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梦娜
摘 要:在小学开展英语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但是由于山区教学资源较为匮乏,因此会给教学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的英语口语较差,导致与人交流时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运用,限制了英语综合素养的提升。英语语音教学是帮助学生掌握英语正确发音、提升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教师应该对当前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以顺应素质教育发展的潮流,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分析山区小学英语语音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山区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山区;小学英语;语音教学;问题;对策
掌握正确的语音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前提,在小学英语教学当中,也应该将语音教学作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既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教师应该向学生明确英语语音对交际的重要意义,明确不同字母的发音特点与不同单词的发音区别。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其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在此时期形成的发音习惯将会伴随其一生。引导学生对单词的拼读规则、重音和语调等进行系统化学习,以增强其口语交际能力。但是,在山区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语音准确性不够重视,而且缺乏有效的指导方法,导致学生的英语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一、山区小学英语语音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很多教师对语音教学不够重视。教师将精力放在学生的词汇量提升上,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但是却不会开口讲英语,限制了其综合水平的提升。其次,教师的专业能力较差。在教学中没有为学生做好示范,学生对教师的错误发音进行模仿,久而久之养成不良的发音习惯[1]。最后,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单词或者句子,是当前语音教学中的常用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被充分调动,教学工作的开展陷入困境。
二、山区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对策
(一)激发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而且羞于用英语口语表达自我,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为此,教师应该对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大多受到兴趣的驱动,教师通过转变教学理念,认识到语音教学的重要意义,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2]。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点进行摸底,确保语音教学对策的针对性。如在学习语音知识时,可以借助玩具、实物和图片等,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以直观化形象呈现出来。在加深知识记忆与理解的同时,并不会在学习中出现无聊之感。
(二)创新教学方法
单一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教师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以提升语音教学水平[3]。很多英文字母在不同单词中的发音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区分,以纠正学生在语音中的错误。如单词“pen”和“ten”中“e”的发音一样,单词“he”和“we”中“e”的发音一样,而两组单词中“e”的发音却有很大差别。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设备,在多媒体中展示不同单词代表的实物图片,并配上发音。让学生感受不同单词发音的区别,通过听觉与视觉的结合,学生能够加深对单词发音特点的记忆,进而在往后的学习中总结发音规律,提升英语口语水平。
(三)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锻炼学生英语发音的主要阵地,而且能够激发其参与学习的热情,在欢乐的氛围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如在Unit 2 My family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小型演讲比赛,让学生对自己的家庭成员、家庭情况等进行描述,鼓励他们用英语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存在较多的发音问题,教师应该在学生演讲完后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语音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反复听录音中的标准读音,完善自己的发音方式。也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语音水平。
(四)创设语音学习环境
在真实的英语环境中学习英语语音知识,能够给学生带来沉浸式体验,增强其学习效率。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朗读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4]。确保每一个单词发音的准确与洪亮,避免在朗读过程中出现拖长腔的现象。根据不同的句子变化自己的语调,让学生明确语调在意义表达中的作用。学生在语调的变化中能够感受英语语音的魅力,增强其学习积极性。
总之,为了增强山区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水平,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學习环境。同时,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举办丰富的实践活动并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促进学生语音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东杰.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32.
[2]张敏.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66.
[3]周春阳.农村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117-118.
[4]陈文浩.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5(7):117-121.
编辑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