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的船帮会馆,是丹凤龙驹古寨十二会馆之首。船帮会馆主要以“明王”作为精神信仰,希望通过“明王”这位神灵来保佑船帮繁荣昌盛、经久不衰。对于人们所崇拜的这位神灵究竟是谁,目前还存在争论,本文笔者将通过相关分析,进而对“明王”的身份进行确定。
关键词:船帮会馆 “明王” 身份
船帮会馆又名平浪宫、明王宫,位于丹凤县城西南部丹江漂流始发地。史料记载,船帮会馆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船帮会馆作为龙驹古寨十二会馆之首,是目前古寨会馆群中保存最完善的会馆,船帮会馆中蕴含着浓厚的神灵崇拜思想以及深远的文化内涵,其中在船帮会馆明王殿中的“明王”便是船工们所崇拜的神灵。关于“明王”的身份众说纷纭,其中争论最多的是南宋皇帝赵昺,其次就是辅佐大禹治水的伯益,还有元末起义领袖韩山童。这三个说法都有各自的理由,特别是前两个,至今还存有争议,但是从大量资料考证的结果来看,笔者认为明王殿里供奉的“明王”就是上古时期与禹一同治理水患的伯益。目前关于“明王”身份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赵昺之说
《丹凤县志》中记载:“经初考‘明王即南宋末代皇帝赵昺,宋咸淳十年(1274)忽必烈进犯中原,贾似道率步军十三万、战舰两千、不战溃逃。文天祥、张世杰力主决战。然终因孤军无援败北。丞相陆秀夫等不甘受亡国之辱,遂负九岁帝赵昺跳海而死。元朝开国后,为笼络人心,谥赵昺为‘平水明王。”①赵昺跳海身亡这是历史所记的事实,但是他被封为“明王”这一说法在《宋史》和《元史》中并未记载。县志中记载,明王是赵昺是因牌楼对联中的上联“后元夷受封德照千古”。在上联中“后元夷受封”这五个字和赵昺有所联系,1278年,赵昺被封为卫王。再者,有资料显示:“河南荆紫关的平浪宫门联是‘造就七岁神童子,威镇九州平浪宫恰与丹凤船帮会馆(平浪宫)所祀之神相符。”②“明王即赵昺”的这个说法就是受了这两方面的影响。仅从这两点来看,明王与赵昺确有联系,但是对于明王是谁这个问题不能单独提出来,它需要与船帮会馆整个联系起来。首先,船帮会馆是一个主要从事航运的商业性帮会组织,他们信仰的对象必定是和“水”有关的,赵昺仅与水有所联系,但船帮会馆是商业性的帮会,凡事祈求平安顺利,而赵昺属于溺亡,并不吉利,通常不可作为供奉对象;其次,会馆南大门上的对联“后元夷受封德昭千古,继夏禹称王福庇九江”说明,赵昺继位年纪尚小,没有功绩;最后,石牌楼上的“清风明月”“高山流水”八个字也与赵昺身份不符,所以称“明王”为赵昺尚不可信。
二、韩山童之说
《丹凤县志》中待考的“明王即韩山童”,此说法更不可信。韩山童是元末起义军领袖,曾经自称是“明王出世”,元末1351年发动起义,但未成功,后被捕牺牲。与韩山童一同起义的刘福通带着韩山童的儿子去了安徽亳州,并立其子为“小明王”,由于政权变动,韩林儿被朱元璋控制,最终将其沉于江中。虽说都是“明王”,但是这个说法里的“明王”非船帮所供奉的“明王”。只是同赵昺一样死于江中,与船帮的意愿相背离。
三、伯益之说
前两者均不是,那“明王”该是谁呢?笔者认为是“伯益”。首先就伯益个人而言,《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益是颛顼帝苗裔孙女修的孙子,尧时期开始益就已经被任用,到了舜时期任用伯益主持“虞政”③,在舜命禹治水之时,禹与伯益一起去治水,并且伯益在治水的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舜将王位禅让给禹,禹死后又将其位禅让给伯益,不过伯益将王位让给禹之子启,选择了避居于箕山之阳,这就是伯益的一生,从中可以看出伯益为人正直且有一定的贡献,能够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
其次,从船帮会馆的建筑来看。在船帮会馆的石砌牌楼上有这样一副对联:横批“安澜普庆”,上联“后元夷受封德昭千古”,下联“继夏禹称王福庇九江”。这副对联与伯益有所联系,先从下联“继夏禹称王”谈起。《史记·夏本纪》中这样记载:“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而后举益,任之政。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受益。”④禹将王位传于伯益,虽说三年丧毕之后,伯益将王位让给了启,但是继夏禹称王后面写的是“福庇九江”,启在治水方面并没有突出的贡献,而伯益一生最大功绩是和禹、后稷一同指挥治水,并为人民所信服,就其功绩而言,赵昺尚不能及,所以说伯益福庇九江较为贴切。而上联中“后元夷受封德昭千古”,又有何依据?古时候,称中原以外的民族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元夷者东夷族首领也。“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人也。”⑤对联里的元夷指的就是舜,前文中提到在舜摄政之际命益主虞政。伯益不仅把山川管理得很好,而且在治水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因此说他“德昭千古”。结合上下联再来看横批“安澜普庆”,即河流平静、普天同庆,这都归结于伯益与大禹共同治水。
再次,从船帮会馆里的花戏楼来看,船帮会馆里的花戏楼上刻有许多精美的木雕,这些木雕内容有“山川河流、车马船舶、鸟兽鱼虫、大舜耕田、夏禹治水、农夫挥锄、村姑喂猪、桃园结义、群臣聚会等画面,是一巨幅雕刻精细的太平盛世图景,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局面。”⑥从这些图景中可以折射出伯益的影子,他希望天下的百姓安居乐业,禅让王位于启,自己避居到箕山之上。花戏楼的斗拱中央有“秦镜楼”三字竖匾,前文中也提到“秦镜楼”这三个字出自汉刘欣《西京杂记·咸阳宫异物》:“秦始皇有方镜,照人灼见心胆,凡宫女有邪心者,以镜子照之,莫不胆悸心动。”⑦秦镜放在这里寓意是说以史为鉴,告诫人们,历史是一面千古不朽的镜子。此处与伯益的联系较大,在伯益与大禹治水成功后,舜赐给禹一块黑色玉圭,禹在接受奖赏时向舜提到伯益在治水过程中也有很大功劳,舜便赐給伯益一件白色玉旒,并将姚姓女嫁给他,祝嗣将大出,给伯益赐姓嬴氏。秦始皇就是明王伯益的后裔,舜曾祝愿伯益的后代兴旺发达,嬴政成为千古一帝,算是应了舜“大出”一词。船帮会馆在建立之初就有了这样的设计思路,明王殿与花戏楼南北对峙,一个“明王”,一个“秦镜”,寓意深刻,并对这两个嬴氏一褒一贬,说明违背民愿争来的天下坐不长,“天下为公”才是顺应民意的。并且在明王塑像的两边有后人书写的对联“平水土,掌畬田,庶稻谷,驯鸟兽,巍巍功业著先世”“分尧忧,当舜任,躬禹行,辟启贤,荡荡德风昭后昆”,这副对联既概括了伯益的丰功伟绩,也说明了后世对“明王就是伯益”的肯定。
最后,从船帮会馆建立的时代背景来看,船帮会馆是在清嘉庆年间建立起来的,这时候清朝衰败的景象逐渐显露出来:土地高度集中,贪污贿赂盛行,政治腐败,加之天灾接踵,民不聊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战争连年,民众无法正常生产生活,以至于发展到后来的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这个时期建立会馆,船工们想要一位明主来救世,由于修建的是船帮会馆,那供奉的神灵必将是和水有关系的。这时候伯益就成了船工们心中的明主,所以在建造会馆时就将伯益称为“明王”。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赵昺、韩山童之說,只抓住了要点之一,却没有将其综合起来考虑,说法有失偏颇,不够准确,而伯益之说,能够将历史、建筑及时代背景串联起来,所以笔者认为伯益即“明王”。
“明王”作为船帮会馆的精神载体,是船工的榜样与标杆,寄托着船工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同时也承载着船工的信仰与希望,所以对其身份的认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明王”身份的确定能够让人们以真正的“明王”为榜样,更加坚定地面对生活,迎接人生的挑战。
注释:
①丹凤县志编纂委员会:《丹凤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第577页。
②商洛地区地方志编纂小组办公室:《商洛名胜》,1987年版,第212页。
③“虞政”指上古时期主管山川河流的官名。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商洛市委员会学习文史委员会编著:《商洛文史》,第六辑,第119页。
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商洛市委员会学习文史委员会编著:《商洛文史》,第六辑,第118页。
⑥丹凤县志编纂委员会:《丹凤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76页。
⑦商洛地区地方志编纂领导小组办公室:《商洛名胜》,
1987年版,第211页。
参考文献:
[1]丹凤县志编纂委员会.丹凤县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2]史先锋.商於古道之丹凤[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3]陈道久.明王宫与明王新解[J].商洛师范专科学院学报,2003(09).
(作者简介:侯改玲,女,西安美术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艺术管理与教育)(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