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2019-09-10 08:21赵祖湧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关键词: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

赵祖湧

摘要:中国知识分子不仅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将其传播到中国,还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本文从中国知识分子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实践历程着手,分析并阐述实践历程的三个重要阶段即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推动作用、延安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贡献及产生的影响以及新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的作用与现状,从而加深对中国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的作用的认识,以此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在我国实践中的运用。

关键词:中国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一、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推动作用

(一)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翻译、撰写专著,开展对于马克思的宣传工作

中国知识分子在非常困难的环境条件下开展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周恩来组织了《觉悟社》,并邀请李大钊到天津宣传马克思主义。但他在1920年1月29日因领导天津学生往河北省公署请愿示威,被反动派逮捕,直到同年7月才被释放出来。在此期间虽被囚禁着,周恩来仍然不顾恶劣环境,在狱中的六晚坚持向被捕的各界代表介绍宣传着马克思主义。这体现了知识分子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决心。

2.组织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中国的知识分子为了能进一步开展宣传工作,在北京、上海等地组织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团体。而北京大学的19名大学生在李大钊的指导下秘密发起并于1920年3月成立了第一个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随后,陈独秀、李汉俊、陈望道等人于同年5月份在上海也组成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克思主义研究会成员陈望道在陈独秀和李汉俊的支持下翻译出来的,之后由上海社会主义社作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次出版。陈望道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分析中国情势,意识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与社会革命不可分割,而共产主义才是世界上最理想的社会,也因此就应上海《星期评论》之约翻译了《共产党宣言》这本书,同时由陈独秀和李汉俊帮助校对。这本书的出版促进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成长,建立起了许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在抗日战争期间被多次印刷,指引着中国人民走向解放。

(二)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知识分子所起的先锋桥梁的作用

中国知识分子最早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在此过程中遇到许多困境,也走过一些弯路,但凭借着强烈的爱国思想以及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经历住了历史的考验,以李大钊、周恩来等為代表的五四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通过不断学习东西方理论,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组织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团体,通过各种途径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

同时,这些知识分子中多数人从国外留学回来,以国际眼光看待中国的发展,能够更好的顺应历史潮流,通过不断学习新理论,改造自己成为无产阶级队伍中的一员,从而在中国更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这过程中,这批中国知识分子起到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锋桥梁的作用,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创造了必要条件。

二、延安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贡献及产生的影响

延安知识分子群体是指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延安为中心形成的、在思想上接受与诠释中国共产党革命意识形态为特征的知识分子的集合体。当时的延安在中国共产党的治理下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环境,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奔赴延安进行革命。

(一)延安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贡献

1.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翻译、编辑和出版

中央在延安设立了第一个编译马列经典著作的专门机构——马列学院翻译部以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该机构集中了王学文、吴亮平等一批专业编译人才。该编译机构的任务繁重,要求每人每天译1万字。该机构翻译人员翻译、编辑了大量的外国经典著作,其中翻译的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书卷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题研究,他们还编译了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等专题集。他们的翻译积极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传播。

此外,延安的知识分子利用报纸、期刊发表文章,主持许多马克思主义理论刊物的编辑出版,如邓拓主编《晋察冀日报》、潘梓年主编《群众》、沈志远主编《理论与现实》等,这些报纸、期刊是这些知识分子宣传、研究及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

2.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研究

中央为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和研究先后创办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马列学院、延安大学等学校,以学校为依托将马列主义理论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开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课程,以更好地系统化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应用马列主义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延安时期的许多知识分子作为教员在学校普及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和宣传做出了贡献。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120周年成立的马列学院是当时第一所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的正规院校。该学院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哲学、政治经济学、马列主义、中国革命史、西方革命史、联共党史、党的建设等。

中国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体,对于中国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所起作用的研究并不如领袖人物那么充分。但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知识分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不仅如此,随着中国经济及科技的迅速发展,知识分子作为推动科技进步的主要力量,所承担的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更加重大。中国知识分子需要自觉地担负起这一时代赋予的使命,在实践中将自己打造成为具有坚定建设社会主义信念的优秀人才,以开拓进取的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费正清:《大的中国革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

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肖东波:《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史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

4.温济泽:《延安中央研究院回忆录》,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5.吴介民:《延安马列学院回忆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6.杨世兰:“我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中的先锋桥梁作用”,载华南师范大学李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1期。

7.王海军:“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群体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探析”,载理论学刊,2010年12月第12期。

8.李立、黄莉:“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政治诉求调查与思考”,载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

猜你喜欢
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坚守与创新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邓小平南方讲话关于生产力问题的理论创新
2015~2016年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热点述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脉络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