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有效整合

2019-09-12 07:21刘金华裴亚贤
新课程·小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研活动课件信息技术

刘金华 裴亚贤

摘 要: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这一课题研究已经完成了好多年,取得了很多标志性的科研成果。但在这些成果的推广和使用当中,它的作用仅仅停留在教师和教学的使用层面,而没有实现它的真正作用——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刚好学校正在进行组内教研活动,四年级选择的内容为“植树问题”(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于是针对上述问题围绕这项课例开展了几次教研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在逐渐转变,教学行为在逐步改善。同时,也有困惑和值得深入反思的地方。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研活动;课件

为什么要让信息技术和学生的数学活动有效整合?怎样才能实现信息技术和学生的数学活动有效整合?让我们来看看付老师在课例研究中观念更新和行为跟进的过程。

一、“你们看明白了吗”——教师独立备课下的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片段

师:课件出示图片引出植树

师:(课件演示)你的意思是这样吧!那究竟需要多少棵树苗呢?我们把练习本上的这条24厘米长的线段看作24米长的小路,小组合作画一画。同桌两个同学为一个小组,选定一个间隔长度,动手。

师:孩子们,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劳动成果展示出来?

生1:我们每隔4米种一棵,有6个间隔,种了7棵树苗。(课件显示)

生2:我们每隔12米种一棵,有2个间隔,种了3棵树苗。(课件显示)

……

生5:我发现了间隔数比棵数少1。

生6:间隔数+1=棵数。(板书)

师:你们看明白了吗?谁再来说一说。

课后,教研組进行了讨论。付老师自己也不满意,这节课学生学得比较被动,大多数同学没有理解数量关系,解决后面的实际问题比较吃力。大家一致认为,课件的使用没有改变学生以往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目标没有实现。于是,我们大家重新讨论了“标准”中关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的重大的影响。“标准”中说到,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经过讨论,我们认为,以往的教学课件和投影的作用相似。虽然学生自己动手了,但仅仅停留在浅层次,学习方式并没有太大的转变。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主动探索性呢?有些教师大胆提出,可以尝试在微机室进行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在电脑上绘画并探索,省时省力,学生会很喜欢。付老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较强,表示愿意尝试,并根据“标准”要求与大家的建议,结合自身反省,对原来设计的教案进行了颠覆性的修正,准备第二轮上课。

二、“你们植明白了吗”——改进后的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片段

学生坐在微机室里,每人面前一台电脑,学生学习活动内容呈菜单形式,教与学完全在网络环境下进行。

师:我们从两端都植树这种情况开始,大家任意植树,但植树完成一定要填表并观察数据之间的关系,希望你们有所发现。

生:学生在电脑上鼠标拖动小树高高兴兴植树,认认真真填写,教师参与指导。

师:能汇报一下你们的劳动成果吗?

生1:3棵树,有2个间隔。4棵树,有3个间隔。(电脑切换至学生的植树情况,学生评价)

生2:2棵树,有1个间隔。5棵树,有4个间隔。(电脑切换至学生的植树情况,学生评价)

……

生5:我发现了间隔数比棵数少1。

生6:间隔数+1=棵数。(板书)

师:你们都植明白了吗?

对于这节课,教研组的老师感到很兴奋。研讨一开始,就有教师说,网络环境下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他们兴趣特别大,精神很投入,对于数量关系的探索比较主动。又有教师说,这节课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信息技术不单单是学习的工具,更是学习的资源,学习效率真高啊。付老师自己也很激动,我们把大量的关于植树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学生根据学习菜单在老师的引导下快乐活动,自主探索。既有合作,还有竞争;既有大量的动手实践,还有广阔的课外延伸。学生学得太高兴了。

有的教师提出,这节课确实做到了信息技术和数学课堂的有效整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好。实践能力提高了,思维得到发展了,数量关系掌握了,解决问题通畅了。可私下里问了几名同学,为什么“间隔数+1=棵数”?学生支支吾吾“2加1等于3棵,3加1等于4棵,那不就是嘛。”显然,这节课学生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便利进行了实践与探索,仅从数据之间的关系上进行了归纳推理,并没有真正明白数量关系,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并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的领悟。我们几位教师马上又陷入了沉思。

最终,付老师打破了沉寂,她说,第二节课前,曾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和案例,有一位学者将“植树问题”定位为“对应问题”,即明确“每棵树”和“每个间隔”是“一一对应”的。我们能不能一边实践探索,一边从对应的角度使学生领悟数量关系的来龙去脉呢。大家眼前一亮,学生一边实践,一边探索,一边领悟,可以尝试。

三、“你们想明白了吗”——再次改进后的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片段

学生坐在微机室里,每人面前一台电脑,学生学习活动内容呈菜单形式,教与学完全在网络环境下进行。

师:比较一下“喜羊羊、美羊羊”的多少?并在学生的回答中,依次出示箭头并圈出多出的一个。(初步渗透“一一对应”思想。)

师:学生电脑屏幕出现植树情境?能读明白吗?谁来说一说?

(引出间隔等概念)

师:你们打算怎样植树?几个人可以研究一下。

生:两端都植树、一端植树一端不植、两端都不植树。电脑屏幕切换到三种植树方式。

师:我们从两端都植树这种情况开始,大家任意植树,但植树完成一定要填表并观察数据之间的关系,希望你们有所发现。

生:学生在电脑上鼠标拖动小树高高兴兴植树,认认真真填写,教师参与指导。

师:能汇报一下你们的劳动成果吗?

生1:3棵樹,有2个间隔。4棵树,有3个间隔。(电脑切换至学生的植树情况,学生评价)

生2:2棵树,有1个间隔。5棵树,有4个间隔。(电脑切换至学生的植树情况,学生评价)

……

师:请同学们观察,在两端都植树的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呢?

生5:我发现了棵数都比间隔数多1。

生6:间隔数+1=棵数。(板书)

师:你们能像比较“喜羊羊、美羊羊”的多少那样去想一想为什么吗?

生7:3棵树,有2个间隔。1棵树和1个间隔一组,这样两组,还多出1棵树。

生8:5棵树,有4个间隔。1棵树和1个间隔一组,这样四组,还多出1棵树。

师:是这样的,你们能再圈一圈、画一画,体会的就更深刻了。

生:用箭头、圆圈画圈。

生10:老师,我发现了,不论从前往后圈还是从后往前圈,都是1棵树和1个间隔一组,最后多出来1棵树。

这节课结束后,老师们感到很兴奋。“植树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往往特别重视三种不同类型的区分,并要求学生牢牢地记住相应的计算公式。但是,教学的后测效果却并不如人意,有些学生虽然会解决这一问题,但尚不能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生活中相似的现象进行知识链接,这就导致了能找到规律但不会熟练运用规律,反映出学生只是在机械应用,思维的灵活性却明显不够。这节课中,学生轻松愉快地在直观操作中进行“植树”,“间隔长度”和“间隔数”等名词不再是陌生和抽象,学生不但自己动手实践,还通过合作交流去努力探索,在圈一圈、画一画的同时不断感悟,明确了“间隔数”与“棵数”这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了“一一对应”的思想。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与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达到了完美整合。

参考文献:

[1]刘金华,付佳.信息技术与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有效整合:小学数学“植树问题”教学课例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2):160-161.

[2]任卉颖.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有效整合[J].华夏教师,2018,110(26):56-57.

编辑 刘瑞彬

猜你喜欢
教研活动课件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专题研究:为教研活动打开另一扇窗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