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榻上,邓小平看《邓小平》

2019-09-11 02:17
新传奇 2019年33期
关键词:王建国邓小平纪录片

1997年初,由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开创者之一刘效礼任总编导的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播出,当时已在病榻的邓小平同志一集不落地看完了12集纪录片。能让领袖有生之年看到为自己拍的纪录片,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真实记录着点滴“国家记忆”的纪录片,正是一个抚今追昔的最好窗口。于是,我们希望通过对纪录片中70年的梳理,在光影记录的时间隧道中,通过具体细节的对比,展现时代巨大变迁、70年巨大成就。

“对一个国家来说,纪录片有时就是一张名片”

2018年,英国前首相特蕾莎·梅首次访华,将BBC拍摄的纪录片《蓝色星球2》作为国礼赠送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中国纪录片学会副会长、央视纪录频道导演王建国说:“一个市价不到20英镑的纪录片光盘能成为国礼,这里面的意义不容小觑。对一个国家来说,纪录片有时就是一张名片,一些纪录片所能达到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一个国家文化自信与科技创新能力的高度。”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鼓励各行各业的人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为一名从事文艺事业的全国政协委员,王建国认为,要讲好中国故事,除了文字和声音外,影像是不可或缺的载体。而以真实为属性的纪录片,注定了其与一般艺术作品的不同。“特别是那些珍贵的历史影像,真实地展现了近百年来祖国的山河岁月与沧海桑田的巨变,也记录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历程,不仅能让一代代国人从中汲取到精神能量,对国家来说,也是形象的历史、生动的广告、有力的宣传。”

1949年,经中苏两国领导人亲自批准,中国与苏联合作拍摄了彩色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和《解放了的中国》。这两部纪录片1950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之际,在中国和苏联以及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映后引起强烈反响。它向人们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勇敢无畏的斗争迎得解放并开始意气风发地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对纪录片拍摄十分重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都对纪录片拍摄作出过具体指示。《我们的祖国》《中国民族大团结》《杏花春雨江南》《颐和园》等纪录片为我们留下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无比珍贵的历史影像:站在北京城墙上可以望见连绵的西山;从上海外滩东望,是一片冒着黑烟的工厂和低矮简陋的房屋;长江上的点点白帆,舟山群岛樯橹相望……

“今天在长江上航行着现代化的集装箱舰队,上海浦东也成为世界商业重镇,将这些情景作一番对比,可以真切感受到一个国家前进的坚实步伐,也足以说明我们国家用70年就走过了西方几百年的路程。我们是历史的记录者,我们的记录又将成为历史。”王建国说。

病榻上,邓小平一集不落地看完了12集纪录片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纪录片也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1980年,改革开放大幕已徐徐开启,加快四个现代化建设成为新的时代主题。就在这时,25集纪录片《话说长江》将中国纪录片带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透过一条江河的历史梳理,表现了中国人民在国家建设进程中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决心。当年,每逢《话说长江》开播的时候,所有人都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就连自来水公司的水表都快停止不动了。

1997年初,由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开创者之一刘效礼任总编导的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播出,当时已在病榻的邓小平同志一集不落地看完了12集纪录片。小平同志逝世后,这部纪录片成为人们对这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最好怀念。凡有华人的地方,人们都通过各种途径去购买这部片子的录像带。能让领袖有生之年看到为自己拍的纪录片,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这部片子震撼了许多人。很多年轻人也许不太了解小平同志所处的时代,但是通过这个片子深受感动。”王建国回忆道。

物质渐渐充裕的人们,开始关注自身,追求丰富的精神世界,社会心态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到了上世纪尾声,纪录片也不再拘泥于宏大叙事,对人物的展现有了长足的进步。

近10年来,中国纪录片呈现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大国崛起》《习仲勋》《舌尖上的中国》《筑梦路上》《超级工程》《大国工匠》《我在故宫修文物》《拉林河畔》等一大批优秀纪录片生动讲述了中国故事,为新时代的中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尤其是青年纪录片导演李柄拍摄的纪录片《超级工程》,刷新了国际上许多人对中国的认知。这部纪录片以国际化的纪录片语言,讲述了从超级LNG船(一种“海上超级冷冻车”)到港珠澳大桥,从中国高铁到超长隧道等许多伟大工程背后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创新与创造,“给海内外观众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中国”。《超级工程》成为在海外发行最好的一部国产纪录片,先后被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

让更多精彩瞬间永存

70年来,中国纪录片创作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质的变化,在内容表达、题材开掘、表现形式等方面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透过纪录片的发展经历,观众能够深刻感受时代跳动的脉搏和祖国前进的脚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们能更加容易地获得低成本、高质量的影像,纪录片从过去小众的传播,成为今天的一种大众传播,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不过,在王建国看来,中国已是一个纪录片大国,但还不是纪录片强国。作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王建国在各种场合都積极为中国纪录片的未来发声。他表示,我们并非没有献身纪录片事业的人才,而是缺少长期的纪录片拍摄的资金支持。“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国家主导、社会参与的纪录片发展基金,接受艺术家个人和机构申请的纪录片赞助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让自然和历史人文类纪录片的创作得到更大的发展和进步。”他说。

猜你喜欢
王建国邓小平纪录片
例谈初中数学几何图形求证中辅助线的添加与使用
Rough Cut
王建国:除开谐音梗,还有点东西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
10年后他为“一夜情”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