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煜杨
(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舞蹈系,江西南昌)
思维能力在现代舞编创中至关重要,好的思维决定最后呈现的视觉效果。编舞消耗的是大脑中储存的能力和积累,积累就在于平时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转化成舞蹈肢体语言,金山认为“生活是基础,技巧是手段”,“没有广阔而深厚的生活基础,想要进行艺术创作,就好比啄木求鱼,必然事与愿违”。任何艺术都是相通的,多观看些演出,画展,音乐剧等,舞蹈经常和魔术、装置、声音艺术发生碰撞,在慢慢积累与沉淀的过程中会产生自己的思考,艺术现在已经不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了,编导所具备的要素一是:建立自我,建立“我”的一个正确的三观,弘扬正能量,当今社会弘扬“中国梦”,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二是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觉,寻找动机,发展变化,一开始确定主题时所定位的角度很重要,角度决定你之后所编创的立意点。
艺术创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思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三个阶段。编创一个作品,首先要确立一个框架,就像写论文一样,先确立主题,其次要确定开头,中间,结尾,高潮段该怎么表达,用什么方式表达,怎样表达,也就是要用到什么道具,舞美,服装,音乐,都要考虑,最后要考虑“读者中心论”。从观众的视角去考虑,是否可以带给观众美的享受,现代舞有时编创的是抽象的,不一定让观众能看懂,但必须要让观众享受其中,让观众接受美,给观众以视觉的冲击。
在编创舞蹈作品前,首先要确立一个明确的主题,用一句话可以简单明了的概括出来,反映的主题积极向上,弘扬正能量。当今社会人们适应快节奏发展,在这种长期的压力下人们经常处于紧张,焦躁的氛围中,忙完一天后看场演出一定是想放松自己一天的疲惫。在欣赏方面看重正能量的主题,看完后轻松愉快,因此主题决定整个舞蹈的立意方向,以《始·美》为例。《始·美》笔者一开始所创作的主题立意点是“美”,通过“美”这个主题表达我和我舞伴是两个生命体,我们两个人互相包容,两个人是无性别的两个生命体,通过纯肢体来展现美,“生命天地之间,灵动而毓秀,俯仰起始之处,你我本为一体。”这个主题不同于其他双人舞的是:笔者没有一个特别鲜明的人物形象,主题不是很实的,也不是虚的,虚实相结合,世间最美的是似与不似之间的模糊感。
在作品表现中,肢体语言最能表达出舞者内心的感受,编创肢体动作越贴近生活中的动作,越能走进观众内心,感染受众,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始·美》笔者所编创的这个舞蹈作品是通过两个人的肢体所展现的美,两个人在创作时尝试了很多接触的方式能更新颖,例如,笔者通过用侧面接触舞伴的背部行走,整个作品始终贯穿爬行、行走,通过不同的爬行方式回归本真(图1),在编创过程中我们也尝试用到接触即兴,笔者先选择了后滚的方式,舞伴通过和我的接触产生另一个姿态,即兴是一种回归自我,重拾自由的形态,由即兴介入到创作作品的方式里,在创作的过程中笔者加入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图2)。开头我们从斜角慢慢爬出,两人没有分离,始终通过一个接触点慢慢爬;结尾部分我们通过不一样的爬行方式慢慢下场,笔者踩在舞伴的脚上,像原始人一样向前爬行,舞伴直立上身向前走,两个生命体相互缠绕。我们在编创这部作品时用到了玛莎·格莱姆体系中的收缩—放松技术。呼气时腹部收缩,吸气时腹部放松,脊椎为运动轴心和支柱,骨盆的推动为动力,将收缩—放松技术贯穿到整个作品中,整部作品节奏快慢分明,动作风格紧张、急促、顿挫、带棱见角。
图(1)
图(2)
舞蹈是以肢体的形式存在于空间中的视觉艺术,著名文学史专家、文学美学家H·R·姚斯和W·伊泽尔提出“读者中心论”。在舞蹈存在的场域,编导,舞蹈演员与观众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读者中心论”强调读者的接受意识,强调文学作品的社会效果,重视读者的积极参与和接受程度,着重探讨读者的接受活动和在文学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类比在舞蹈中,则强调以观众为中心,观众对作品的意蕴,意象,意境的体悟,以及观看整个作品舞美灯光,服饰,道具的运用,从而达到观众与舞者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一种“意会”。有人说现代舞是抽象的,看不懂,舞蹈用肢体语言所传达的美带给观众以视觉的冲击,这也是一种交流。这种美不仅是一种肢体语言,这种美感更是一种精神领域抽象物的再现。从美学的角度分析,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的更精确一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
舞蹈创作一方面来源于平时的所见所闻,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所接触的事物不同自然对舞蹈的编创感知与角度不同,舞蹈创作环境逐渐由单一走向多元化,现代舞激发了舞蹈编创者的思维变革,运用创新思维创作出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