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育人模式的创新

2019-09-12 04:05杨楚欣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育人模式背景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贸易、交流越加频繁,从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取得了沿线国家与地区的高度重视,“一带一路”深入中亚、联通中欧,惠及全球多个国家,真正实现了“经济全球化”。要适应“一带一路”的要求,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此,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育人模式的创新方式。

关键词:“一带一路”背景;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育人模式;创新

进入新经济常态后,在市场供求关系、经济运行周期等因素的影响下,国际经济贸易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为了改变这个现状,在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对我国外贸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极大的利好作用。如今,“一带一路”已经实施5年,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在这一背景下,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上,要积极紧跟“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和步伐,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做出针对性的改革与调整。

一、“一带一路”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

“一带一路”沿线覆盖的国家、地区GDP总量超过了全球的30%,近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比例逐年升高,专家预估,到了2030年,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投资量将会超过1.6万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也将会成为我国的重要的投资和贸易伙伴。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了新的变化:

(一)人才需求量增加

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下,相关企业外资利用规模、对外贸易规模呈现出了新的变化,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对于外贸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二)对复合型人才的渴求

如今的外贸企业,不仅要求人才掌握商务谈判、业务操作、计算机等相关的知识,还要具有国际化视野,了解各个国家产业的特点和发展前景,可以对市场进行开发、维护,即综合实力过硬的复合型人才。

二、当前高校院校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上的问题

(一)供给质量有待提升

在当前各地的各个高职院校中,大部分院校都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每年培养出的外贸类人才不计其数,但是,由于外贸企业工资不高,毕业生满意度较低,人才的流失问题非常严重。“一带一路”背景对于国际贸易类人才的标准、数量提出了全新要求,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上,与预期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应届毕业生往往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育人质量亟待提升。

(二)育人同质化问题严重

当前,各个院校在国际贸易专业教育体系上,教学同质化严重,多集中在“国际贸易”、 “商务英语”、 “跨境电商”、“国际物流”、“报关与国际货运”等方面,培养的岗位也多面向“报关员”、“报检员”、“货代操作员”等岗位。虽然毕业院校不同,但是学生的专业能力却相差无几,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

(三)学生实践能力亟待提升

调查显示,当前的高职国贸专业毕业生,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动手能力的缺乏也是一个普遍问题,虽然他们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应用,究其根本原因,便是由于实训教学体系的不健全,实践能力不强,很难满足“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育人模式的创新

(一)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在风俗、习惯、政策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差异,要让学生在毕业后更好的为“一带一路”外贸工作来服务,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要关注他们国家化意识的培养。在课堂上,下意识为学生传授最新的国际资讯,引入国际案例,达到开拓国际视野的目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筛选学生通过海外实习、假期访问学习的方式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学习,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提高其国家化意识。同时,定期在校园内开展跨文化团队活动与文化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参与,邀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来校讲座,构建国际化学习平台,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

从学校角度来看,还要为教师提供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习、培训的机会,发挥出“走出入”、“引进来”的优势,帮助教师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通用国际规则,借鉴其他国家成熟的育人模式,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教学能力。

(二)明确人才教育目标

对于国际贸易类专业的教学,必须要制定出明确的教育目标,在培养学生国际化服务意识、国际化视野的同时,培养其沟通表达、外贸执行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相关规则,致力于培养一专多能人才。针对学生从事岗位的要求,增设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量多,文化背景、语言、风土人情各有不同,学校可以针对性的选择几个国家来调研,针对调研结果来调整现行的人才培养内容和目标,避免与其他学校的育人模式出现同质化问题。

在教学内容方面,增设“一带一路”相关内容,当前的国贸教材中,鲜少提及“一带一路”战略、政策相关内容,显然与现实出现了脱节。目前,“一带一路”的推进取得初步成效,但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外贸活动中,尚有诸多障碍与壁垒需要解决,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与之相关的内容,能够让学生对“一带一路”的相关政策、制度有深入了解,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毕业后的工作岗位。

(三)建设基于产教融合型的国贸专业实训机制

国贸专业教学工作需要基于就业作为导向,因此,实训机制的建设必不可少,之所以当前国贸专业毕业生实训能力、创新意识不强,与实训机制的建设密不可分啊。虽然各个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实训形式依然存在“假”、“大”、“空”的问题,实训沦为一场“作秀”,看似热闹,实质上学生的收获却并不大。建立产教合一的国贸业务实训基地,构建产教融合国贸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实施产教融合的共享互惠的运行模式,组建专兼合一校内外教师实训团队,实现与企业业务流程之间的无缝对接,致力于为学生国贸实操能力的提升提供体制和师资保证。除此之外,还要深化产教融合工作,基于“一带一路”背景的需求构建校外实训基地,鼓励学生进入企业,参与真实的业务,了解外贸企业的工作流程、操作内容等,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在工作岗位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创新能力。

(四)推行多维教学模式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教育模式也呈现出了新的变化。在国际贸易教学中,也要积极适应时代改革需求,结合当前的新型教学方法,推行多维教学模式,改变原有的知识传授模式,朝着“互联网+贸易”教育方向转型,利用全真操作平台,让学生在新的教育模式下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思考的机会,在掌握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意识。

同时,为学生开发出具有鲜明特色的“一带一路”国际贸易课程学习包(包括课程架构、学习项目、课程标准、“一带一路”外贸案例、学习方法、移动学习平台、学习评价)等内容,利用“小组合作”、“微课学习”、“网站实践”等多元化的形式,为“一带一路”下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教育参考。

四、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于国际贸易类专业的教学而言,提出了全新要求,为了更好的为“一带一路”服务,在国贸专业教学中,要积极找准“一带一路”发展契机,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结合外贸企业的全新用人标准,创新方法和评价机制,结合学校优势,构建出特色化的“一带一路”国际贸易专业育人模式,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林莉芳,朱振東.面向东南亚的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资讯. 2011(09)

[2]郑莹.探究普通高校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经贸实践.2016(14)

[3]张琦生.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J].中国人才.2011(14)

[4]成喜玲.浅析国际贸易竞赛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J].成喜玲.对外经贸.2017(02)

作者简介:

杨楚欣(1972- )女,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澳大利亚TAA四级认证培训师,经济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商务。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专业育人模式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