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的故事,如果是当代作家写,很可能是这样的:
小镇青年祥子初中毕业就跟随老乡来北京餐馆打工,他勤快努力、沉默倔强、洁身自好,更重要的是,他还有梦想,要拥有一间自己的店。
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没有家庭的累赘”,赚的钱除了最简单的生活开销,全部存起来,存了三年,终于盘下了一间最便宜的店面。
自以为干了三年很懂行的祥子却发现,经营一家小餐馆远不是打工时只需要勤快努力就够了,他要与城管、工商、税务、消防、卫生等等一系列部门打交道,还要应付假冒黑社会的、“碰瓷”的食客等社会闲杂人等,最终,祥子因为贪便宜,进了不明来历的食材,引发食物中毒事件,餐馆被查封。
丢了餐馆一无所有的祥子继续回到别人的店里打工,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他觉得自己只是走了霉运,只要继续努力,早晚还能再拥有一家自己的店。
可他也意识到自己的梦想没那么简单,有点着急了。他听了一个老乡的话,用自己的全部积蓄进了一批保健品,老乡说这玩意儿能卖高价,下线有了销售,你还能提佣,三个月就能滚出一家店面。可刚进了货,这家传销公司第二天就被工商冲了,祥子赔了钱不说,差点成了传销团伙。
经历了几次挫折的祥子,仍然心存梦想,但再不是当初那个“白莲花”了,他觉得现在这么拼命的干,根本没用,得找到赚钱的门路,他不停地跳槽,找更高薪的机会,想各种各样赚钱的方法,不停的折腾。
这一折腾,钱没见着,反而折腾出一场大病,用完了所有积蓄,还落下不能用力的毛病。以前还想着实在混不下去就回老家,可现在老家也没他能做的事了。
大病初愈的祥子,整个人都变了,他没钱就去打几天零工,有钱就开始喝酒赌钱,用一时的快乐填补自己空虚的内心……
你可能觉得这个故事跟你没有关系,那我们换一个作家,也许祥子的故事就变成这样的:
小镇青年祥子,大学毕业后,作为“全村人的希望”在大城市找了一份“体面、薪水不错、晋升通道也畅通”的工作,作为靠勤奋学习改变命运的榜样,他给自己的计划是五年结婚买房,在这个城市扎根。
可为这个目标拼了“996”的五年后,一纸非本市户口限购令,他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怪圈,不买房就结不了婚 ,结不了婚就买不了房。就在他刚刚说服未来的丈母娘,先结婚,马上买房时,楼市一轮暴涨,首付又不够了。
他发现自己的积蓄越来越多,离首付却越来越远。不甘心啊,恰逢大牛市,就把首付的钱投进去,一开始的目标是“跟得上房价”,后来变成了“提前实现买房”,再后来涨到“想把郊区老破小变成堂堂正正的三室两厅”。
结果是股市崩了,首付彻底赔了,工作也耽误了,女友也分手了。
买房无望,他反而坦然了,为什么一定要买房呢?租房不是一样住吗?努力不努力有什么区别呢?老板给你加一倍薪水,你就买得起房了吗?把握现在不是更重要吗?
他还是干着一样的工作,但心中那个叫“希望”的东西,已经没有了……
为什么“骆驼祥子”可以成为一个超越时代、超越阶层,甚至超越地域的“北漂故事”、“沪漂故事”、“深漂故事”呢?
首先,小说描写的社会环境是超越时代的。
比如小说的一开头就讲了“洋车夫”的几个派别:
第一派是“年轻力壮,腿脚灵利的,讲究赁漂亮的车”,“爱什么时候出车与收车都有自由;拉出车来,在固定的‘车口或宅门一放,专等坐快车的主儿”,祥子一开始就是这一派的;
第二派是“岁数稍大的”,“拉八成新的车”“在要价儿的时候也还能保持住相当的尊严”;
第三派是“年纪在四十以上”,“他们的车破,跑得慢,所以得多走路,少要钱。”
听上去是不是挺熟悉的?“吃青春饭”这个说法本来只是个别行业,但在残酷的职场竞争中,让它有了另一层意思——“35岁门槛”。
小说里,这些车夫也是有“鄙视链”的,最神气的是东交民巷的车夫,专拉洋买卖,因为“他们会说外国话”,从衣着上就区别开了,“因为拉着洋人,他们可以不穿号坎,而一律的是长袖小白褂”。
可“拉车的”就是“拉车的”,甭管你在哪儿拉。第一派的“哥儿们的希望大概有两个:或是拉包车;或是自己买上辆车”,但实际上,他们大多数人的职业终点却是从“第二派”到“第三派”:
很少能到二十岁以后改变成漂亮的车夫的,因为在幼年受了伤,很难健壮起来。他们也许拉一辈子洋车,而一辈子连拉车也没出过风头。那四十以上的人,有的是已拉了十年八年的车,筋肉的衰损使他们甘居人后,他们渐渐知道早晚是一个跟头会死在马路上。
我平时总写职场晋升、职业生涯规划,好像只要你努力,每个人都能按顺序升上去。可就像只有少数人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洋车”一样,事实上,顶多20%的人可以上升到管理或专家层,大部分人到了一定年龄,都是只积累鱼尾纹不积累经验。
老舍在小说一开头,就不厌其烦的介绍了“拉洋车”这个行业的职业生涯,是为了让读者理解,祥子为什么拼命也要拉出一辆自己的车,就是为了跳出这个宿命,这就像大家拼命要抓住每一次晋升的机会,道理是一样的。
还有,小说表现的祥子的堕落过程,更是超越时代的。
祥子第一次丢车,直接原因是遇到上逃兵,被抢了,看上去,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符合批判旧社会的主题,但仔细阅读原著,并没有那么简单。
打仗的传言,车夫们都知道,大部分人都不敢出车,因为“街上铺户已都上了门,而马路上站满了武装警察与保安队”,但祥子的看法是“谣言,他不信……他究竟是乡下人,不像城里人那样听见风便是雨”。
为什么祥子觉得可以赌一赌呢?一方面是生活压力,打仗导致生活费上涨,不出车就更活不下去了;另一方面是利益诱惑,同行都不出来了,车费也涨了。
祥子第一次丢车,表面上的原因是旧中国的战乱,深层的原因是自己判断失误,为冒险行动付出的代价,他也愿赌服输;但更深层的原因是生活艰难,生存技能匮乏,见识又少,无法作出理性判断。
这样悲剧其实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以不同的方式,一代代地重演。
经济学上有一个叫“决策疲劳”的概念,短时间内,你做出的决策越多,你的精力越疲惫,内心越不愿意再一次权衡利弊,导致你的决策越来越随意。
有经济学家发现“决策疲劳”对穷人的影响最大。美国的穷人更喜欢买垃圾食品,不仅仅是因为便宜,而且因为他们习惯每买一样东西,都要反复比价,那些频繁的、无意义的决策,使他们的大脑疲劳,无法抵御那些垃圾食品的诱惑。
祥子正是因为穷,而陷入贫穷的三重恶性循环:
第一层恶性循环:因为穷,抗风险的能力就弱,普通人丢了一辆车也就丢了,但车是祥子唯一的生活来源,这让很多正常的决策也成为高风险度的决策,一旦失败,就让你彻底失败;
第二层恶性循环:因为穷,就急于改变现状,就倾向于高风险的决策,普通人不出车,顶多损失几天的生活费,但祥子就可能出现严重的生活困难,这个现实的困境,让他主观上忽视战乱的风险;
第三层恶性循环:因为穷,你只能把有限的资金用去维持生活,无力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投资,祥子哪怕有闲暇时间跟其他车夫多聊聊,也会对局势有感性的认知,可惜他头一埋,只知道拉车,这就导致他永远在重复低回报的劳动。
骆驼祥子虽然努力,却三次买车三次丢车,始终无法拥有自己的车的真正原因。
理解了这三层恶性循环,我们就可以理解小说最重要的主题——祥子的堕落。
关于祥子的堕落,官方的定义是这样的:
《骆驼祥子》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祥子的遭遇,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个答案是标准的“文学工具论”,如果你参加中考,这么答就行了。但这种就事论事的回答,还是老百姓的层次,如果是参考高考,你要证明你有资格进行专业研究,就必须掌握更高级的思维方式,比如“辩证法”。
什么是“辩证法”呢?你分析一件事,首先要找这件事的“正题”与“反题”,再去分析“正题”与“反题”的对立统一关系,最后得到它们的“合理”,具体到《骆驼祥子》,应该这么辩证地分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根源(正题),但即使是在旧社会,个人奋斗和努力同样有意义,同样是值得肯定的优良品德(反题)。然而,劳动人民越努力,越是容易受到“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打击(对立),因为只追求个人的努力,无法改变黑暗的社会,其成果也最终会被黑暗反噬(统一),只有打破旧社会,劳动人民奋斗才能得到幸福的生活(合题)。
但如果你想从这篇经典的小说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启发,解决你自己的人生困境,还得继续思考下去。书中有一段“祥子转变”的精彩心理描写:
一天到晚他任劳任怨的去干,可是干着干着,他便想起那回事(丢车)。一想起来,他心中就觉得发堵,不由的想到,要强又怎樣呢,这个世界并不因为自己要强而公道一些,凭着什么把他的车白白抢去呢?即使马上再弄来一辆,焉知不再遇上那样的事呢?他觉得过去的事像个噩梦,使他几乎不敢再希望将来。有时候他看别人喝酒吃烟跑土窑子,几乎感到一点羡慕。要强既是没用,何不乐乐眼前呢?他们是对的。他,即使先不跑土窑子,也该喝两盅酒,自在自在。烟,酒,现在仿佛对他有种特别的诱力,他觉得这两样东西是花钱不多,而必定足以安慰他;使他依然能往前苦奔,而同时能忘了过去的苦痛。
以前有一句话:如果你信命,一切偶然就都是必然的,如果你不信命,一切必然就都是偶然的。
这就是人性的狡猾之处:成功了,就是自己“逆天改命”的结果;不成功,就当成命运去接受——横批,好死不如歹活着。
祥子后来常说一句话:“当初咱倒要强过呢,有一丁点好处没有”?
从某种程度上说,祥子的故事,你可以看成是从“奋斗”到“堕落”的过程,也可以看成从“不认命”到“认命”的过程,还可以看成“个人奋斗”与“时代选择”的冲突,不同视角源于不同的人生哲学。
哲学是用来解释人生的,出发点不同,结论就不同:
黑格尔只关心世界,从不关心个人感受,所以搞出了“辩证法”去解释世界;
佛学关心人的痛苦,所以用因果轮回去劝我们接受命运;
尼采也关心人的痛苦,但他认为,我们应该承认痛苦,接受痛苦,因为痛苦使我们更强大;
而萨特关心人的自由选择,所以“他人即地狱”,“活在当下”最重要。
相信什么,这就是你的人生。
(来源:虎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