演读的指导,帮助学生感受到严监生的心情怎样由着急、失望最后到绝望的变化过程,这一环节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人物形象,也增强了语感的训练,同时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升了朗读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慢慢想——与经典相约
如果说“见本”与“见形”两个环节还是就内容而内容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见心”环节就是罗老师的高明之处,他立足语文形式,揣摩作者在表达上的特色,关注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丰厚了语感。
罗老师改写了严监生的动作神态描写“他摇了摇头,他又摇了摇头,他还是摇了摇头”让学生与原文相對比,看看可不可以换掉原文的三个句子,这个环节在处理上有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的问题刚落下,学生便纷纷的举起手来,对于公开课而言,如果是我可能会顺势指名学生回答,但罗老师却提醒孩子们“不要着急,在课文中画下这三处句子,看看作者写的究竟妙在何处?把你感受到的写在旁边”罗老师把思考的时间留给了学生,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也正是这一静心思考,让学生读出了,作者用笔的独具匠心“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把临死前的严监生的形象描写的活灵活现”,“作者将神态和动作刻画的细致,让我们感受到了严监生的心情越来越低落、失望甚至绝望”“从这些动作和神态描写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严监生离死亡越来越近”可见学生已经悟出了写法,彰显了动态生成。
罗才军老师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一堂真正的好课,不在于教者的教学设计多巧妙,也不在于教者的教学流程多流畅,而在与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有没有真正的以生为本,工作已经五个年头了,大大小小的公开课我也讲过很多次了,但细想自己讲过的课,始终还是让一个“设计”捆绑着自己,只专注教完自己预设的环节,却忽视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应有的锻炼与收获,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慢一点,多给学生一点读的时间,多给学生一次说的机会,多给学生一片思考的天地。让慢课成就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