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赓
摘 要: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形成的初步阶段,这个时期,小学生刚刚走出家庭、走进校园,刚刚接触社会、初步了解生活,进入学校学习知识。处在这个时期的小学生身心发育速度较快,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很强,在小学生发育的关键时期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小学生今后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小学思品;动起来;品质
在小学生发育的关键时期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小学生今后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容易走入空洞说教的窠臼,成人化、抽象化的教育方式,最终导致小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消失殆尽,从而影响思想品德课堂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作用的切实发挥。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小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规律,采用新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从心到行都动起来,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化静为动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鲁迅先生说过的这句话道出了学习的真谛。这给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这一论点,实际上正是新课改所要求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兴趣地去探究和思考。其实,学生的学习认识过程不仅要依靠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还会受到兴趣、情感、需要、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也就是外在感官与内在思维实现内外联动,情感交融,才能够开启学习的大门,主动积极习得知识。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课堂领域以来,展现出它形象、直观、生动的优势,具有声、色、动的特点,可以化静为动,将课本静态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动态画面,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怎样让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运用于思想品德课堂上,则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从课外大量搜集资料,整理汇总,并精简精编成能够打动学生的丰富课件,图文并茂,加上背景音乐,有声有色,学生在这一画面的吸引下,兴趣盎然,并充分想象,积极思考问题,大胆畅所欲言。如教学《民族一家亲》时,教师借助多媒体编制了精美课件,突出展现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风景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舞蹈、饮食等,并且不同民族配以不同的民族歌曲,随画面慢慢播放,学生一边为祖国的地大物博、丰富的民族文化所陶醉,一边向往少数民族生活的恬静安适。在讨论阶段,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语言组织能力得到激活,有的甚至滔滔不绝,兴奋心情不言而喻,从大家的跃跃欲试大胆发言中,能够感受到他们对民族独特、绚丽的民族文化的由衷赞叹和热爱。
二、深化情感,感染情绪,化虚为实
多媒体丰富的画面、直观的形象、美妙的音乐,使单调的课本文字脱离了呆板机械,而是生动活泼起来,这样的教学更具形象性和直观性。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结合多媒体这些鲜明的特点,将其巧妙运用到课堂上,不仅给学生视觉带来强烈刺激,思维也会灵动起来,教师乘机加以点拨,那么,学生情绪被感染后,其情感认知会上升到一定高度,感性认知再转化为理性认知,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加以理解和掌握,并根植于学生的思想之中。如教学“保持环境卫生”这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了十年前黄河两岸的风景以及十年后黄河两岸的实景,经过对比,学生思绪万千,心灵受到极大冲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也从强烈情绪波动中产生。由此,教师借助多媒体动画和录像片段把学生观察的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让不同时段的社会现象如穿越般映入学生的眼帘,不仅具有时空性,还有对比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强化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三、促进学生主体性,化被动为主动
思想品德课程要始终对新课改提出的目标理念不断推陈出新,提高教学质量。围绕学生这一中心,教師在设计教学时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有效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促使学生不断反思自我并努力朝着全面综合型发展。教师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知条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探究,从中得到正确的道德结论,引发内心道德动机,并在实践中自觉履行道德准则。教师利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感知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激发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深入领悟道德知识,主动接受道德观念,在具体实践中规范行为,从而取得良好效果。
当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需要有个度,如果使用不当或者滥用,教学效果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通过激情、明理、导行,优化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陈向利.小学思想品德课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J].中小学电教(上),2019(1):53-55.
[2]陈桂君.利用多媒体,增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2):45.
编辑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