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静
摘 要: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着较大的比重,在初中阶段做好古诗词的教学,引导学生对古诗词展开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古诗词文化,使我国的古典文化得到有效传承,还能提升学生对于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就如何提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展开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古诗词文化璨若星河,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些无形的财富传承下去并不断发扬光大。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通过古诗词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或婉转明媚,或慷慨激昂,让人神往,让人沉醉其中。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都是精挑细选,经过时间的洗礼所流传下来的名篇,不仅将灿烂的传统文化展现在学生面前,更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来自心底的美的喜悦,使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品浓浓诗情,享悠悠古韵。
一、巧设情境,引古诗词之趣味丛生
兴趣是学生学好一门文化课程的内驱力,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古诗词学习更不例外。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他们文言知识储备还比较薄弱,对于一些古诗词初读很难理解,致使他们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便需要多方面挖掘古诗中所蕴含的丰富趣味,设置巧妙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诗词的学习中来。比如在教学杜甫的《望岳》一诗时,我们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泰山的壮丽景色,一张张极具泰山魅力的图片使学生叹为观止,也将学生带入了泰山壮阔的风景之中。然后,学生播放《望岳》的经典诵读,同时结合恰当的音乐及泰山气势恢宏的视频,使学生沉醉其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此,通过设置巧妙的教学情境,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诗词中的基础知识,还给学生带来了美的享受与体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身的诗词文化素养。
二、编排话剧,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一提到古诗词的学习就面露怯色,因为老师总是要求学生对诗词进行死记硬背,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必须创新和改变固有的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古诗词学习能力的提升。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编排话剧的形式,对一些意境丰富的诗词进行展现。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例,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为同学准备一些干冰,然后选择一些情感比较丰富、最好具有一定舞蹈功底的学生《水调歌头》中所涉及的动作、情感等进行演绎,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情感的感悟,使他们对于诗词的学习能力在这种新奇的体验中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强化诵读,享诗词之悠悠古韵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诵读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古诗词本身相对于现代汉语来说就比较晦涩难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之上不断地进行诵读,享受诗词中所蕴含的悠悠古韵。比如在学习李白的《行路难》时,看到如此的长篇诗词,学生首先在思想上便产生了抵触的情绪,想到这么长我何时才能背会。于是,在课堂开始我便绕开了背诵的话题,通过对诗词的分析、诗中韵律的解读,使学生对诗词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比如小组合作的朗读、接力朗读等方式,使学生渐渐爱上了这首诗,沉浸在这首诗的韵律之美中,更被诗人所展现出的那种豁达的胸襟、对理想的执着以及远大的报复深深感染,从而在一遍遍的朗读中达到熟能成诵的境界。在学生琅琅的书声之中,学生对于诗词的热爱日益加深,对于诗词的积累也逐渐丰富,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四、自主探究,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常用的诗词教学方式:“读—译—析”,虽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逻辑,但却严重制约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受到限制。因此,要想提升古诗词的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爱上诗词的学习,并获取继续前行的动力,我们必须摒弃以往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加强对诗词中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比如修辞手法的运用、关键字词的妙处、诗词创作的背景以及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等,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前就对诗词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然后将他们自主学习中所遇到的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教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来巩固学生对于诗词的学习。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诗词中的典故、意象体会法等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比如在学习《雁门太守行》时,我们可以通过对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中“黄金台”所包含的典故进行讲解,既增加了诗词教学的趣味性,也使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总之,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时刻注重对学生兴奋点的把握,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强化诵读,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提升学生诗词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在诗词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真正感受到诗词中的浓浓诗情与悠悠古韵。
参考文献:
[1]王红炜.试论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J].学周刊,2017(6).
[2]徐艳霞.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4).
编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