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飞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也有所提高,如何合理科学的对土地进行使用和管理成了土地资源管理部门的首要问题。建立土地档案并对其进行管理是一种基础且有效的方法,本文就如何提高地籍档案管理效能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地籍;档案;管理;效能
引言: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土地资源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对土地科学合理的进行管理及使用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以下就地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高地籍档案管理效能加以论述。
一、地籍档案管理的特点
1、完善数据信息,提升利用率
地籍档案中包含了许多具有参考、分析价值的图形数据,这些都是土地管理部门依据土地登记表以及实地勘察测量得出的真实数据记录。土地档案中记录了土地的所有权、使用及其变更归属等重要信息,其本身就是一部巨大的数据库。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日益趋向城市化,土地的利用率也有所提高。房屋的购买、归属权的变更、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因为土地而引起的纠纷等问题,都需要对原地籍档案数据进行分析核对,在原有基础上对相关数据进行完善和补充。这样,地籍档案中数据的精确度在原有基础上就有了一定的提升,而且也提高了地籍档案的利用率。
2、数字存储化,服务广泛化
随着信息化发展的不断壮大,计算机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地籍档案的管理也不例外。计算机网络可以有效的解决土地档案信息量大、数据更新快的问题,数字档案正逐步替代纸质档案。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推动下地籍档案由最初主要供土地资源管理部门查阅,逐步向社会各阶层提供服务。各企业单位生产需要或是土地使用权、所属权不明产生纠纷等问题都可以依据相关流程对土地档案进行查阅。地籍档案已广泛的服务于社会大众。
二、档案管理中的问题
1、保护措施不健全,资料信息不全面
目前在我国很多地区存在着地籍档案保护措施不健全,资料信息不够全面等问题。很多档案管理人员都存在着“重业务轻档案”的问题,部分地籍档案不能及时上交档案管理部门,档案就存放在业务人员办公室内。由于档案借阅制度不完善,很多被借档案不能按时归还,这就导致了大量地籍档案信息与事实不符,部分档案甚至被遗失。
2、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适应工作的发展需求
在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业务培训,能力及素质都不能很好的适应工作的发展需要。一些资料信息的查询还要靠人工搜索,不仅查询速度慢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一些地区甚至没有专门负责管理档案的业务人员,由其他部门业务员兼任,这样在人员变迁或流动下档案的管理也会出现很大问题。
三、提高地籍档案管理效能的方法
1、提高管理理论水平,采用科学管理措施
档案管理流程繁琐、内容杂乱,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模式,极容易造成资料混乱,对档案的调阅造成影响,不利于工作的进行。想要改变这一现状,相关责任人员,应该积极学习新的管理理论,结合实际工作内容,将其科学的运用。除此之外,还应该对所有档案、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查,防止错误、无效数据被当做正常数据所保存。
2、完善管理设备,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部分基层地区档案管理条件有限,没有固定的档案存放地点,极易造成档案资料的遗失,这些问题都限制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这一问题,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应尽快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提供适合档案存放的库房。另外,通过推进新型信息化网络技术对土地档案进行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不仅方便了对档案的管理,同时也会促进档案数据自动化存储、统计与分析,更是为土地资源管理部门的查阅提供了方便。
3、优化管理制度,重视管理人员的教育创新
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了土地利用率的提高,而合理的土地管理就是提升土地开发利用率的一种手段。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提高档案管理分类存档、调阅资料进行登记、资料的鉴定及数据的统计等方面的规范性。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档案信息审核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合理调配、查阅档案资料的规划能力。
四、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地籍档案管理的特点及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完善了档案管理体制中的管理流程,并提高了业务人员符合现代需求的专业技能水平。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一平台,将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事物融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切实有效的提高了地籍档案管理的效能,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参考文献:
[1]任伟忠. 提高地籍档案管理效能的途径分析[J]. 科技经济导刊, 2017(11).
[2] 歐阳宏生. 论地籍档案管理效能提高之我见[J]. 兰台世界, 2013(s2):41-42.
[3] 刘禄. 论如何提高地籍档案管理效能[J]. 科技视界, 2016(14):251-251.
[4] 王晓华, 张永吉. 基层地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J]. 兰台内外, 2012(5):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