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营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存在的漏洞及改进对策

2019-09-12 12:19岩云莉
大经贸 2019年7期
关键词:改进对策漏洞民营企业

岩云莉

【摘 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民营企业逐渐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将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与企业治理结合起来,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化,很多民营企业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忽视了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导致内控管理制度存在着一些漏洞,严重影响到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民营企业需要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对策来完善内控管理制度。本文从H公司为例分析了民营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民营企业改进内控管理制度的对策,目的在于提高民营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内控管理制度 漏洞 改进对策

一、民营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存在的漏洞—H公司为例

(一)H企业概述

H企业是由房地产开发及工程建设、物业管理、酒店及商贸科技、农林及园林绿化等业务组成的民营企业,公司现有员工20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500余名。H企业以“共同发展,创造财富,回报社会”为企业使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构建“和谐企业”作为一项重要管理举措,不断传承和创新;公司以“执行力、战斗力、学习力、凝聚力”四力团队建设为主线,坚持以打造“学习”型企业的企业经营理念,提倡“高效、务实的狼性精神”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努力不懈的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高效专业的服务。

(二)H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存在的漏洞

H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存在的漏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1)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H企业从成立以来,由于业务范围不断增加,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公司治理机构虽然建立,但没有建立起相互牵制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就体现不出高效、精简,内控管理人员工作过程中的责任心不强。

(2)缺乏风险评估体系

H公司与供应商、客户之间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和资质评估系统,很多年来没有评估供应商的信用等级,对其资信情况也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存在仅凭人为的判断作为依据,未发挥出风险评估的作用。

(3)缺乏到位的控制过程

H公司在采购授权、选择供应商、计划审批、票据审核等工作虽然建立了相应的流程机制,但流程执行过程中由于企业管理中负责人的决策权限相对集中,在大宗物资采购、固定资产采购事项中存在着形式化严重的问题,严重影响到该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导致后续业务开展、提供服务出现问题。

(4)内控管理流程繁琐但无效率

H 企业由于业务涉及面广,管理流程繁琐不够清晰,看似有人管但却无人真正管,责任划分不清。例如:在购买物资的过程中,只是凭借生产计划来进行采购审批,但过程中缺乏成本效益意识,只管购而不管用,没有联动机制,做到有需要再采购。此外,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并不能够明确具体的生产计划,这就会增加大量采购物资的积压。

(5)信息沟通不顺畅

在H公司的内部,由于业务交叉,所服务的客户也会重叠,在客户管理、应收账款管理、采购管理方面,内部并没有定期建立起完善的联系机制,导致信息沟通的不顺畅,出现了重大的资金安全问题。

(三)H企业内控管理制度漏洞存在的原因

从以上情况来看,H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存在着一些漏洞,其中具体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

民营企业近几年来虽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很多民营企业采用的是“家族式”的粗放型的管理模式,这种集权模式导致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健全,其中主要表现在治理环境的内生性和自发性,在内部没有建立起专门的组织结构,缺乏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的评价,对检查出来的问题也并没有提出合理的整改意见。

(2)成本效益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需要较高的成本,H公司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并不会花费较高的成本来应用成本较高的内控管理制度。

(3)人员素质是影响

H民营企业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业务范围的拓展和经营规模的扩大上,因此内部人员并没有认识到内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导致内控管理制度的形式化比较严重,执行力、落实力不够。

二、民营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改进对策

(一)不断改进内控管理制度的设计

(1)以预防为主,前移关口。民营企业需要按照业务活动的具体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内控管理程序和规章制度。

(2)侧重对关键控制点的选择。在选择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点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到哪个控制点可以对业绩进行更好的衡量。

(3)侧重相互牵制。在内控管理制度的横向关系上,民营企业的管理者要认识到一个业务在办理的过程中至少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人员进行经办,并积极的接受其他部门人员的监督和检查;在内控管理制度的纵向关系方面上,一项业务需要经过两个或是两个以上的环节和岗位,接受上下级的相互监督,相互协作也是一种牵制。

(4)增设补救措施

内控管理制度需要具备能够及时差错纠正、规范其他不规范行为的能力,因此民营企业需要在内控管理制度中增设相应的补救措施,这样才能保证内控管理制度的完善性。

(二)持续优化内控管理制度流程

(1)从发行性控制向预防性控制转变

发现性控制主要是指发现和控制那些可以检查出来的风险;预防性控制主要是防止舞弊和错误的发生进行的积极控制。

(2)从检查性控制向指导性控制转变

检查性控制一般是对已经存在或发生的错误进行控制,指导性控制一般是对现在有利的结果进行严格的控制,重点是管理层定期做出的指导性工作。

(3)从专项监督向常规监督转变

一般来说专项监督主要是指对内部控制的活动进行专项评价,一年进行一次或是多年进行一次;常规监督主要是将内控监督活动制度化、常态化。

(三)充分发挥评价在内控管理制度中的作用

民营企业在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是内控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就是有必要、充分的控制程序;第二个是合理性,就是内控管理制度层序的合理性、科学性;第三个是有效性,就是内控管理制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否产生效益。民营企业可以将内控评价分为以下五个等级:第一是健全有效,主要是指被评价的内部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被评价的对象也不存在较大的缺失,所设计的内部控制也得到了认真的执行;第二个是基本有效,主要是指被評价的内部控制的运行是基本有效的,设计的内部控制也基本适当,存在着个别执行效果不好的,并不存在控制不足的问题;第三个是值得关注,主要是指被评价的内部控制的运行结果是可以接受的,对战略目标并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内部设计存在着少量的缺失问题;第四个是基本无效,一般是指被评价对象的内部控制在运行时需要进行关注和改进,被评价对象有较大的缺失;第五是完全缺失无效,一般是指被评价的对象的内部控制在运行上是无效的,被评价的对象也是存在较大的缺失。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对内控评价的分级,完善内控评价体系,降低内控管理制度的执行风险,改进内控管理制度,提高内控管理制度的科学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性对于民营企业的长期发展可以起到重要性的作用,因此民营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及时发现内控管理制度中的漏洞,并积极的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改进内控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充分的发挥出内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作用,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海龙.民营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D].山东财经大学,2014.

[2] 张建宗,赵景阳.试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10).

[3] 张秀丽.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与改善[J].经营管理者,2015(24).

猜你喜欢
改进对策漏洞民营企业
漏洞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三明:“两票制”堵住加价漏洞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高铁急救应补齐三漏洞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