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爱玲的短篇小说《色戒》经过了20多年数次改写,李安于2007年通过视听的方式呈现于银幕。两种不同艺术形式对于性文化的表达有所不同。本文将从精英文化、大眾文化、性别影响、媒介商业性等方面探究《色戒》中的“性”在小说与电影中的不同表达。
关键词:《色戒》 精英文化 大众文化 性别影响
据说李安电影《色,戒》中的符号是逗号,而张爱玲小说《色。戒》中的符号是句号。从标题符号的不同就可看出二人形式的差距,色是女性的情感,而戒是男性的理性,逗号是情感的递进,而句号,是间断性的,是远离的态度。电影《色戒》不仅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表达,也没有局限于影视的弊端,而是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与释放,相对于张爱玲小说的冷酷,李安的电影更加温情化。
一、对性爱的不同理解
小说《色戒》中情爱思想是以两性的隔膜为主,王佳芝和老易是猎人与猎物的动物关系。通过王佳芝的角度来隐晦地写出两个人的性爱。“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与感情无关,仅仅是无情地占有。在表达上敏感地刻画了王佳芝在“革命”与“女人”之间的徘徊,展现出女性魅力与情妇角色的扮演,张爱玲笔下的王佳芝是风尘与机敏的结合体。
李安电影则相对温情得多,是两性的理解,王佳芝和易先生都是孤独的,感性的,都像是被社会环境所抛弃的。性爱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发泄口,性的快感只是为了摆脱这种焦虑,通过做爱才能发泄内心的惶恐与不安,从生理的刺激中寻求快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最后加入男人的泪与叹息,为两个人情感最后的深入与升华做铺垫。
二、性别不同对性爱的影响
张爱玲的小说多数对女性比较偏爱,主要框架大多是借某一历史背景探索人性弱点。《色戒》淡化了抗日战争及伪政府的叙事,爱情话题替代历史话题。李安的电影不仅有情感故事,也在政治关系上有不同处理,加入易先生对王佳芝谈处理地下情报的事情,阴森的办公楼,警犬……营造了关于政治方面的事情与场景。
小说通过王佳芝的角度写二人的性爱,从人物内心独白和行为中感受到这个情妇的娇媚以及她从身体依附向精神依附的转变。“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这是王佳芝本能的流露,仅是自身女性魅力的满足。小说很少有对易先生的刻画,仅仅有一个“他头偎在她胸前,一只肘弯正抵在她乳房最肥满的南半球外缘,表面上端坐,暗中却在蚀骨销魂”。我们从张爱玲的描写中体会到了这个男人身上的好色、猥琐。
影视中的王佳芝是一个鲜活的女人,一个被社会遗忘但仍渴望被爱的女人。从王佳芝和易先生的性爱体位呈现出这种变化,第一场强暴到小死一般的纠缠到王佳芝居上,之前还不解人间风情的女大学生逐渐成为情欲上的主导者,扮演以色诱杀人的角色。这就要求她有一颗坚硬、冰冷的心,但是她却是一个感性、细腻的女子,于是形成了角色要求与本人性格的强烈冲突,增加人物身上的矛盾性。在她用枕头盖住易先生的头想要杀死他时,这里的处理展现了王佳芝内心在“女性”与“角色”之间的挣扎。在这三次的情爱中,由开始的性虐到后来的和谐,男人的表情心态也都明显地表现出来,增加了男性情感。
三、主流、大众文化与电影、小说的“性爱表达”
小说中的表达比较精英化,这是一种传统的文学形式,是自身愉快的成功,可以不考虑读者的众寡。影视艺术需要迎合大众的需求,其创作不仅受到审查的限制,也会受到自身的限制,是众多部门共同劳动的结果,需要考虑经济效益等,而在运行商业机制的文化产业中,性与暴力也就成为电影的灵魂。
文学改编影视(以《色戒》为例)是文学创作走向大众化的一次转换,电子媒介时代的大众文化现象可以使一些文学上的精英文化通过视听媒介转换为大众文化,是向不同程度水平的受众的一次扩张。小说中,性爱的展现是借用某名士的话:“到女人心里的路通向阴道。”暗示情欲对女性命运的驱使,用身体吸引易先生,需要结合文字与想象感受情感的变化。在电影中,王佳芝与易先生的神情动作将这两句话拆分展现,通俗地表现出王佳芝从情欲到情感的转换。
小说与电影艺术形式不同,展现在受众面前也有所区别。不可否认“性”这一敏感话题一直被主流文化排斥在外。主流文化认为电影应该建构普遍认同的文化核心价值观,确立一种大众共同信守的文化秩序。但电影是门艺术,不能为了主流价值观扼杀本身的特性,也不能为博人眼球而哗众取宠,让电影失去艺术性。
参考文献:
[1]赵勇.性与暴力:从狂欢到娱乐——论西方影视的大众文化特性[J].当代电影,2003(03).
[2]赵勇.大众文化理论新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徐珂馨,女,西安外国语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文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