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防治习惯性感冒67例临床观察

2019-09-12 08:1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16期
关键词:伏贴习惯性我院

东莞市南城医院中医科,广东 东莞 523071

普通感冒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和社区更为显著。正常情况下,成人每年会有2~4次感冒[1],幼儿每年会有6~8次感冒[2],一般病情较轻,强壮者常可自愈。体质较弱或亚健康者容易出现反复感冒,虽症状不一定较重,但病情缠绵难愈,会明显影响其工作或生活质量。另外,频繁服用感冒药,对患者体质影响亦不可言喻。参考陈氏[1]对“反复感冒”及“易感冒人群”的表述,笔者将患者在1年内出现6次以上,且每次病程均在1周以上的感冒称为习惯性感冒。临床症状为不同程度的发热,身倦乏力,鼻塞,流涕,头痛,微咳,或寒热汗出,舌质淡嫩,脉虚浮或沉细无力等。

我院自2010年始开展三伏贴治疗,经临床观察发现,三伏贴对防治习惯性感冒有较好疗效。笔者收集自2014年至2016年在我院就诊的67例采用三伏贴治疗习惯性感冒患者,与65例采用玉屏风颗粒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至2016年7~8月间就诊的符合习惯性感冒诊断的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65例,其中男24例,女41例;年龄6~61岁,平均年龄(35.42±17.51)岁;平均病程(3.75±1.54)年。治疗组67例,其中男28例,女39例;年龄6~63岁,平均年龄(37.28±18.67)岁;平均病程(3.25±1.68)年。两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内科学》感冒[3]、《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4]进行诊断。1年内感冒6次以上;每次病程都在1周以上;临床症状为不同程度的发热,鼻塞,喷嚏,流涕,头痛,微咳,或汗出,乏力,神疲,舌质淡,脉浮缓或沉细无力等。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6岁≤年龄≤65岁;自愿参加,并能坚持治疗,配合随访。

1.4 排除标准 严重心脏病或肝肾功能不全者、高热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孕妇;皮下或粘膜出血者;有皮肤溃疡、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疾患者;对天灸药物及胶布过敏者。

1.5 方法

1.5.1 对照组 给予患者玉屏风颗粒(国药集团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0930036),每日3次,每次5 g,服药时间为每年7~9月之间,持续治疗30 d。

1.5.2 治疗组 三伏贴治疗方法参照我院以往三伏贴治疗方案[5]实施。三伏贴按三伏天初中末伏计算方法确定每年的治疗时间,分别是:2014年7月18日、7月28日、8月7日;2015年7月13日、7月23日、8月12日;2016年7月17日、7月27日、8月16日。连续贴敷3年。

三伏贴敷料药物制备:所有环节均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采用洁净药材(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麻黄、半夏各一份,冰片1/5份,由本院中药房提供),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将生姜洗净,粉碎,用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后加同等分量的蒸馏水稀释调配成50%浓度的姜汁,备用。贴敷当日取生药粉用姜汁按10 g:10 mL的比例调成较干稠膏状。将药膏固定于特别定制的中央有垫环的特质脱敏胶布垫环内,直接贴敷使用。

三伏贴选择穴位:初伏取定喘(双)、大杼(双)、风门(双)、肺俞(双);中伏取膻中、大椎、厥阴俞(双)、足三里(双)、脾俞(双);末伏取肾俞(双)、气海俞(双)、膏肓(双)、志室(双)。各八穴。

三伏贴注意事项: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至皮肤科就医。

1.6 症状评分标准 笔者根据患者每年感冒次数、病程持续时间和病情的轻重程度三个主要指标自拟症状评分表。考虑到感冒的普遍性及自限性而设定了0分,另外感冒的临床表现程度并不一定与病情严重程度完全一致,故评分依次下降1分。见表1。

表1 感冒症状评分标准

重度(影响工作生活):发热39 ℃以上,伴全身不适,精神差,咳嗽频繁,乏力;中度(不影响工作生活,休息不能缓解,需药物帮助):发热38~39 ℃,伴咽痛,咳嗽,喷嚏,鼻塞,流涕,稍有全身不适;轻度(休息可缓解,或服药后很快缓解,或不服药):发热38 ℃以下,鼻塞流涕,咽部不适,轻微咳嗽。

1.7 观察指标 参照症状评分标准,设计问卷,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的症状评分值,计算SSRI值以评定疗效。

1.8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计算症状、体征积分下降指数(SSRI)。SSRI=(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l00%。临床痊愈:SSRI≥95%;显效:70%≤SSRI<95%;有效:30%≤SSRI<70%;无效:SSRI<30%。以临床痊愈、显效、有效率之和计算总有效率。

2 结果

治疗组临床痊愈4例,占5.97%;显效46例,占68.65%;有效11例,占16.42%;无效6例,占8.95%;总有效率为91.05%。对照组临床痊愈5例,占7.69%;显效40例,占61.54%;有效12例,占18.46%;无效8例,占12.31%;总有效率87.70%。治疗组疗效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感冒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但往往因为其普遍性及自限性,很多患者都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误用或滥用药物,变证频起。习惯性感冒因发病频繁,需要反复治疗,往往伴有乏力、神疲、气短、畏寒等表现,与中医“体虚感冒”情况相符,病情虽不重,但亦会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质量。

本研究通过对治疗前后自拟症状评分表的测定以观察三伏贴防治习惯性感冒的效果并与服用玉屏风颗粒者加以比较。需要说明的是,症状评分表中虽然将病情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但病情程度或者说临床症状是正邪相争的结果,而习惯性感冒患者往往有正气不足的表现,故临床高热、咳嗽、咽痛等症状不明显,所以笔者把病情程度轻中重度具体评分依次下降一分,并增加了患者的自我感觉及对生活工作影响程度作为辅助评分标准。结果提示:三伏贴治疗可有效地预防习惯性感冒,减少发作次数,并减轻病情严重程度。疗效与服用玉屏风颗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经问卷随访,笔者发现三伏贴治疗往往1个疗程即可见效,多次治疗可巩固疗效。笔者追问无效患者病史并进行“体质辨识”后发现:其中阴虚体质者3例,湿热体质者2例,气虚敏感体质者1例。考虑三伏贴的治疗理论是根据“同气相求”所提出,以扶助人体之正气、阳气为治疗目的,故对虚寒体质或虚寒证患者更为有效。习惯性感冒患者多因久病伤气,易出现乏力、神疲、少气懒言等气虚表现,故大部分有效。而阴虚或者湿热盛者,与阳虚、气虚不甚相符,故疗效不佳。这也与娄必丹等[7]的研究结果相符。

从中医来看,习惯性感冒主要是因为卫气不固所致,而卫气源于水谷,依赖脾之运化生成,出于上焦,根于下焦。故在取穴上,初伏取定喘、大杼、心俞、肺俞,以上焦为主;中伏取膻中、大椎、厥阴俞、足三里、脾俞,以中焦为主;末伏取肾俞、气海俞、膏肓、志室,以下焦为主。整个疗程兼顾三焦侧重肺脾肾,通过调动全身阳气运行,以达固卫驱邪之功。三伏天为全年气候最炎热时候,按中医“天人相应”理论,此时自然界的阳气和人体内的阳气同气相求,通过药物对相应穴位的刺激能更好地扶助、激发机体之正气以驱散体内“宿根”(即留于体内之邪气),从而达到预防治疗的效果。王洋等[8]的研究结果亦表明,三伏贴对治疗肺肾两虚型支气管哮喘发作症状有效,可提高治愈率。

综上所述,三伏贴能有效预防治疗习惯性感冒,尤其是对阳气不足的患者效果更佳,其功效与玉屏风颗粒相当。但因条件所限,病例数量不足及患者依从性、流动性等因素影响,仍待进一步扩大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伏贴习惯性我院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警惕诊疗问题生活化
老年习惯性便秘该如何治疗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招呼
一起聊聊三伏贴
对于权力,人为什么会习惯性服从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中药三伏贴引起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