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评估

2019-09-12 09:41张丽丽
关键词:缬沙坦原发性受体

张丽丽

(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453)

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均为多发性慢病类型,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二者常合并发生,高血压可使糖尿病病情进一步加重,对血压水平予以控制,是有效控制糖尿病病程的关键[1-2]。缬沙坦为临床重要的一种降压制剂,属新型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本次研究针对所选原发性高血压同时并发2型糖尿病的患者,取缬沙坦予以治疗,预后恢复理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同时并发2型糖尿病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表抽取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0~82岁,平均(68.5±6.7)岁;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1~80岁,平均(68.9±6.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常规降糖。对照组:本组取雷米普利治疗,即雷米普利每次5 mg,每日1次,口服给药;观察组:本组在上述基础上,取缬沙坦加用,即缬沙坦每次80 mg,每日1次,口服,两组均给药4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症状缓解,舒张压呈>10 mmHg下降,收缩压呈>20 mmHg下降,并复常;有效:症状好转,舒张压下降<10 mmHg,收缩压下降<20 mmHg,与正常血压接近;无效:未及上述控制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经评定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为重要促进高血压发病及病情进展的因素,其通过将肾素、醛固酮等系列活性物质激活,进而造成水钠潴留,诱导血压水平增高,最终促使原发性高血压同时并发2型糖尿病的患者病情得以控制,使血压下降,并对肾功能发挥保护作用。现阶段,降压药较为多样,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缬沙坦属广泛应用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新型药物,可在血管紧张素受体进行系列选择性作用,促使血管紧张素物质与AngII之间的结合进程被有效阻断,影响血管收缩和醛固酮释放,起到对血压控制的成效,且可促使儿茶酚胺降低,因AngII受体多在血管和心肌细胞中分布,故可防范心率增快[3-4]。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表1 组间总有效率予以比较[n(%)]

综上,针对临床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同时并发2型糖尿病的患者,应用缬沙坦予以治疗,可增强临床总有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展价值。

猜你喜欢
缬沙坦原发性受体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枯骨逢春饮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原发性甲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外伤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血巨核细胞体外扩散的相关性临床分析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在疼痛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