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生态观培养研究

2019-09-10 07:22郭心玥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关键词:培育中学生意识

郭心玥

近年来,生态问题的频繁出现,为人类发展敲响警钟: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短缺等生态危机的例子比比皆是。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从根本上调整生态观念。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初期,是生态观培育的重要阶段,如何充分发挥课程的作用,推进中学生生态观的培育,成为中学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对中学生生态观培育进行研究。

一、学生生态观培育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观念,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生态观作为学生对生态领域总的认识,如果能够正确培育,将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促进和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认识能力。能否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也与学生树立总的价值观息息相关,当中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逐渐培育生态观,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有利于推进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曾说,“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与生存环境相关的问题出现,在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的今天,培育生态观是生态发展一小步,也是必须要实现的第一步。中学生处于步入社会的初级阶段,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会用观念指导行动,并且很容易把自己的观念带给他人,并对社会造成影响。对学生进行生态观培育,不仅能实现课程、学生的发展,更能推进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二、学生生态观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形式相对单一,影响生态观培育效果

在当前强调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将更多生动、有意义的教学形式融入进教学过程,也成为教师们思考的问题。在对学生进行生态观教育时,如果能够创新融入多种教学方法,采用更多、更综合的新颖形式,也将会提升教学效率。然而在实际的培育过程中,卻仍存在着课程形式单一、死板的问题,阻碍和影响着生态观培育的效果。

2.课程资源挖掘不够,培育过程较枯燥

“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会很难实现。”从当前“”课程安排来看,虽然设置了自然环境认知的内容,并有相关案例和图片展示,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生态观培育的全过程。事实上,生态观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想要帮助学生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育目标,则必须要通过丰富的内容和课程资源来实现。如果只是单纯地依赖课本,将目光定格在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上,而不去深度挖掘资源,联系现实的话,不仅会导致学生接受培育的过程枯燥,也会影响最终效果。

3.实践教育课程较少,培育停留在表层

知识推进实践发展,而在实践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知识。中学生生态观培育,同样不能仅依存于课程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更需要充分应用实践教学法,通过设置实践课程和活动,来实现对学生生态观的培育。实践往往能更加直接而具体地推进人掌握知识、树立意识和情感,从而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将生态观内化于心。然而,在现实的培育中,却往往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实情况。学校未设置实践活动或课程搭配课堂教学,导致对学生的生态观培育只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学生心底,难以触及高层次的培育目标。

三、中学生生态自然观培育对策

1.完善案例安排,培育学生危机意识

当前影响中学生培育生态观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学生不能发自内心的认同生态观教育,这也与他们并没有树立正确的生态危机意识有关。如果意识不到当前生态危机的现状,就无法体会生态观培育的迫切性,从而发自内心的认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湖南师范大学刘湘容校长曾提到,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人类存在方式的危机,也是人类文明的危机”。生态危机影响人们的生存发展,影响着初中学生现在以及以后的生存环境。只有当学生明白生态保护的迫切性,树立危机意识,才能进一步实现生态观的培育

学生培育生态危机意识,就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课程中,除了帮助学生明确生态保护的知识方法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当发展带来的破坏使得自然环境承载过重,无法完成自净功能,导致自然的调节功能与自适应能力下降时,就会带来冲突,发生生态失衡。因此在课程中加入更丰富的案例,多角度展示当前生态的现实状况,才能更好的培育学生的生态意识。

2.拓宽知识范围,增强学生主动意识

对于生态观的培育,当前初中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学习生态知识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功利心较重,因此学习主动性不强。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就要从根本抓起,让学生拓展学习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生态资源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学生无时无刻不在体会着自然带来的美好生活,但是却并没有发自内心的去感受,这就需要让学生树立起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生态中的一部分,在享受着生态环境带来的福利,因此也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生态环境,培育生态观。

一些生态破坏情况可能学生接触不到,比如毁林开荒、过度开发等现象等,存在较广泛,却没有得到学生的注意。要帮助学生培育主动意识,就要让他们明确知道他们自身与自然间的关系,各种生态破坏带来的后果也都与人类息息相关。通过在课程中融入这类相关内容,达到培育效果。

3.丰富课程形式,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教学要求,也不能满足中学生对于丰富生动课堂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形式上下功夫。除了教师单一讲授之外,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利用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让学生参提高课堂参与度同时也可以在课程中融入更多的情景探究活动,教师打磨课程内容的同时,考虑形式创新,将会使学生乐于学,主动学,实现学生生态观参与意识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刘伟杰,陈文斌:《关于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第13期。

[2]陈自龙:《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探讨》,[J]《教育探索》2014年第5期。

[3]温远光:《世界生态教育趋势:中国生态教育理念》,[J]《高等教育论坛》2004年第2期。

[4]王晓路,柴艳萍:《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对生态观教育的启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

[5]董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6]王彦婧.马克思的生态观及其当代启示[D]. 东北师范大学 2015

猜你喜欢
培育中学生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