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摘 要】 本文围绕中美贸易战中的“中兴空芯化”,对“中兴事件”进行了梳理。 并将中方和美方在该事件中所反映出的产业空心化问题进行比对整理。
【关键词】 中美贸易战 中兴事件 产业空心化
一、中兴事件始末
2012年,中兴通讯向美国科技公司出售了一批配备硬件和软件的产品。因为美国政府禁止美国制造的技术产品出口到伊朗。中兴通讯的业务涉嫌违反美国对伊朗的出口禁令。
2016年3月7日,美国商务部以中兴通讯“违反美国出口限制法规”为由,对中兴采取限制出口措施。
2017年3月7日,中美双方就该事件和解后,被美国三个机构共处以8.92亿美元的罚款,另有3亿美元缓期执行,中兴通讯董事长表示与美国政府和解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2018年6月7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宣布与中兴通讯达成新的和解协议。但是,中兴通讯需要支付10亿美元的罚款,并准备另外4亿美元由第三方保管。并要求中兴通讯在30天内更换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团队,至此“中兴事件”才得以尘埃落定。
二、美国产业空心化
美国起初发起贸易战的主要理由美中贸易逆差巨大,数额高达3700多亿美元,并且中国信息通信技术企业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美国公布的加征关税清单,主要是航天、机器人、信息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并且全面封杀中兴、全力抵制华为等举动,都一再显示美国要遏制“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推进,但这背后的事实是美国要重振其国内制造业,并解决其面临的产业空心化问题(即农业和服务业发达,但一般制造产业已转移至海外的问题)。
二战后的美国发展呈现出产业空心化的趋势,中低端的实体经济、制造业正在逐渐流出,剩下的主要是高端装备制造、武器和金融。美国工业空心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若干阶段:
(一)20 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此阶段维萌芽期。在此期间,美国将重点放在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上,并迅速确立了其在全球经济和先进技术的绝对领先地位,同时通过外国直接投资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西欧国家和日本。
(二)20世纪70年代初至1981年。此阶段为第一个推进期。欧洲共同体成立后,成员国之间的关税被取消,同时对非成员国征收共同关税。为了绕过该限制,美国开始在欧洲进行直接投资,并以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为主体。另一方面,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中将原始产业转移至航天技术、基因技术、生物医疗等领域。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美国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开始转向欧洲,这直接导致了欧洲国家这些产业的发展,这反过来又对美国工业产生了影响。
(三)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2000年。此阶段为潜伏期。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两次石油危机和美元持续贬值之后,美国出现了“滞胀”局面。针对这种情况,美国货币政策开始收紧,使得美元利率保持高位,从而促进了美元在此期间的升值。国内公司的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加速了美国公司的外国投资进程。另一方面,第三次科技革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四)2001至2006年。此阶段段为再推进期。互联网经济的繁荣给美国带来了一段繁荣时期,但随着资金过剩,信息产业逐渐饱和,利润开始急剧下降。在21世纪初,互联网经济泡沫破裂,美国经济下滑。当信息产业陷入低迷时,结果是大量资金涌入金融保险服务业和房地产业,进一步加速了这些行业的快速扩张。然而,美国制造业的指标仍在恶化,为经济危机奠定了基础。
(五)2007至2009年。此阶段为爆发期。2007年开始的次贷危机是美国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曾经被美国忽视的产业空心化是造成这场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危机促使美国开始反思其产业政策并重新恢复工业化。
三、中国产业空心化
中兴通讯这样数一数二的所谓的龙头科技企业,被美国一道限售令就已致残,说明我国正面临一个残酷严峻的事实:基础技术产业的空心化使得中国的技术型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在互联网行与美国并驾齐驱,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从大公司的角度来看,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市值分别达到5700亿美元和4800亿美元,可与全球所有IT公司相媲美。 僅有 Apple(9090亿美元)、 Google(8150亿美元)、微软(7090亿美元)、 Amazon(6566亿美元)超过了腾讯, 腾讯已超越5502亿美元的 Facebook。百度,京东和网易在第二梯队的市值分别达到894亿美元,643亿美元和439亿美元。
但与此同时,中国正面临着信息产业的严峻挑战甚至威胁。当腾讯,阿里,百度等大型公司利用资本市场保持高估值和高信心,继续扩大应用方面互联网领域的业务前景时,资本正刻意避开底层技术,而选择更加有利可图的互联网应用端市场。同样,即使互联网公司花费数百亿甚至数十亿美元以及掌握基础技术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轻松地使用这项技术来创造真正的商业价值。
事实上,中国目前的互联网技术产业过于集中在消费者互联网方面,并且在基础技术领域严重落后于美国和欧洲。自动化和智能之间的差距更大。中国在企业信息化领域从一开始就面临着美国和西方的滞后,其结果是中国的消费者互联网行业可以利用其特殊的发展机会实现快速扩张,但由于起点落后,基础技术开发行业的回报率较低。结果,消费级互联网所需的资金和人才等资源被侵蚀和占用,这是中国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产业可能经历的另一个“空洞化”,也就是说,它过于偏向于消费者互联网或应用技术,而在企业和工业互联网以及底层技术中是空心的。
此外,受土地厂房租金、员工工资、原材料成本等要素上升的影响,我国科技企业更是不敢将更多资金投入技术研发这种投资金额大,在具有长投资周期和高不确定性风险的行业中。目前深圳有相当一批企业已经在深圳周边、内地以及南亚、东南亚等地开展产业转移以降低成本。2018年7月26日,在第六届全国政协“壮大实体经济”会议第十二届常委会特别会议上,先进制造研究集团发布报告称,深圳制造业的外流已成为一种趋势。在过去的三年里,已有230多家深圳原创企业落户中山;198家深圳企业在江门投资;2014年中兴通讯将生产基地迁往河源;2015年,比亚迪投资建设汕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2016年华为终端转移落户至东莞松山湖等等,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都迅速地转移到深圳外,这无疑也将造成深圳产业的空心化。深圳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当一个国家地价持续上涨,甚至连像华为中兴这类代表着我国制造业最高水平的企业都难以承受时,难以想象有多少企业能静下心来做研发。
四、遏制产业空心化的对策
(一)加快传统产业升级,缓解产业空心化的压力。通过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将传统产业转变为新兴产业。以中国轻工业和纺织业为代表的制造业,此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仍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但也存在许多弊端,其中主要劣势在于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 因此,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产品价值,譬如通过健全品牌建设,或者是引入新型材料、先进的环保技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是重中之重。
(二)合理规划各行业布局,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发展。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一味依靠国际市场的发展模式必定会加重空心化程度,因此,我国必须转变思路,合理开展国内产业布局,实施强调国内外市场并重的产业战略,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升级。
(三)自主创新并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全球价值链的形成有利于企业在产品研发,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的优势互补。掏空行业的危机已经减少。积极学习跨国公司的先进知识和技术,加强公司产品升级。最重要的是学会自主创新,培养和建立自己的品牌,并进军国际市场。
(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防止产业空心化。传统产业的衰落将不可避免地要求新兴产业弥补它。新兴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未来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是产业整体转型的巨大动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利于发挥中国工业经济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有效控制工业空心化的进一步扩散。
【参考文献】
[1] 李晓. 论当代美国经济中的产业空心化[J]. 经济纵横, 1992(1):15-20.
[2] 周帅. 美国和日本的产业空心化问题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5.
[3] 魏作磊. 美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J]. 改革, 2003(4):117-121.
[4] 蒋志敏, 李孟刚. 产业空心化新论[J]. 商周刊, 2006(21):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