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艳平
【摘要】涉军网络舆情具有区别于一般网络舆情的特点,对政治、社会及军队自身等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要从分析管控行动效益、反馈管控进度结果、实施管控行动监督等多方面开展管控效果评估,以有效减少涉军网络舆情风险,确保政府和相关军事部门各类决策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军队 网络舆情 管控效果评估
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信息传递方式的颠覆性变革,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主渠道,也成为影响力最广泛、斗争最激烈的舆论阵地。军人作为敏感群体一旦进入网络空间,很快就形成舆论热点,网络已然成为影响军队建设发展的新考验。因此,准确把握涉军网络舆情特点,全面客观分析其影响,开展涉军网络舆情风险评估以预防和减少涉军网络舆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涉军网络舆情的特点
军队属于特殊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涉军网络舆情除了具有自由性、交互性、多元性等网络舆情的共同特征外,还表现出了自身的一些特点。
1.诱发缘由多,防范管控难
任何话题只要牵涉到军队、军人,往往都具有更强的关注度和焦点性。随着我军使命任务的不断拓展,部队遂行军事演习、国际维和、护航等多样化任务的次数越来越多,其行为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西方敌对势力会借机进行负面报道和歪曲解读。与此同时,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攻坚期,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一些社会公众把情绪发泄到涉军问题上,把普通涉军事件放大化、复杂化。微博、微信等微技术的兴起,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信源多元化造成涉军网络舆情的诱发原因增多:有的是媒体刊发某篇报道,个别网民断章取义在微博上转发炒作;有的则是某些军人行为方式不当,被网民用手机拍下上传网络,引发炒作。
2.透明程度高,辨别真假难
作为即时性的传播平台,微博、微信能够发布图片、视频、文字、语音等多元素信息内容,同时可以跟踪转载网页“链接”,形成一个综合性的信息传播平台,实现多维视觉下的信息复合传播。这些多样化的传输手段、扩大化的传输空间,使一些敏感的涉军事件在很短时间内便可得到全景展示和无限放大。不可否认,由于微传播平台的高度开放性,越来越多的情绪化和偏激性言论充斥其中,加上缺乏有力的监管和惩治措施,各种虚假信息、谣言泛滥得不到有效遏制,严重影响受众对涉军舆情的判断力。
3.扩散传播快,有效处置难
微时代,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传播技术,大大提升了信息传播速度,信息传播的空间和时间转换频率不断加快,网络信息短时间内就能形成巨大的舆论风暴。大众传播时代,传统媒体对涉军敏感事件的报道,往往要经历采访、报道、舆论回应等过程,时间久、进程慢。而信息时代下的微传播,明显加速了涉军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事件出现与舆论爆发,基本是同步的,而且,微传播的放大效应明显,一些涉军网络舆情,经过微博、微信的转载和评论,来势凶猛、煽动性强,一旦处理不合理,很容易演变成全国关注的舆论热点,甚至演变成群体性事件,为监控和引导涉军网络舆情增加了难度。
二、涉军网络舆情的影响
随着近几年来国防和军队改革向纵深推进,涉军网络舆情持续走高,对社会和部队的影响也日益复杂,尤其对政治、社会及军队自身等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1.政治影响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推进,网络逐渐打开了舆论斗争的“潘多拉魔盒”,意识形态领域较量的剑锋已然从传統战场指向了网络空间,呈现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遥相呼应、相互放大之势。身处网络时代,军队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新媒体的冲击,处于舆论交锋的风口浪尖;尤其近年来,随着我国军事实力的提高,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涉及军事、军队、军人等敏感话题大肆炒作、恶意“围观”,借助网络挑拨军民关系、丑化军队形象,更甚抨击国家政治体制,不断抢占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削弱军队战斗力,破坏军队团结稳定。因此,敏锐捕捉网络涉军舆情热点、追踪涉军舆情动态、直面网络涉军舆情危机流变机理、加强网络涉军舆情危机导控,已成为网络时代军队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应有之意。
2.社会影响
分析当前网上负面涉军信息,有的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有的是捕风捉影、造谣生事,有的是纯粹“恶搞”,其中不乏别有用心的个人和组织蓄意抹黑。种种虚假有害的涉军信息挑拨军政军民关系,严重损害了新时期军人的形象。军队是国之重器,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网络上的涉军敏感信息急剧增长。总有一些人在微博、微信、论坛上兴风作浪,编造所谓的“惊天黑幕”,散布所谓的“高层信息”,炮制所谓的“重大新闻”,误导社会公众,损害军队形象,造成恶劣影响。2014年,一家网站论坛上曾出现一篇名为《解放军组团栖霞寺拜佛》的网络帖文。经过调查,真相大白。原来,武警驻宁某部利用周末组织官兵到抗战题材电影《栖霞寺1937》拍摄地参观见学,并结合驻地历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根本没有所谓的“拜佛上香”等行为。但市民徐某拍照后添油加醋发布到网上,蓄意散布虚假信息诋毁军队形象。
3.军队影响
新媒体以其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和便捷性,广泛渗透到军队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成为官兵日常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给军队建设带来了积极因素。一方面网络涉军舆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众对军队的情绪、态度,以及公众的意见、见解,有助于军队了解掌握社情民意,为决策提供参考帮助,提高军队建设与大众诉求的符合度。另一方面,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应用和军队对网络涉军舆情的关注,有利于军队管理理念的创新和管理方法的改进,为建立科学的军队管理机制提供了坚实互通的平台。但同时,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涉军舆情也可以从反方向释放能量,质疑、消解、摧毁军队的战斗力,兵不血刃地实现两军对垒都不一定能够实现的目的。在网络这个看不到对手的战场上,当舆情的负功能集聚起足够能量,释放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军队建设。
三、开展管控效果评估
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政府和相关军事部门想要实现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类涉军舆情危机,必须重视涉军舆情的管控效果评估,以有效减少涉军网络舆情风险,确保政府和相关军事部门各类决策的顺利实施。
1.分析管控行动效益
开展网络舆情管控行动效益分析,是管控工作的重要环节。由于涉军网络舆情的多元性,多种多样类型的舆情及处理方式的选择,都将直接影响今后管控工作的成效。因此,开展管控行动分析十分必要。一是要对行动方式进行评估,在面临多种行动方式选择上,要更加深入地将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引入涉军网络舆情管控效益评估管理体系,依托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信息采集和数据挖掘功能,全面准确获取与国防和军队相关的网络情报数据信息,充分发挥社会调查、数据挖掘、相关性分析等科学分析方法作用,从舆情内容、类型、特点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管控行动方式的选择。二是要对行动效果进行评估,结合管控行动后的相关事态变化发展,跟踪调查以采取管控手段的涉军网络舆情的走势和热度,网民的反应,以及舆情的后续影响度等因素,明确管控的行动的具体效果,进而对管控行动做出评价。三是要对行动的后续发展做出预测性评估,管控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舆情的结束,要充分分析判断与此舆情相关的其它因素的发展,以及对此舆情的影响相关度,并对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做出判断,做到防患于未然。
2.反馈管控进度结果
基于反馈管控进度的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对管控行动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基础之上的,借助科学的评估机制获取相关的反馈信息,通过将反馈信息与输入信息的对比,查找出管理环节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因素,从而得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不断优化涉军网络舆情管控模式的整体效能。网络信息具有一则信息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有时是以分钟计算)迅速被全球多个不同网络传播平台予以发布,或二次、三次传播,其传播速度之快,是任何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同时还具有每一次传播都可能产生新信息,因此,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什么样的信息,是很难控制的,具有不可控性。实施效果评估在注重时效的前提下,需要具备对评估的必要性和现实需要、新闻发布会策划与组织、新闻发布的及时性、评估结果的反馈互动及总结的实时跟进和处理。特别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类的应对传媒管理工作中,其评估时效直接影响整体工作。
3.实施管控行动监督
开展涉军网络舆情效果评估,应把监督管控行动本身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其实施审核式监督。因此,通过分析管控行动效益和反馈管控进度结果,加强对管控行动自身的监督,这也是依法管控的应有之意。一是推行管控行动责任制,要进一步明确执法责任,按照有权必有责的要求,全面梳理行政执法依据,严格确定不同部门及机构、岗位人员的管控责任,建立实行权力清单制度,确保涉军网络舆情依法管控的决策科学、执行坚决,对管控行动的权力运行体系做到有机监督制约,保证依法管控行动始终沿着法治的道路前进。二是推行管控行动考评制度,要进一步加强管控行动考评,按照依法、科学、有效、统一的原则,建立健全管控行动评议考核指标体系,切实解决“没有指標不干活,有了指标乱干活”的问题,引导管控人员自觉履行法定职责、严格规范执法行为。三是推行管控行动问责制,要进一步完善管控行动责任追究机制,全面落实错案追究制度,确保管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违法问题,都能够被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及时追究。四是推行管控行动监督制,要进一步强化对管控行动的监督,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坚决排除对管控工作的非法干预,坚决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坚决防止和克服管控工作中的利益驱动,坚决惩治执法腐败现象,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参考文献:
[1]孙亦祥.网络涉军舆情的潜在风险辨识[J].军事记者,2016,(07).
[2]刘斐斐.网络涉军舆情的引导[J].政工导刊,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