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丽玲
一、营造课堂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问”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安全的课堂气氛”。就目前的农村低段数学课堂看,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现象,并不多见,他们胆小怕说错或根本无疑可问。因此,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敢问,哪怕学生的问题,幼稚可笑,也要正确引导,耐心解疑。因为,这本身就说明学生正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如我在教学认识钟表时,一向平时不爱举手发言的小明同学举起了小手,问:哪一根是分针,顿时,课堂里“唏嘘”声一片,“这么简单问题都不会,真笨”、“这太简单了谁不会呀!”......我发现小明的脸红了,低下了头。我乘机给学生们讲起了一些名人的故事,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就是从“苹果为什么从树上落下来”,这种简单的问题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此以后我发现小明举手发言的次数较之前明显增多,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奇问”、“悱问”、“乐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一个年幼的人不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作为劳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而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在他身上就会像有火花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的思考。”而启发学生思考关键在于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情境出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创设悬念式情境——奇问。针对低段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创设新奇的悬念式情境,可以诱发学生在好奇中产生问题,感觉数学奥妙,感受数学知识非凡的魅力。如在教学“前后”时,动物们在进行跑步比赛,请全班小朋友当裁判,谁获得这场比赛的胜利呢?这个问题激起了“裁判”的兴趣,他们积极投入到这个问题的解决当中,边思考边讨论,从而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问题意识去探索。这样学生在不断地困惑中提出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构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创设冲突式情境——悱问。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建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以旧引新,适时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学生暂时的认知平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悱”的求知状态中,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在教学“数一数与乘法”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圣诞老人派送礼物(6个袋子,每袋有3个礼物),淘气忙上前讨要,可圣诞老人出题为难他:“谁先算出这6个袋子里礼物的总数,谁就能拿到礼物。”淘气听完,马上1、2、3......地数起来,笑笑用加法3+3=6,6+3=9......地数起来,没等他们算出来,奇思小嘴一动:6个3是18。圣诞老人就把礼物奖给了奇思。奇思到底用了什么算法,马上就能说出来呢?学生们皱着眉头,思考者,同时也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在困惑着学生想说又说不出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创设生活化情境——乐问。生活化的问题情况,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教学“购物”时,可创设文具店的场景,出示一些文具及价格:书包34元,水彩笔15元,尺子2元,钢笔8元,并出现售货员与顾客的一段对话,顾客说:“我买1盒水彩笔、1只钢笔、4把尺子,正好30元,售货员说“不够”。听了他们的争执,你想了解些什么呢?学生纷纷迫不急待地提了问题:顾客应付多少钱?怎么算?还应付多少元?等等。可见,只有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问题情境,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乐于提问。
三、指导及培养学生“善问”意识
(1)质疑解法,训练求异思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往往会有不同想法这时要鼓励学生在倾听别人意見同时,要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提出异议。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满足了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质疑课本,拓展学习渠道。课本上的知识是浓缩的、静态的,有很多知识需要学生从其它渠道来丰富和补充,有时学生质疑课本,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把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如学习了“钟表”后,学生会问,为什么钟面上一定是12个数?为什么同一时刻,与别的国家不一样......,这些问题能够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探索,求知的欲望。
现阶段,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只要在思维与实践过程中自己有新的体验新的提高,就应视为创新。创新源于思维,而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发展动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忽视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就失去了创新的基础。然而,问题意识并非天生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对于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已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从敢问到会问再到善问的过程.教师只有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条件,才能促进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能力。
我们今天的数学课堂,如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使学生在无疑处生疑,孕育问题意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捕捉“提问契机”不但敢问,会问,而且善问,相信我们的课堂才会异常精彩,我们的学生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