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薇
摘 要:儿童诗作为一种独立的体裁出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特点鲜明,虽然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但却是众多文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如何巧借教材中的“稀缺资源”,有效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呢?立足儿童诗体裁特点,从言、情、意三个方面入手,寻找对策。
关键词:儿童诗;题材特点;言语品质;对策
一、树立儿童诗体裁意识,寻特点
1.凝练的语言
所谓“凝练”,就是用精致而优美的语言,表现尽可能丰富的思想感情。《老师,您好!》中,作者这样赞叹: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诗人用了凝练的八个字“古今中外”“地北天南”,从时间上无限延伸,在空间上尽情拓展,将教师贡献之卓越体现得淋漓尽致,尽显儿童诗语言的简约之美。
2.真挚的情感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强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由此可见,最打动人心的是“情”,一首诗不以情为根本,就不能称其为诗,儿童诗同样如此。儿童诗作者以主人公的口吻,抒发内心思想感情而形成特定意象和形象,或直抒胸臆,或形象含蓄,自我色彩明显。
3.盎然的童趣
儿童诗一般都是成人写给儿童的。成人为儿童写诗,必须转换角色,摒弃成人的立场,以儿童的视角观察世界,写出儿童特有的喜怒哀乐,从而引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儿童诗的字里行间无处不洋溢着童真、童趣。
4.典型的意象
诗歌由意象构成,所谓“意象”,通常是指意与象、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也就是说,是诗人的立意与所描写的物象的结合,即指诗歌中浸润了诗人情感的物象。在儿童诗中,有很多典型的意象值得回味,以《老师,您好!》为例,“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诗人借用春蚕、甘露这两个意象,表达对教师的赞美之情。在这里,诗人把抽象的主观情感寄托在形象的客观物象上,非常含蓄地表达内心的情感,为儿童诗增添了一分朦胧之美。
二、提升学生言语品质,找良方
众所周知,言语品质来源于言语实践,诞生于言语能力,但它又高于言语能力。简言之,言语品质是言语能力背后所表现出来的质量、个性和品位。而儿童诗语言凝练,饱含真情,充满童趣,意象典型,作为具有“最高语言”的文体,学习儿童诗的过程,就是锤炼学生言语品质的过程。笔者结合儿童诗体裁特点,从言、情、意三个方面入手,思考提升学生言语品质的良方。
1.边读边想,品味语言美
儿童诗的作者用凝练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语言极具审美性。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在细细品读中培养学生的言语审美能力,尤其是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鉴赏、判断能力,领悟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以《秋天》为例,“走在秋天,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走在秋天,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作者用非常欢快的笔调描绘出一个活泼的秋天。但细细品味这四个字——走在秋天,不难发现,从语法上看这是一句成分残缺的病句,走在秋天的哪里呢?又是谁在行走?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的思维一下打开。文字精简的部分恰恰给学生提供了无限可能。学生在朗读和想象中赏析、揣摩、品味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
2.联系生活,体悟情感美
金波先生曾说:“我以为儿童诗应当以它的另一种特质吸引小读者,那就是它的抒情性——形象地表现思想感情。给儿童诗以更大的空间来抒情吧!”由此可见,儿童诗打动人心的不仅是凝练的语言,还有语言背后的真挚情感。由于儿童诗写的是儿童自己的故事,极富童趣,因此,老师可以适时联系生活,打通文本世界和儿童世界的联系,将儿童诗语言背后的情感和儿童诗的趣味性两相融合。只有巧妙地利用生活这块调色板,学生才能更好地体悟诗歌语言背后的情感美。
3.模仿写话,感受意象美
儿童诗中不乏典型的意象,作者把自己的情感隐藏在某些物象中,使诗歌语言多了一分含蓄之美。《老师,您好!》中,诗人借用春蚕、甘露这两个意象,表达对教师的赞美之情。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老师可以从意象入手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古往今来,人们还喜欢把老师比作什么?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明灯、太阳、启明星、小船、阶梯……其次,发现语言规律,“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絲线……”诗人长短句交替使用,读来极有韵律。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写话,让学生在写话中感受语言背后的意象美,也在寻找意象的过程中,锤炼言语品质。
徜徉在儿童诗中,品味“最高语言”的魅力所在,在言、情、意中走一个来回,走着走着,豁然开朗,是的,我们终将迎来提升学生言语品质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刘仁增.语用开启语文教学新门[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176-177.
[2]王晓春.精致语文教学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编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