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俊 梁晖
【摘 要】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其他科技领域的共同发展。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正成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传统金融正处于变革之中。金融科技,不仅指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企业以科技手段创新发展业务,也包含非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实现的金融活动。其主要领域包括:支付、储蓄、投资理财、P2P网贷以及基金网站、大型企业集团开展的各类金融活动。这些非金融机构正渗入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领域,蚕食银行利润,形成跨界竞争的态势。在挑战面前,商业银行以金融科技为依托的变革势在必行。
本文结合金融科技在商业银行价值链中的应用形成的新趋势、新变化及存在的痛点进行分析,阐述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对价值链的冲击与机遇。同时给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商业银行价值链 冲击 挑战 机遇
一、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价值链
金融科技:2016年3月,全球金融治理的核心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对金融科技初步定义为: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通过创造新的业務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响。
金融科技是由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通过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产生重大影响。金融科技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场景化。金融服务与业务场景高度融合,嵌入应用场景,融合到整个流程之中,让使用者无需启动特定的金融服务,即可获取所需的金融服务。二是平台化。通过建立平台,连接相关各方的生态,进行营销和运营,并以此获客。三是数据化。金融是极强的数据导向型行业,在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技术的运用之下,在精准营销、风控、量化投资等等领域都会实现数据化管理。四是技术化。金融科技,本质是科技,通过与业务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必将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金融产品。五是开放化。金融科技促进商业银行服务的开放共享,通过与政府部门,同业核心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数据共享、平台共享,融入到客户的生产和生活场景中去。
价值链: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概念,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
商业银行价值链:按照价值链的定义,商业银行的价值链主要包括:获客与营销、产品与服务、合规与风险、运营与管理、科技基础与研发。
二、商业银行价值链面临金融科技的冲击与挑战
(一)对业务的冲击
1.负债业务。近年来,随着新兴科技应用向金融领域的渗透,互联网理财如蚂蚁金服的余额宝、阿里巴巴的娱乐宝、苏宁的零钱包、腾讯的理财通和佣金宝等“宝宝”理财产品迅速兴起,替代银行储蓄的进程初露锋芒。以余额宝为例,根据天弘基金公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余额宝资产组合》,余额宝投资组合资产金额合计达到了15604亿元,对比起来,截至2017年上半年,招商银行吸收个人储蓄存款总计为13762亿元。余额宝的规模已经超过招行吸收个人存款总和。
互联网货币基金类产品的兴起,一方面使得部分活期存款从银行转移到了余额宝等货币基金;另一方面,这些产品由于操作简单、流动性较好、提供了极低风险的增值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销量。银行个人业务面临新的难局。
2.资产业务。近几年,在贷款领域出现了各种消费信贷、微小信贷、产业链贷款。互联网巨头更是借助商业和社交平台拓展贷款业务。阿里小贷、腾讯微粒贷、百度小贷、京东的京保贝等都纷纷加入贷款抢夺大战中。2015 年,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唯品花等的推出,向更多长尾客户提供小额信用支持,替代银行信用卡和信用卡消费分期业务,在个人信贷领域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场景优势,发展势头不可轻视。
在小企业融资领域,去中介化的网络融资理念虽然广受争议,但还是逐渐被部分市场群体接受。按传统流程,商业银行发放贷款,需经过严格的信用审查,不仅过程繁琐,而且一些中小微企业由于信用记录不完备且缺乏合格的抵质押物,无法及时从银行获得借款,这就给一些市场化的主体提供了巨大的业务空间。相比较而言,互联网巨头有条件通过对大数据的应用,凭借在信息获取和数据挖掘等方面的优势,开发出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服务和产品。以网络银行借贷为例,京东、阿里等电商或微信等社交服务商拥有数据优势,其放贷的依据可涵盖点击量、跨店铺点击量、订单流转量甚至买卖家之间评价。通过数据挖掘和模型开发,引入云计算、人工智能关注到长尾客户,挖掘市场信息,提供低成本多样化满足需求的产品。
供应链金融的互联网化实际上是通过线上平台把供应链金融整合起来,阿里、京东的模式便是典型代表。
如阿里小贷可以基于卖家的订单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为淘宝卖家解决短期资金融通问题。其融资主体十分广泛,可以是中小企业,还可以是个人用户。借助互联网技术,阿里小贷通过淘宝交易数据评估风险,通过支付宝控制资金流来控制风险,保障整个供应链金融过程顺畅进行。
再如京东供应链金融的明星产品为“京保贝”,“京保贝”是基于京东在供应链融资服务积累产生的业务,京东的平台供应商在此业务中可以凭借采购、销售、财务等数据得到自动化审批,整合了京东的供应商、京东商城和京东商户,并最终实现了京东金融服务平台的一体化,从申请到放款整个流程最快只需要3分钟,使小微企业可以真正实现快速融资。
3.中间业务。代理基金、代理保险销售在商业银行传统个人中间业务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很高,然而近几年基金、保险代销规模连年缩水,其中间业务收入已呈现负增长态势,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新兴科技向传统金融领域渗透带来的的巨大变化。基金、保险机构网络直销和互联网平台代销规模急剧增长,冲击了银行代销基金、代销保险的中间业务盈利空间。
在金融科技的助推下,保险销售渠道发生变革,逐渐趋于网络化直销,扩展了更多的长尾客户,降低了成本,提升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新增的保险销售渠道可分为五大类:一是网上商城和手机APP,如中国平安官网和平安好福利APP,集保险服务、年金服务、医疗健康服务、保险理财等功能于一体,可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全方位金融、生活服务;二是第三方保险中介网站,如国内最大的互联网保险平台慧择网,推出涵盖旅游保险、儿童保险、重疾保险、中老年保险等多品类的上千款产品,提供一站式的测算、投保、理赔等协助服务;三是电商保险平台,如淘宝保险商城,保险公司通过淘宝电子保险平台展示相关保险产品,引导淘宝用户在线购买;四是其他网站兼业代理,如携程网,可在购买机票的同时购买航空意外险和延误险等;五是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如保险科技公司众安在线,服务互联网生态,流程全程在线,完全通过互联网进行承保和理赔服务。
4.结算业务。2017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发生网络支付业务2867.47亿笔,金额143.26万亿元,同比分別增长74.95%和44.32%。支付从“现金”到“非现金”、从“线下”到“线上”、从“线上”到“移动”、从银行向“第三方支付”平台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我国通过现金交易的方式进行零售消费从2010年的61%下降到目前的40%以下。远程移动支付和手机扫码近场支付成为交易支付的重要方式。新型移动支付体验、快速聚合的支付渠道以及多样化便捷的验证方式(包括NFC支付、扫码支付和声波支付等)大大提高了支付效率。
与传统银行卡支付相比,第三方支付操作快捷、覆盖场景多,能够迅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根据央行发布的支付业务统计数据,在全国支付业务量保持稳步增长、非银行支付业务年均增长保持 100% 以上高速增长的同时,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却增长缓慢。同时,以转账为代表,第三方支付在小额、高频支付方面的增速远远高于银行卡转账增速。
(二)对客户基础的挑战
1.对客户贡献度的挑战。互联网企业衍生出来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增强了人民对存款利率的敏感性,从而改变了人们储蓄习惯,使存款理财化趋势明显。余额宝的本质是把客户存款投入基金公司而获得收益,货币基金的收益要比银行存款收益高,并可以实时查询预期收益率,对于银行理财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2.对客户粘度的挑战。金融科技的浪潮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微信支付等快捷的第三方支付方式颠覆了现金、转账、汇款等传统支付习惯,带走了银行结算量、收入和结算沉淀存款;商业银行柜面客流量锐减,获客也难了。失去维系客户粘性的高频支付业务,商业银行离客户尤其是年轻客户越来越远,特别是失去新一代年轻客户的青睐,商业银行金字塔顶端的“价值客户”的根基将不再牢固。
3.对客群维护的挑战。过去因收益无法覆盖成本而被银行忽略的长尾客户,成为互联网企业截取银行客户流量的切入点。它们抢占了各类线上线下场景和用户入口,并通过小额高频的支付业务完成生态圈的闭环改造。
长尾客户的流失,其影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它不但带走了商业银行的相当大一部分结算量,使商业银行丧失了挖掘客户需求,获得新的增长点的机会,更为严重的是,它将使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客户基础发生动摇,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根基。而互联网企业已经从中获得了大量的收益,大大拓展了客户基础。
(三)对经营管理的挑战
1.对经营模式的挑战。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伴随互联网发展起来的互联网企业,其业态、营销、场景设计等等能够紧紧跟上潮流甚至引领潮流,基于网络技术和网上客户的需求,往往能够创新出更符合客户需求的带有网络特性的产品或服务,从而替代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互联网经济的要求与传统的金融经营模式已经不相适应。
2.对管理模式的挑战。在“万众互联”的形势下,客户关系比客户价值更为重要,“以客户为中心”已经由“以客户价值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关系为中心”。互联网时代,主观上客户对于服务提出了实时响应的要求;客观上,激烈的网络跨界竞争也要求商业银行具备极强的客户需求挖掘能力,等等。这些都是传统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所无法满足的。客户需求倒逼银行管理模式必须进行变革。
3. 对赢利模式的挑战
(1)对赢利空间的挑战。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快速发展首先是侵蚀了大量的结算业务,致使结算业务收入下降。其次是逐步侵蚀银行卡等中间业务,挤压银行交易收费空间,继而挤压传统银行传统营业网点个人和中小企业业务规模,使得实体网点的投资回报率在逐渐降低,银行赢利空间缩小。
(2)对赢利能力的挑战。非银行网络金融公司的迅速崛起,推动了金融产品更加多样化,银行产品遭受剧烈的竞争冲击,量价平衡管理面临挑战,伴随着利率市场化,成本不断推高。自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推出以来,经过短短五年的发展规模已经达1.6万亿元,对我国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巨大。
一是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网络金融推出后,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网络金融以其灵活方便的操作及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收益吸收了大量的小额资金存款,但2014年以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并未完全放开,存款利率仍处于管控状态,只能上浮10%。自2014年起央行才逐步放开存款利率上浮幅度,直至2015年10月完全放开,不再限制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二是提高了人们对存款利率的敏感性,导致银行存款向理财化趋势发展。商业银行为了应对竞争,就不得不发行收益相当的理财产品。以某商业银行福建分行为例,自2013年起,分行个人理财产品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2015年和2016年增长率达40%。
三是提高银行的资金成本。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和应对市场竞争,商业银行不得不放开存款上浮幅度,执行上浮利率(超挂牌利率)的存款余额也呈快速增长趋势。
(四)跨界竞争的挑战
1.竞争对手来自不同的领域。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竞争对手都有可能对商业银行构成某一领域或某一细分客户市场的威胁。运营商、电商企业、互联网企业、信息服务提供商等行业均期望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大展手脚。当前银行业务的竞争更多来自于跨界行业的冲击。而基于跨界竞争者自身所拥有的电商、社交等平台,其所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模式尽管与传统商业银行大相径庭,但由于符合客户的需求,往往更能被客户所接受,从而颠覆了传统商业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扫码支付”之于信用卡刷卡,“花呗”之于信用卡消费,都是这样的例子。
2.数字化竞争挑战。移动网、互联网所拥有的客户数据体量远远大于银行客户数据的体量,使其应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的受众群体、应用场景、延伸营销的基础要比商业银行雄厚。
3.前沿科技应用挑战。互联网企业基于互联网技术而生存、发展,其对前沿科技的敏感度要优于商业银行;其对客户需求、消费潮流的洞察力要比商业银行更敏锐。更为重要的是,其对两者的互动、整合的能力极强,相对商业银行更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五)对经营数据能力的挑战
1.对数据获取能力的挑战。互联网公司通过对人民日常衣食住行等的直接切入,获得了海量客户的信息,在此基础上,不断引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手段,研发符合客户需求的精准营销、精准服务和个性化产品,在不断赢得客户喜爱、不断扩大客户群体的同时,又反过来拓宽了客户信息量,构建了良性循环的闭环。在支付环节获得客户信息的基础上,以阿里巴巴、京东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交易平台公司凭借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就可拓展客户的金融信息,并不需要金融企业开放客户数据。反观商业银行对大众生活端数据的切入,目前的渠道还显狭窄,向外拓展的动力不足,还没有进入广大客户的数据“蓝海”。
2.对数据运用的挑战。互联网时代层出不穷的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社交网络、消费者评价等等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无一不是基于数据分析、运用的创新。在互联网下的世界,万众互联、万物互联,信息流的传播、交互创造了大数据运用的有效环境。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技术、新一代基因组学等颠覆性科技也给企业利用科技跨界发展,颠覆对手带来了无限可能。在获得客户金融需求和相应数据的前提下,运用数据技术“将银行业务挤出银行”并非不可能。例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技术就实现了对传统的银行转账、支付业务的侵蚀。
3.对数据平台的挑战。目前大型的互联网公司都拥有自己的数据平台,并不断衍生出专业化的子平台,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未来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必将衍生出新的支付和使用场景,如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音响、智能出行等,而这些新的支付和使用场景,必将衍生出手机APP之外的全新生态圈体系。同时,流量入口,从银行网点,到IE 浏览器,再到手机APP,一直在不断发展变化,而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科技的深入发展,必然有手机APP之外的新流量入口迅速诞生,如微信小程序、手机自带的电子钱包和生活服务场景等,而这也势必成为创新发展新的蓝海。展望未来,基于金融科技衍生而出的新生态圈体系,也必将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围繞在APP生态圈之外的一个个外围生态圈,进而形成以手机APP生态圈为主、围绕着各金融科技创新生态圈的生态圈体系。
限于篇幅,本文未能对金融科技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一一予以列举,但从上述分析的情况来看,商业银行在产品、服务、客户基础、赢利能力、经营管理、数据运用等等价值链重要环节都面临着严峻的跨界竞争,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已经对商业银行价值链形成了全面的挑战,这标志着传统商业银行在网络时代面临的整体性竞争已经到来。
三、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给商业银行价值链带来的机遇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是当今网络技术和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的成果。一方面,它固然给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带来冲击,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面对前所未有的客户“蓝海”
1.互联网的客户也是商业银行拼抢的客户。据统计,目前全国互联网客户包括移动互联网客户达到12.8亿,体量巨大,是中国的大众客户。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客户都是有一定价值的客户,向互联网客户拓展,既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海量的客户,也为商业银行发展新产品、新服务提供了海量的机会。
2.金融科技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客户细分的新工具、新方法。借鉴互联网企业客户分析技术,结合商业银行长期积累的客户数据和细分经验,还可研发出新的更精准的客户细分工具。大数据应用管理为客户分层管理和精准画像创造条件,银行产品更加个性化,定价策略更加灵活、更具竞争力,对于精准获客、精准营销有着全新的意义。
3.金融科技提供了服务长尾客户的手段。依托金融科技力量,通过场景构建生态圈、开放平台和大数据应用,技术上已经具备精准服务的条件,据此商业银行将可打破传统2:8定律,为长尾客户提供更好服务,巩固和拓展客户基础。
4.金融科技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客户动态的分析工具。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科技手段,通过人工智能的运用,商业银行可以实时监测贷款客户的信用状况,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降低风险。
(二)面对前所未有的商机“蓝海”
1.金融科技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嵌入百姓生活的广阔前景。目前,“余额宝”的余额已经达到了1.6万亿,达到了中等商业银行个人存款规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长尾模式当累积到一定层级的时候,它所发生的质变。这是长尾模式运营的一个成功案例。
借鉴互联网企业的经验,商业银行凭借自身在公司和机构方面的合作优势,为机构提供便民的技术应用平台,将金融服务适时切入大众日常生活(如就医、入学等),从而创新金融应用场景,创立新的应用平台,融入百姓生活,实现金融产品服务与百姓大众需求的良性互动,从而培育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
2.金融科技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公司业务新的运营模式。例如,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商业银行可以将企业端、政府端、银行端的信息相互比对和整合,实现对客户信用状况的快速判断,从而实现快速融资,解决“芝麻与西瓜兼得”的难题。反过来,在银行端信息极大丰富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也可以向互联网端发起建设区域乃至全国范围的企业信息网、业务平台,使各门类、各种类的企业都可以在平台上交换信息、撮合交易。例如通过各类产品的综合采购、落地组装组建产业链,快速实现新产品的组织生产。这是不同于以往银行—企业两点间的信息流、资金流交互方式,而是银行—社会—政府—企业的互联网经济生态圈,商业银行在其中的服务空间和赢利空间是十分广阔的,而不仅仅限于目前传统的赢利收入项目。
3.金融科技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为社会赋能的机会。例如,建设银行依托金融科技,不但展开了住房金融的“蓝海战略”,建成了善融家园品牌,而且逐步嵌入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等云服务,承担起了解决社会痛点“温柔有效手术刀”这样一个大行的责任。未来,建设银行还可以凭借住房金融传统优势,构建“购房—存房—租房”新闭环,涵盖闲置房产出租、住房贷款违约房产处置、住房养老等。
金融科技还将在一个个云服务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打通各类云平台的“信息孤岛”,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网络,不断拓展商业银行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拓展新的赢利能力。
(三)面对前所未有的内生“蓝海”
1.金融科技为对外拓展搭建统一平台。在商业银行实现电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将为商业银行整合各项系统资源。例如,建设银行业务统一以“新一代”为基础,营销平台就已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和智能化。
2.金融科技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条件。通过金融科技的运用,商业银行可构建统一的数字化经营管理平台,打通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前中后台的纵向贯通,以及条线之间的横向协同,打通母子公司业务条线,海内外分支机构之间的沟通与资源的协作,真正实现集团内的协作经营,为实现从管理扁平化到机构扁平化提供条件。
四、面对金融科技挑战的对策建议
如上所述,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是全方位的,“防”和“堵”的方针在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面前不是正确的选择。商业银行又一次面临“死里逃生”的局面。因此,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要拥抱金融科技的变革、拥抱时代的进步。
(一)主动融入互联网,重塑商业银行价值链
在互联网和金融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商业银行的客户、业务、产品、服务等等都面临着被取代、被减少、被解体的冲击,面对挑战必须及时反应,主动融入互联网,在互联网的环境下,重塑商业银行的价值链。这就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变革,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改变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树立互联网思维。要抢在跨界竞争对手之前,确立自己在互联网经济中的市场定位,重新定义客户、平台、盈利模式、风险控制等等,重新构建客户营销、资产负债、风险管理闭环,开启新的基业。
(二)转换视角,以大众生活为切入点定位商业银行价值链
金融科技赋予商业银行“零售优先战略”新的意义。解决民生大众的需求,是政府及其公共服务平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银行从客户零售关系切入,依托金融科技解决政府公共资源和服务部门的痛点和难点,广泛介入大众生活的“蓝海”,在履行国有大行社会责任的同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时,创造机会在近乎整个社会客户总量的基础上重构银行价值链。
为此,商业银行应及时改变平台运营方式,从大众视角而不是银行视角重新审视客户金融需求。将客户金融需求扩大为大众生活和企业经营需求,改变商业银行只卖金融产品的经营方式,将金融专业平台打造成为大众生活平台,企业信息平台,经营物流、信息流、人才流的综合港等等,把金融服务嵌入到个人的日常生活场景和企业的日常经营生产当中。将柜面、自助智慧柜员机、自助会员等等物理渠道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APP等等渠道紧密结合,构建多介质的客户的触点,打造一体化全网全渠道的服务体系。在打造各类平台的基础上构建自由的平台、开放的平台、连接合作伙伴的平台,从而构建平台生态。“站在平台联平台”,与政府方、企业方、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等共同构建用户的生态圈,实现金融专业平台与大众生活、企业经营无缝对接,以平台经营的方式全面融入互联网世界,真正开拓客户的“新蓝海”。
(三)经营大数据资产,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培育商业银行价值链
要将数据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资产来经营。一方面要大大增强获取客户信息的能力,要改变行内行外客户的分类方式,瞄准互联网客户,在客户数据的获取上实现跨界拼抢;另一方面强化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从客户端发起数据梳理和流程梳理,实现一个客户接入多个营销场景,从而推动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
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紧密相连,依托人工智能,改变数据分析模式,从过程的驱动分析转化为目标驱动分析。基于人工智能,挖掘海量数据样本和PB数量级的数据特征,更加精准更加全面地把用户细分到微观的维度,为每一个用户做精细化的个性化的描述,直接定位到每个有意愿的用户。在零售领域,真正做到千人千面,精准营销;对于企业,做到一企一案,为客户提供个性的、专属的、综合的金融服务。
在大数据的应用上,一是要落实监管的要求,强化数据治理的体系建设,强化数据资产的管理能力,安全管理能力和资产质量管控能力,夯实整个数据的基础。二是要建设主动、前瞻、高效的数据获取能力。要加大对工商、税务、司法、环保等政务和公共服务类数据的采集力度,并且利用网络爬虫等技术,扩展外部信息的主动获取能力。三是要建设多种类、多层级、高时效的集成整合能力,扩大集团内外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整合能力,考虑用户的差异性,设计多层次的数据集成的模型,满足不同层级用户需求的差异,提供差别化的服务。四是要建设全方位深洞、预测数据价值挖掘的能力。通过客户标记分类,客户行为分析,包括客户评分,提升整个客户的价值挖掘能力。五是要建设可直达能迭代便捷化的成果分享园地。要打通大数据的工作平台和相关生产系统连接,实现数据挖掘成果向场景的直接推送,形成分享数据挖掘价值的平台。
(四)实现技术和業务深度融合,创新商业银行价值链
金融科技的发展,将实现商业银行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从而连接双小,双大客户,连接对公对私业务,连接用户与场景,连接需求与供给,促进集团能力的统筹整合,培育数字经济领域新的增长点。
一是构建场景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新零售。从个性化来看,构建“我的银行”,实现客户自我定制个性化银行服务,实现“千人千面”。从智能化来看,实现无感无界和万物互联的人工智能新零售,物和物之间完成支付,打造未来新零售的模式。
二是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商业银行可从多维度获取客户信息,实现客户特别是中小企业客户的精准画像,从而为客户实时提供整体的金融解决方案。
三是基于IAAS、PAAS、SAAS架构的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发展商业银行的公有云。作为银行级别的云服务,安全级别比互联网公司云服务更高,从而获得比较优势。利用商业银行的信用品牌、良好的对公客户基础、庞大的营销队伍、强大的技术服务能力,其云服务的输出可以实现基础设施的共享、平台共享、服务共享。从而促进商业银行成果共享及收益增长。
(五)以新动能催生新闭环,构建商业银行价值链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在给予商业银行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的变革、转型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互联网经济的新动能,催生了“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商业银行体系外的“互联网+现金”支付业务闭环,以“蚂蚁花呗”、“京东白条”为代表的资产业务闭环,以及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理财业务闭环。
互联网时代催生的业务新闭环,给商业银行造成的冲击是颠覆性、掠夺性的,商业银行必须将转型发展的动能转换到金融科技、大众生活、普惠金融的新动能上来,结束“灰犀牛上的狂欢”,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新时代自己的新定位,从而立于不败之地,保证基业长青。
为此,商业银行必须以金融科技新动能推动各项传统业务构建新闭环,以新闭环重构商业银行价值链,以价值链重构实现商业银行体制机制变革。同时,要以统一数据平台为经营管理的核心,实现管理数字化,以数据扁平化推进机构扁平化,拓展金融新产品、新客群、新模式、新机制、新业态,推动商业银行进入金融科技时代、服务大众时代、普惠金融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