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利霞 何曼婷
【摘 要】 江西传统民居作为文化的物化形态,融合了江西人实用、审美、情感三位一体的独特建筑美学观,受到自身地域文化和环境条件的作用,形成了差异较大的建筑风貌。本课题立足江西,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指导,对江西传统民居形态挖掘,并结合授课专业学生特点将赣派传统民间建筑融合在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探索传统民居演绎出新的空间形式。
【关键词】 空间设计 传统民居 教学
1引言
现代民居建筑与传统民居的区别,不在于坚固、美观的本质定义,而在于“如何坚固”,“怎样实用”,“何为美观”。如果说,坚固、实用、美观这三个传统民居基本原则实在难以颠覆或忽略,而结构技术、新型材料解放了墙体,释放了空间。因此,传统民居形态应用于现代生活空间,演绎出地域特色的空间形态是创新环境设计教学,提高教学成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2空间设计教学概况
2.1 概述。我们常提到的建筑空间,室内空间,室外空间、民居建筑空间等等是人们对活动范围的区域限定。因此,环境设计专业方向的“空间”课程并不是一门单独的课程,而是隶属课程群。本学院空间设计课程包括民居建筑空间项目实训、办公空间项目实训、景区展示空间项目实训三个方向,分别在第3学期、第4学期、第5学期开设。三门实训课程需要学生在掌握了空间设计基本原则、色彩设计、照明设计等相关理论知识基础上,在设计施工与材料、技术和经济的制约条件下,能根据不同室内空间功能要求,把握比例尺度的合理性。在材料质感、色彩搭配、光影关系、软装搭配等方面能体现出独特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
室内设计基础,人体工程学、AutoCAD平面图绘制、建筑制图等课程为空间设计提供必要支撑。这些必不可少的理论、技能课程,其教学目的必须围绕主干设计课,即“空间”课程的顺利开展而展开。空间设计的三门课程分支,从空间的限定上是从“有界”到“无界”,从相对私人空间到开放的公共空间,难易程度上是阶梯式上升,在课程设计上体现出循序渐进的设计理念。
2.2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纵观当下优秀的设计作品,设计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能让客户买单的设计理念,还要对设计行业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预见性。而室内设计的教学内容以造型艺术为主导,不同主题的设计要求为目的进行空间重构。在教学中强调理论知识向专业应用的拓展,并在实践中活化理论基础。因此,在教学模式的选择方面,要突出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这个目标,强化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动手能力,重点形成学生的专业能力(如综合设计、创新设计等)。
在空间设计教学上常用的项目式教学,任务驱动式。在人才培养上,必须把学生塑造成能够有独立设计能力,同时能够完成具体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的专业人员,使学生掌握不同功能空间组合规律,探索地域文化与民居建筑空间融合的方法,通过绘制整套民居建筑施工图,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10)》施工图绘制要求。
3 赣派传统建筑引入空间设计课程探索与实践必要性
3.1 空间设计课程函待解决的问题。空间设计是以现代空间理论为指导的实验性教学设计,而学生对网络资源过度依赖,空间课程作业和毕业设计缺乏创新,尤其是小空间家装类设计,呈现出“填空式”流水作业,这种商业性思维模式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反而在思考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如怎样进入空间之门以获得某种“空间感”,抽象的几何空间表达是如何体现“少即是多”,是否有规律可循,传统建筑形式如何转化为符合当代人审美特征的形式,空间形式的生成法则如何把握,如何演绎具有某种戏剧性的空间效果,如何解决空间与材料、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当代建筑空间的时代精神是什么等等诸多空间的本质问题,反而被轻描淡写,甚至忽略。
3.2 赣派传统民居引入空间设计课程必要性。多样的民居形态为改变空间训练方式,构建更为符合学情的空间训练课题及作业系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因此,2015年开始尝试在空间设计教学中引入当地民居的课题研究与实践。结合我校环境设计专业服务于江西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宗旨,空间设计课程以赣派传统民居为基础,把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与传统民居融合起来,加强空间思维想象力和逻辑性训练,启发引导学生在民居研究的過程中学习掌握空间知识。
4赣派传统建筑引入空间设计课程教学过程
4. 1实践教学设计环节。空间实训课程的教学,我院本专业从大二下学期开始。本次将民居建筑空间设计创意点放在了地域文化上,因此在课程教学设计上包括以下环节:
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
2)概念设计—设计项目基地的建立与划分、空间环境的确立、三大功能流线分析、形态元素分析,平面布局草稿、稿概念图。
3)深化设计—设计主题的风格确立,设计元素提取与转化,设计文案构成,形式构思,建筑东西南北的外立面设计,生活空间、交通空间、垂直空间、枢纽空间的规划设计,民居建筑平立面绘制,此阶段是重在方案完善。
4)细部设计—总平面图绘制完成,建筑外立面效果图,主要空间效果图。平立剖面和详图设计按照制图规范要点完成设计表达,达到施工图表现深度。
5)成果展示—完成总图设计与说明,打印施工图册,成图排版布置。
4.2案例教学具体实施。安义古村群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郊西山梅岭脚下,距今有480余年历史,安义古村群主要有罗田村、京台村、水南村,呈三角形分布。南昌工学院距离安义古村42.7公里,需要50分钟左右车程,相对来说交通比较便利。在进行考察之前,全班学生以4-6人为组进行整体考察,之后通过小组决议,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区域形成文字性的调研报告并展开主题训练。
学生调研阶段通过测绘、拍摄、访问等,主要对入口的门檐、大门,庭院里的铺地、月洞门、巷道,屋顶上的屋脊、山墙,屋身的斗拱、雀替、门头、门、窗、柱子、栏杆、雕饰、走廊,地基上的柱顶石、踏跺,室内的天花、厅堂、墙、楼梯、隔断、回廊、铺地,室外建筑小品的路牌、戏台、宗祠等这些细节进行一手资料的搜集与汇总。
通过调研报告,学生对安义民居空间形态分为三个类别:院落组合聚落、并联式、串联式三个空间形态进行元素提取,结合空间分隔手法有屏风、隔扇、布帘、格架等传统分割方法、形成似隔非隔、似分似隔的空间组合关系,以满足室内的功能需要。结合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料总结出安义古村一是带骑楼的民居的前店后寝式的空间组织模式。二是三间两廊民居所体现出来的中轴对称、等级秩序等空间特点与屋主经济实力、社会地位的呼应关系。从而深刻理解了功能是空间组织的核心问题、空间序列如何展开等。
中后期的设计阶段对民居的空间要素、空间组织、外立面及造型要素、装饰艺术、内在基因进行二维和三维的抽象空间练习构成,探讨结构与空间的关系,在设计过程中随时记录自己的思想和发现。并完成从草图到总平面设计、肌理分析、平面组合方式、功能流线分析、内部空间到装饰元素等的细部设计。
4.3 存在不足之处。空间设计整体设计是本科四年空间设计的序列课程,不同阶段的课程设计有适合本阶段需完成的任务,在大三课程结束后,整个实训课程任务是一个闭环。但是由于环境设计在课程的安排上是平行开设,阶段性的任务完成虽有一定成效,但是在整体效果上缺乏持续性,因此,易出现知识构架断层现象。
5 结束语
空间设计可以是一种从无到有的过程,也是从有到无的过程,无论前者还是后者,是对空间的质感(体量与存在)、空间的美感(虚实之间)、空间的理解(结构与围合)、空间的内涵(空间界定) 思考过程。而引导学生成为善于编排和组织空间资源,通过造型和空间感知传递文化认知,是空间多变语言存在的无限魅力。
【参考文献】
[1] 布鲁斯·乔伊斯.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 霍秉坤.课程与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旅程[M].四川: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3] 代宁.对建筑設计与室内设计之间的关系探讨[J]. 建材发展导向(上), 2014(10)
[4] 黄浩.江西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9:
[5] 姚翔翔.现代空间教学中的课题设计研究 [D]. 江苏: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