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效率模型我国绿色经济效率的测算结果

2019-09-12 03:50王晴晴
市场周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区域差异

摘 要: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纳入五大发展理念以来,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备受关注。显然经济新常态下,绿色经济更能科学客观地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准确认识我国区域间绿色经济的差异,是有效平衡资源与环境发展关系,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前提条件,最终达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本文运用超效率模型(Super DEA),测算了2006—2016年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绿色经济效率,测算发现:11年来我国绿色经济效率年均值为0.772,整体上呈现较为平稳的波动变化趋势,同时观察所得,我国三大区域的绿色经济效率水平为: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且差异较为明显。

关键词:绿色经济效率;超效率模型(Super DEA);区域差异

中图分类号:F40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7-0037-03

一、 引言

自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连续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奇迹,先后赶超俄、法、英、德、日等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由于经济发展战略愈发陈旧、资源禀赋逐渐衰弱、生产要素日益不足等原因,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越来越慢,思考背后的原因不难发现,先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来源于重工业生产以及对原始生产要素的开发利用,所以当今我国的主要任务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注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与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节能减排与创新型的健康经济发展模式。与此同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也直接决定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速度与水平。纵观各省市的绿色经济发展,也是有极大差别的,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后期资本积累的差距等原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包括绿色经济的发展不均衡问题难以解决,且情况愈演愈烈。2018年广东省的GDP总量为97300亿元,排名第一,是排名末位的西藏自治区(1400亿元) 的69.5倍,而这一比例在1978年时为28倍。因此,区域发展不均衡如果得不到缓解并解决,势必会影响中国经济的茁壮成长,甚至会影响到全社会的稳定。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绿色经济效率( Green Economic Efficiency,简称 GEE)是全面综合考虑资源与环境代价后的经济效率,即在充分考虑资源投入及环境代价的基础上,用以评价一个地区甚至国家经济效率的指标。因此我国在当前资源、环境双重约束背景下,若要考察社会的经济效率,不但要考虑各类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更重要的是考察這种利用是否绿色,是否会加剧环境污染。因而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的绿色经济效率,逐渐成为一个判断我国经济是否能够实现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

二、 研究方法、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的改变

近年来,我国各大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研究及测算均有突破。Hu和Wang(2006)测算了我国各省全要素能源效率(TFEE)。涂正革(2008)计算了我国各省环境技术效率,研究了环境与工业增长之间的协调性,从而得出区域间的环境工业极其不平衡的结论。在以上所列举出的研究中,大都使用了传统DEA模型,即非参数DEA。传统的DEA模型无法有效辨别研究中的有关评价单元,并准确识别出各单元之间存在的差异。此方法在早些年间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测算绿色经济效率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有效评价经济效率方面存在很多弊端,本文所涉及的缺点即无法比较经济效率值等于1时,相关有效单元的效率高低。因此,本文引用Anderson等创建的超效率模型(Super DEA)来估测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绿色经济效率。

(二)变量的选择

产出变量用各省的实际GDP表示,并根据各省不同的GDP平减指数,各自调整成2000年的不变价格。将技术、劳动、能源、 资本、工业废水及二氧化硫排放量作为投入变量,其中劳动的投入核算以年末就业人员数量为标准,资本的投入用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代表,技术的投入以每年年末的专利授权数量表示,最后,能源的投入以每年年末的能源消费总量代替。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工业废水排放量及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属于非期望产出,在此借鉴以往相关的研究成果将这些非期望产出均作为投入变量来处理,不过,基于测算结果的准确性考虑,还是希望这两个方面的投入越少越好。

(三)数据来源

本文的实证样本来自2006—2016年间我国各省、直辖市以及自治区(由于可用数据库有限,西藏、澳门、香港和台湾未列入计算)形成的面板数据。各省、直辖市以及自治区的GDP、固定资产的投资、年末就业人数、专利授权数量、进出口总销售额、城镇人口数量、能源消费量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工业废水及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数据源自《中国工业统计年鉴》。

三、 测算结果及分析

由于绿色经济的惯性因素,本文在计算时添加了绿色经济效率的一阶滞后项,并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分析:

lnGEEit =μi+β1lnGEEit-1+θ1lnEIit+ θ2lnELit+θ3lnODit +θ4lnULit +εit

式中i为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t为年份;GEE为绿色经济效率;EI为能源强度;EL为经济发展水平;OD为对外开放水平;UL为城市化水平;μi为地区个体效应;εit为随机干扰项。详细计算结果见表1,并为了便于比较各区域的发展趋势及差距,绘制了折线图如图1所示。

从时间层面上来看,2006—2016这11年间全国各地的绿色经济效率大体上是一个略有起伏、上下波动的调整过程,其中北京2016年的绿色经济效率相对于 2006年的增幅达7.26%,辽宁相应增幅高达89.85%,而福建2016 年绿色经济效率相比于2006降幅达48.68%,甘肃降幅达21.39%。由图1观察可得,东、中、西部以及全国的绿色经济效率波动幅度乃至变化趋势大同小异,大体可划分为8个阶段,变异节点分别出现在2007年、2008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4年、2015年;但波动幅度都不是很大,相对来说还算平稳。从不同地理区域的角度来看,2012—2014年东中西部的差异变化较大。同时,东部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地区甚至全国,东部绿色经济效率基本在 0.8以上波动,最高值出现在2016年的0.9861,明显高于同期的全国、 中部和西部。中部地区11年间的绿色经济效率稳定维持全国平均水平以上,而西部地区却一直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 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本文利用我国近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6—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超效率模型,即区别于传统的DEA测算方法,测算出我国各省市自治区11年来的绿色经济效率及其均值,结果显示了各省自身的发展趋势及每个省份之间的差距,从而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从时间层面上来看,自政府提出重视绿色经济发展以来,大部分省市的绿色经济效率大体上均有所提高,但山西、甘肃等省份的相关发展不是很乐观,甚至广西和新疆的绿色经济效率还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2. 从变化趋势上来看,东部绿色经济效率稍有上升,中部和西部反而一起出现了下滑现象,从而导致全国的绿色经济效率随之下滑。

3. 从区域差距的方向上来看,经济一直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发展势头良好,且稳定保持在中西部发展之上;而中部绿色经济的发展由原先的领先于西部,逐渐转变为向西部靠拢。

(二)启示

上述结论大致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1. 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任重而道远。通过对比北京与山西绿色经济效率的巨大差距,我们得知山西可以降低煤炭等能源的消耗强度,同时发展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和替代能源,从而优化本省能源结构,不断提升绿色经济效率,最终实现绿色发展。

2. 通过东中西部的发展差距来看,保持经济的稳健发展仍是解决各地区绿色发展问题的关键,因此各省市自治区在努力做大经济总量时,经济增长质量也同样不容忽视。

3. 由中部地区的反常状况来看,说明各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只为了眼前短暂的經济利益,从而盲目地引进外资来提高经济增长,在引进外资时,应该综合考察各项发展指标,必要时设定一定的门槛,理性引进外资,从而尽可能地减少甚至规避污染的随意流入,警惕重走西部地区“以资源、环境换增长,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参考文献:

[1]班斓,袁晓玲.中国八大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差异与空间影响机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

[2]钱争鸣,刘晓晨.中国绿色经济效率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7):105-109.

[3]胡晓珍,杨龙.中国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及收敛分析[J].财经研究,2011(4):12-134.

[4]Pearce D.Blueprint 2:Greening the World Economy[M].New York:Routledge,2013.

[5]周凯,武晋原.文化产业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路径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2(9):30-32.

[6]臧志彭.政府补助、公司性质与文化产业就业——基于 161家文化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4(5):57-66.

[7]钱争鸣,刘晓晨.环境管制、产业结构调整与地区经济发展[J].经济学家,2014(7).

[8]吴旭晓.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研究,2014(9):27-33.

[9]丹增.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J].中国流通经济,2009,23(3):10-13.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分省年度数据(2000-2013).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

[12]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13.

[13]刘耀彬,袁华锡,王喆.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2017,39(4):747-755.

作者简介:

王晴晴,女,河南安阳人,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国民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猜你喜欢
区域差异
区域差异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我国城乡居民财产分配现状及区域差异研究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区域差异分析
我国工业资本配置效率的空间异质性分析研究综述
城镇化、商业化与农村金融
中国主要城市房地产价格差异性研究及其原因
中国农村住房状况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欧债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基于因子分析与层次分析的中国区域差异综合指数的构建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