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微 王广义
摘 要:吉林大学高度重视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在研究生思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利用校内外资源,积极为研究生社会实践搭建平台,构建了“四个课堂”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体系,努力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双一流”建设工作助力。
关键词:研究生;社会实践;四个课堂
社会实践是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先后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强化研究生实践教育环节,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将社会实践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形成长效机制,对于促进研究生走出校门、走进基层、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树立家国情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吉林大学(以下简称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及党和国家相关文件精神,秉承“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整合各类实践资源,丰富实践内容,拓展实践平台,完善支持机制,形成了以传统课堂、校内课堂、国内课堂、国际课堂共同构成的“四个课堂”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格局。
开展研究生“四个课堂”社会实践工作体系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性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唯心主义的根本之处。人通过实践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以及信息的交换,通过实践实现人的内在认识与外部事物尺度的统一。社会实践是研究生培养、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进入以提高培养质量为重点的发展阶段[2],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需要。然而,现阶段的研究生培养仍然存在着实践经历不足、创新动力不够、体系建立不完善等情况。科学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有助于研究生走出校门、走进基层、了解国情、开拓视野、锻炼能力、培养品格。具体体现在:第一,热爱祖国,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努力的前提是要走进基层、了解国情。目前,大多数研究生为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升学,对于国情、民意了解甚少,社会实践有助于研究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体会祖国在基层、在许多偏远的地方仍然需要他们的坚守与建设,将研究生社会实践与理想信念教育有机融合,鼓励研究生通过社会实践到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就业服务。第二,研究生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基础,精通于理论科学研究,但薄弱于科研成果的应用与推广,社会实践有助于研究生在实际生产工作中检验自己的理论研究成果,根据生产工作实际需要,确定未来的研究方向,促进科学研究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形成产学研的有机连续。第三,我国正处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型的关键时期,各个行业都面临着技术难关亟待攻克,研究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扎实的理论研究功底,以社会实践的形式帮助企业攻破各类技术难题,提高生产效率,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感恩社會、回报社会,同时在服务企业、报效祖国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四,对于高校来说,与企业共同开展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可以让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提前进入生产实践阶段,在实习实践中准确把握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方向与定位,避免盲目学习与培养,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推进学校与企业间良好合作关系的形成与建立,为产学研的进一步深入合作打下基础。
准确理解研究生“四个课堂”社会实践工作体系的深刻内涵
在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中,学校始终坚持将学生的成长成才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围绕“十三五”规划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双一流”学科建设与发展方向,引导研究生利用自身的智力优势与科研优势,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服务。经过不断探索,构建了以精、细、实、新为特点的“四个课堂”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体系。
“第一课堂”指按照研究生培养计划必须开展的所有实践类教育教学活动,实践类教育教学活动遍布于理、工、农、医等各个学科。在理工科中表现为实验操作、仿真模拟等,在社会科学学科中表现为企业沙盘模拟运行、模拟联合国、模拟法庭等。研究生在“第一课堂”中进一步消化理解课堂、书本中所带来的理论与专业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这些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形成初步的认识。“第一课堂”突出“精”,即着力提高研究生实践课堂教学质量,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形成科学完善的教学方法体系,并努力与实际生产、生活需求接轨,促进研究生学习使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课堂”指在课下、校内开展的所有实践教育活动。自2009年起,学校在全校范围内设立研究生助管、助教、助研“三助”工作岗位。其中,助管工作岗位主要设置于校内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学院行政管理部门,其工作职责主要为协助教师完成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助教工作岗位主要设置大学英语、数学、物理等公共教学中心,其工作职责主要为协助公共基础课任课教师完成习题讲解、作业批改以及课后辅导相关工作;助研工作岗位广泛设置于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中的各科研团队,其主要工作职责为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与优势,协助教师完成科研项目的申报以及具体研究工作。“第二课堂”突出“细”,即以校内实践为平台,着力加强于研究生实习实践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第三课堂”指在校外、国内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鼓励校内各部门、基层研究生培养单位努力拓宽渠道,积极与杰出校友、企事业单位、地方政府等建立联系,共同建立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学校成立校友联络和教育基金管理处,专门负责开展校友联络工作,不断整合积累优秀校友资源;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通过与用人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努力拓展大型企事业单位管理培训生、实习生实习、实践项目;同时,学校鼓励研究生导师通过科研项目与企事业单位等建立联系,选派研究生到企业开展具有一定实效的科学研究工作,为企业攻克技术难关提供理论前沿方法与思路。“第三课堂”突出“实”,即借助政府、企业平台,通过社会实践着力提高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第四课堂”指在课下、国外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4G网络的普及、大数据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让在校研究生有更多途径可以接触到来自国外与中国传统文化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每年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全额资助优秀研究生赴美国罗格斯大学开展青年学者学术交流活动,通过走出去、看世界,使研究生不仅了解我国的国情、民情,更能看清现实的国际文化与形势,同时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增强自身的国家认同感以及对于国际文化间差异的理解,感受到自身的不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从而激发科研报国的决心与热情。“第四课堂”突出“新”,即着力开拓研究生视野与眼界,启发创新思维,点燃学术灵感。
实行研究生“四个课堂”社会实践工作体系的工作成效
自研究生“四个课堂”社会实践工作体系逐步实施以来,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不断拓展,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关系显著加强,研究生也在社会实践工作中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能力,学校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呈现出了稳步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有效拓宽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大幅度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是以本科阶段的专业知识学习为基础,从事一定方向的专业科学研究工作。在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中,学校着重利用研究生人才在专业上的理论优势,一方面,充分利用好“第一课堂”,通过开设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大会等实践类课程巩固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利用“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第四课堂”,鼓励学生走出图书馆、实验室,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将学生的研究视野由理论引向实践、由书本引向社会。在学校“三助”岗位聘任工作中,将学习会计学、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安排在财务处、审计处辅助财务核算工作,将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安排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协助教师完成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自2009年起,学校坚持每年开展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项目立项支持工作,鼓励研究生结合自身专业特长走进基层开展社会实践调研、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践、专业科研项目实践操作,累计支持项目近300个,投入专项经费近200万元。2017年,来自于学校地学部,全部由研究生组成的项目团队负责的地质勘探项目,通过一个月的野外勘探与实验研究,最终产生了1篇SCI,2篇EI论文,有效地拓展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在社会实践中检验理论研究,用实际需求引导理论研究的方向性,大幅度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是在社会实践中帮助研究生进行职业选择与规划,增加了毕业研究生成功就业的机会。自2015年起,学校先后与成都龙泉驿区政府、苏州市人才中心、北海市委市政府签署了校企合作人才引进计划协议,同时确定建立吉林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近三年,学校利用暑假时间先后选派近百名研究生分赴四川、江苏、广西开展挂职锻炼及课题研究工作。项目重点选派家庭籍贯隶属挂职地并且有意愿回到家乡工作的学生进行挂职与实践。通过挂职锻炼,用人单位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工作能力,为正式的招聘与录用打下基础。目前,共有4名研究生因在挂职锻炼期间表现出色,通过了公开招聘考核程序,正式留在成都龙泉驿区工作。
三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不断巩固校企合作关系。学校积极拓展研究生社会实践渠道与平台,先后建设完成了河北唐县白求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吉林通榆扶贫实践基地、四川成都挂职锻炼实践基地、江苏苏州课题研究实践基地以及吉林省科技孵化园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根据实践基地定位不同,各实践基地特色鲜明、独树一帜。在江苏苏州课题研究实践基地,坚持每年选派优秀研究生服务团走进苏州工业园区各大企业,帮助企业攻克解决技术难题,为企业发展服务。在江苏克胜集团,植物科学专业研究生驻守企业研发实验室,将高校实验室的研究方法带进企业,解决植物农药分解的相关难题,同时共享企业先进的仪器设备平台,完成学校实验室受条件所限无法完成的科学实验,促进了高校科研成果的生产力转化,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双赢,进一步推动了产学研的深化合作。优秀研究生服务团不仅在地方经济发展中作出贡献,而且也推动了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更为紧密的联系与合作,校企关系得到有效巩固。
社会实践是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高度重视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充分发挥全员全过程的育人模式,努力拓展研究生社会实践平台与渠道,是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要承担的责任。未来,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仍然要因时因势不断摸索、不断调整、不断完善,为研究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献君.深刻认识和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5):19-23.
[2]程翠玉.推进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山东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探索及成效[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30-35.
(作者单位:王微,吉林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王广义,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責任编辑:翟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