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典文学在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中的应用
——以三国故事为例

2019-09-11 03:05◎任
文化产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杨修三国演义三国

◎任 婕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 马来西亚 吉隆坡 999004)

【关键字】三国故事 人教版 儒家思想 三国演义

一、绪论

中华文化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典教育可谓独树一帜,是开启人们通往智慧之门的钥匙。而在众多的经典教育中,三国的教育和应用则是最为普遍,也是最为中小学生所喜爱的教学题材。这是因为三国里包含了太多忠、信、仁、智、勇等正能量的故事,这对于塑造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和人格有不小的帮助。因此将选取中国从小学到初中九年义务制教育不同版本教科书中的三国故事来进行分析和论述,范围包含了《三国志》《三国演义》以及三国人物[1]。

三国的故事历经千年而不衰,这其中自然有它的魅力所在。尽管如此,有些人仍对三国的教育意义持反对意见,张国彦在《读不读三国,这是一个“问题”——名著〈三国演义〉教学设计兼谈高考名著复习策略》一文中明确指出:中小学生不应该读三国,因为三国里的智慧都是诡诈之术,带有欺骗性质,而且有很多血腥的场面,不适合学生的身心健康。这样想未免有点以偏概全,我们不能因为要避免车祸就永远不开车[2]。同样三国里也包含了很多积极正面的故事,只要我们选取一些正能量的三国故事再加以正确引导,相信中小学生一定会从中受益匪浅。

关于这一点,陈奇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型在中职文学赏析课中的探索与反思 ——以“名人名著赏析之〈三国演义〉”为例》一文中指出:《三国演义》中英雄人物的赤胆忠诚,忠义勇武、胸怀天下等品格,引领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同时万里鹰、万紫涵和王燕也在《高校文化素质课程〈三国演义〉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教改研究》一文中指出:《三国演义》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经过几百年的洗礼得以延续下来,表明它作为优秀文化的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共同培育强大的民族精神和精神凝聚力。这些观点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了三国故事对于中小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它作为经典所包含的优秀品质。

中国九年义务制教育的教科书有十五个不同的版本,这些版本以地域为划分,各个版本里也都多少穿插有三国故事,而就目前来说,人教版是应用最普遍,也是最主流的一个版本[3]。至于说为什么人教版目前是中国最主流的教科书版本,这是有一定的政治因素的。人教版顾名思义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是现在中国通用的中小学教科书,也是大多数学校所用的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教育部所属的一家大型专业出版社,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由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的社名。人教版课本则是2001年课程改革后的新人教版教材。人教版创社以来始终坚持党的方针,积极贯彻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人教社在继续坚持党的发展战略基础上,不断完善以“敬业、严谨、团结、创新”为宗旨的社训。人教版成为中国目前最主流的教科书版本,这与它的政治意识形态是分不开的。

二、四大名著在教科书中所占篇数之比较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在这期间所出的文学经典也是浩如烟海,而最为人所熟知的非四大名著莫属,分别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这四大名著在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中小学的教科书也节选了不少四大名著里的故事用以教育学生[4]。

由于所论述的是四大名著在中国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中所占篇数的对比,因此这里的统计范围仅限于《三国演义》,并不包含《三国志》以及其他出处的三国故事。

同样的四大名著,为什么《三国演义》中被纳入中小学教科书的故事篇数要远远高于其他三本名著呢?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他十四个版本教材中,四大名著的取材比例差距并没有这么大,《三国演义》也没有这样被重视。可是单在人教版中却有显著差距,这固然是与人教版所坚持的党的宗旨有关,《三国演义》所传达的思想大多与人教版的宗旨相吻合,而其他三本名著比之逊色一些,所以取材很少,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人教版教科书中,《三国演义》被纳入教材的文章篇数要远远高于其他三本名著了[5]。

不可否认,《三国演义》的确有很深的教育意义,但其他三本名著也并非没有教育意义,但人教版的取材却严重偏向《三国演义》,具体原因会在之后第四部分论述,接下来先着重分析这六篇三国故事所包含的教育意义和内涵。

三、三国故事的教育意义和内涵

(一)关于“德”的三国故事

1.三顾茅庐(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教科版第七册、浙教版第十一册)

三顾茅庐这个故事被选入三个版本中,分别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教科版第七册和浙教版第十一册,在这里我以苏教版为例说明。三顾茅庐全文是根据《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改编而成,但与原文有些差别[6]。例如在《三国演义》中,详细描述了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谈话,摘录如下:

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人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唯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然后可图中原也。”玄德闻言,顿首拜谢。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所不及也。

三顾茅庐

在《三国演义》中如此详细的对话,在苏教版课本里却只用了两句话总结:“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虽然改编后的课文和原文有着较大差别,但意思并未发生改变。三顾茅庐的课文中这样写道:“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刘备的这些举动都体现了他的礼贤下士和诚恳的态度。这旨在告诉学生在请人帮忙的时候一定要以真诚的心、虚心的态度去求教,而不应该傲慢无礼,要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2.杨修之死(人教版课标本九年级上、鲁教版九年级下)

杨修之死一文分别被选入人教版课标本九年级上和鲁教版九年级下,全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并未有一字改动,原文如下:

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7]。操随口曰:“鸡肋!鸡肋!”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修死年三十四岁……马超已退。操带伤归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急令医士调治。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

杨修之死这篇课文在最后有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杨修的哪几件事犯了曹操之忌?对于杨修的每次犯忌,曹操各有怎样的心理反应?以及关于杨修之死[8],到底应该推之于曹操,还是归之于杨修,或者另有原因?这些问题都很好地传达了教育的思想和内涵。

杨修恃才放旷,处处展露才华,这让猜忌心很重的曹操最终无法容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文章旨在告诉学生不要锋芒毕露,耍小聪明,要懂得内敛低调,否则终会招致祸患。此外,文章还间接批判了曹操的奸诈,例如:

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

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斩之。

众官告免。操乃斥退夏侯惇,下令来日进兵。

这两个地方都显示了曹操的猜忌和奸诈,一个“佯”字足以体现曹操多疑的性格特点。这教育学生不要学习曹操的奸诈,也不要学习杨修的张扬,而要做到沉稳内敛,学习君子的处世原则。而对于杨修之死,准确地来说,曹操和杨修都是有责任的,恃才放旷的杨修碰到了雄猜之主曹操,那结局注定是个悲剧。

小结:三顾茅庐和杨修之死这两篇三国故事都是在德行上教育学生要谦虚礼让,尊重他人,在请人帮忙时要以诚恳的态度虚心求教,不能恃才傲物,张扬狂妄,耍小聪明,应该学习君子沉稳内敛的处世原则,要低调做人,高效做事,否则终会自酿大祸。

(二)关于“智”的三国故事

1.曹冲称象(人教版课标本第二册、语文A版第二册、语文S版第四册、北师大版第四册、长春版第二册、冀教版第四册、浙教版第五册)

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小学课本里,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出现在七个版本中,这里以人教版课标本为例说明。曹冲称像被选入人教版课标本语文课本第二册。

其实曹冲称象这个故事是改编自《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原文如下:

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致,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陈寿,2011:482)

根据这一段话的记载,再对照人教版曹冲称象课文,可以看出有很大出入。首先是年龄,人教版课文写道:“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可是《三国志》的记载是五六岁,这一年龄上的改动可能在于编者认为七岁的孩子能有如此的智力已经很聪明了,如果说五六岁未免有夸张之嫌。第二个不同点是官员的想法,《三国志》只用了六个字:“咸莫能出其理”可是在人教版课文里却改编成官员有很多想法,都被曹操否定。课文如下:

曹操问:“设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称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曹操听了直摇头。

从这两段记载可以明显看出来人教版的课文将曹冲称象的故事改编成通俗易懂的现代汉语,这自然是因为七八岁的小学生无法理解枯涩难懂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更方便教学。之所以要增添官员的说法也是为了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以衬托曹冲的聪明。

虽然人教版课文对曹冲称象的故事多有改编,但是曹冲称象的步骤和过程却是没有改变的。在人教版的课文里,曹冲称象的故事后面有几道思考题,例如让学生说出曹冲称象的四个步骤以及思考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这是教育的一种呈现方式,而这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旨在教育学生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2.草船借箭(人教版课标本第十册、语文A版第九册、湘教版第十一册、语文S版第十册、长春版第十二册、教科版第八册、鲁教版第九册、北京版第十一册、浙教版第十册、冀教版第十一册)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同时被选入十种版本,是目前出现次数最多的一篇三国故事,在这里我以人教版课标本为例说明。人教版课标本第十册(五年级下)纳入草船借箭这一故事。草船借箭是根据名著《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改编而成。将原文的白话文改编成容易理解的现代文,大意不变,但有利于教学。《三国演义》原文摘录如下:

坐定,瑜问孔明曰:“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支箭。”……孔明促舟而进,果然是好大雾……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待只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

人教版的课文便是根据《三国演义》里这一精彩的情节改编而成,在课文的背后也有一些思考题,例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以及诸葛亮是如何借箭的,步骤是什么?这些问题都让学生积极思考并体会这故事背后的内涵和深意。全文体现了诸葛亮的聪明机智以及周瑜的心胸狭窄。

冒启银的《神机妙算,以智取胜——〈草船借箭〉导读》一文中指出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体现了诸葛亮的三点智慧:(1)将计就计,面对周瑜的刁难,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日之内造成十万支箭,这体现了诸葛亮智谋过人,早已成竹在胸;(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诸葛亮请鲁肃帮忙而没有走漏风声,瞒过周瑜,客观上还为诸葛亮计谋的实现和成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借箭的过程,不但显示出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而且说明诸葛亮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3)醉翁之意不在酒,取箭时,诸葛亮叫“吃惊”的鲁肃“只管饮酒取乐”,反衬出诸葛亮的沉着镇定[9]。

总而言之,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旨在教育学生遇事不要慌乱,要随机应变、沉着冷静,不被困难所打倒。

3.空城计(人教版课标本第十册、西师大版第十二册、鄂教版第十二册、湘教版第八册、语文A版七年级上、冀教版第五册、鲁教版第九册)

空城计被选入七种不同的版本中,在这里以人教版课标本为例说明,在人教版课标本第十册纳入空城计课文,只是题目改成了孔明智退司马懿,文章内容不变。全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并未做一字修改。原文摘录如下:

孔明将人马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空城计

空城计课文在最后要求学生描绘出人物的动作和神态,例如“笑容可掬”“尽皆失色”“抚掌而笑”等词汇。这旨在告诉学生要学习诸葛亮的沉着冷静,处变不惊,运用智谋来战胜对手,而不要惊慌失措[10]。

小结:曹冲称象,草船借箭和空城计这三篇课文是在各个版本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三国故事,这三篇文章都是关于智慧的,可见中国十分的重视智慧,常常在教育中灌输和传达智慧的思想。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同时也被誉为是充满智慧的民族,这与它自古以来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这三篇文章都教育学生不要轻易被困难所打倒,而应该多动脑筋,随机应变,运用智谋来解决问题,化险为夷。

(三)关于“忠”的三国故事

1.出师表(人教版课标本九年级上、鄂教版九年级上、苏教版国标本九年级下、语文A版九年级下、泸教版九年级下、鲁教版八年级下)

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代表作,被选入六个版本中,这里以人教版课标本为例说明,全文节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未作一字改变,原文如下: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是蜀汉著名宰相诸葛亮给皇帝刘禅所上的一道表文,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首次北伐曹魏,想要完成先帝刘备的遗愿,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忠贞的品性历来让人感动不已,难怪诗人陆游曾赞扬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分析了天下的形势,给皇帝推荐了不少才堪重用的贤才,并表达了自己誓要一统天下,恢复大汉河山的愿望和决心。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自己对先帝刘备深深的思念之情以及誓要报答刘备三顾之恩,托孤之重的决心。全文辞情恳切,感人肺腑,堪称佳作[11]。

人教版的课文出师表在最后有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思考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皇帝刘禅提了哪几条建议?在表文中,诸葛亮告诫后主: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所提出的这些治国建议都是对国家有益的,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这每一个字都体现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以及做事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篇文章旨在教育学生要学习诸葛亮忠贞的品性以及做事认真的态度,还有他胸怀大志追求理想的精神和决心。文中还体现了诸葛亮能够虚怀若谷、举贤任能,这种公正严明的做事原则也是值得学习的。

小结:出师表这篇文章出现的次数也很多,足足出现在六个版本中。诸葛亮作为千古忠臣的楷模受到后世的高度赞扬,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代表作,表现出了很浓的忠君思想和情怀。难怪苏东坡曾言: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可见出师表是传达忠君思想的范文。现今虽然不是封建社会,但是仍需要这种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思想存在,因此很多版本都将出师表纳入教材,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12]。

四、人教版重视《三国演义》的原因

《三国演义》中被纳入人教版教科书的文章篇数是四大名著中最多的,这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英雄情结

岑泽丽在《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 —以中国四大名著为例》一文中这样写道:

《三国演义》中最激励人心的精神气质和人文情怀是那种眼观天下、志在统一的英雄情结。《三国演义》表现的是一种恢宏壮阔的国事情怀,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在长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战争中,曹操、刘备、孙权脱颖而出,他们胸怀大志,都想建立政权实现统一,三国鼎立后,三家也没有停止斗争和战争,仍然追求统一全国。这种奋斗不息战斗不止的英雄气质和关注社稷天下、追求统一的英雄情结是最打动人心的。

同时岑泽丽在《中国四大名著的现代人文素质教育价值研究》一文中也指出:三国演义中感人至深、最激荡人心的莫过于这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气度和勇气,即为追求梦想而奋斗不息的英雄情结。

或许正如岑泽丽所言,《三国演义》里的国家情怀,英雄情结以及这种奋斗不息战斗不止的英雄气质是最打动人的,这种眼观天下的胸怀以及一统山河的志向是值得中小学生借鉴和学习的。

中小学生往往都有一种英雄情结,他们钦佩舍生取义的英雄,向往豪气冲天的生活,而这些美好的品质都存在于《三国演义》中,这种高尚的情怀吸引着他们,引领者他们,这对于塑造中小学生的价值观有很大益处,这也就是为何《三国演义》中被选入中小学生教科书的文章数量要远远多于其他三本名著了。

或许有人会问《三国演义》中所表现的英雄情结和西方欧美英雄情结又有什么区别呢?关于这点,王苏生在《中西文化中的英雄情结之比较》一文中指出:

集体主义可以说是中国英雄民族认同的身份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等观念充分表达了中国英雄以家、国、天下利益为重的群体性价值取向。

相对于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则更强调以自我为中心,突出个体作用,主张个人自由,尊崇个人的人格、价值和尊严。在西方文化中,特别强调个人潜力的发挥、个人目标的实现以及个人利益的追求。个人主义可以说是西方英雄民族认同的身份证。

由此可见中西方的英雄情结是有很大差异的,这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关。中方强调集体英雄主义,认为个人能力不能凌驾于集体之上,而西方则崇尚个人英雄主义,体现了西方文化的自由平等观念。但不论是中国式英雄主义还是欧美式英雄主义都在弘扬一种真善美的英雄主义,都体现了英雄对社会的巨大作用,能够充分发挥英雄的榜样力量[13]。

关于英雄情结,有人会说在四大名著中,并不是只有《三国演义》才有英雄情结,《水浒传》和《西游记》也有很浓的英雄情结,那为何单单《三国演义》受到人教版的重视和青睐呢?我不否认《水浒传》和《西游记》确实有表现出很浓的英雄情结,但是这与《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结是不同类型的。

《水浒传》中所表现出的是草莽英雄的形象,所传达的是打家劫舍、劫富济贫、落草为寇等思想。因此在人教版教材中只出现了一篇《水浒传》的故事,就是“智取生辰纲”,人教版也只采用了一篇《西游记》的故事。

(二)儒化倾向

《三国演义》中所体现出来的仁爱、忠贞、廉洁、情义等儒家高尚品德都值得中小学生学习,正如王振星在《论〈三国演义〉的教育思想》一文中写道:

从三国到小说成书的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主流。罗贯中又是一位深受儒学熏染而“识时务”的思想家。因而卷帙宏富的《三国演义》也就自然地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儒化倾向,儒家的教育思想就是一种呈现。就当代而言,小说重视德育教育、注重培养有实践能力人才的教育思想及其手段,仍值得我们借鉴。这不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且也是“三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至今已经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两千余年,而《三国演义》里所传达的浓厚儒家思想正是社会所需要的。如今,我们希望借助《三国演义》使下一代身上能传承古代优秀文化传统高尚品格,所以人教版的中小学课本里才会大量纳入三国故事,从而起到教化的作用。

中国儒家思想所宣扬的忠孝节义等品德却只有《三国演义》能比较全面地表现出来,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人教版会采用大量《三国演义》的故事了[14]。

(三)团队意识

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团队合作意识变得越来越重要。魏从礼在《篮球教学与训练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策略》一文中指出:社会是一个大集体,团队合作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衡量能力的重要标准。团队合作意识属于持久而强大的力量,有利于充分调动成员才智,有效缓解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不公正现象以及不和谐现象。

同时,程小敏和董超在《浅析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有效策略》一文中指出:当今时代,经济发展迅猛,各个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但是这些激烈的竞争并非一个人可以做到的,在这些激烈的竞争背后站着无数个蓄势待发的团队,并且团队力量的强大与否,关系到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

从管理学角度看,《三国演义》里恰恰表现出了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例如魏、蜀、吴三国代表了三个团队,这三个团队内部必须要精诚合作,各司其职,这个团队才有可能战胜对方。比如曹操和荀彧的合作;刘备和诸葛亮的合作;孙权和周瑜的合作,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合作,魏蜀吴三国才能建立并持续数十年之久。

反之,在三国末期,这些早期创业的精英相继去世,后继执政者才能平庸,以致三个国家内部纷纷出现裂痕,面和心不和,早已失去了当年的团队意识,三国最后尽归司马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除此之外,《三国演义》里也传达了团队之间相互合作的事例。比如孙刘联盟打败了盛极一时的曹操;吴魏联盟又打败了威震华夏的关羽。这说明有的时候一个团队的力量是有限的,就需要具有合作意识,寻求盟友才能取得胜利。

这种团队合作意识旨在教导学生不要崇尚个人主义,要与他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胜利,如果内部不团结,那即便拥有再强大的实力也终会化为泡影,难以长久。这是希望中小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应本着集体至上的原则在学校与同学友好相处,日后步入社会能够注重合作,这便是《三国演义》所传达的团队精神。

《西游记》所描写的只是一个团队的故事,未免太过单一,不像《三国演义》描写了多个团队之间的故事,是很多元的。中小学生可以透过不同类型团队故事的比较从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学习到其中的精华部分。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里所传达的是坚韧不拔、锐意进取、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是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是淡泊明志的廉洁风范,是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这些美好的品德都深深影响和教育着广大中小学生,让他们的心灵也受到了震撼和鼓舞。

五、总结

我们论述了三国故事在中国九年义务制教育教科书中的应用。经过论述分析和比对,可以发现三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内涵,从小学到初中的教科书的不同版本都选入了数量不等的三国故事,同时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被选入人教版教材的故事数量也远远多于其他三本名著,这说明《三国演义》在中国是广为流传并深受大众所喜爱的著作。

根据被选入中小学生教科书的三国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这其中包含了太多值得学习的内容。而人教版作为中国中小学教科书的主流版本,更加地重视三国故事的取材以及传播,这与它高度的政治意识形态以及社会的趋势是分不开的。上文论述的这六篇文章都在不同的程度上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让学生从中受益匪浅。可见三国的教育意义和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对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是不可低估的,正如徐哲在《文学经典教育的价值探析》一文中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植道德、通晓人性、涵养心性、增长爱国心、表现国民性和塑造有文化教养的人,文学经典的教育是点燃人类高贵精神的火种,是维系人类历史文化的命脉。

猜你喜欢
杨修三国演义三国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三国乱谈(1)
真正的聪明人
杨修解字
三国演义
浅谈杨修之死
三国演义
版三国之回到过去教自己
杨修的职场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