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于人才有更大的需求,中职院校要有效适应对代发展趋势,培养更多更专业的人才,以此有效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首先针对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进行简要分析,然后着重分析和探讨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等一系列相关内容,希望通过本文的简要分析,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企业不断涌现,而企业需要十分众多的一线应用型实践性人才,而中职院校的毕业生,成为此类企业十分重要的需求群体。而从当前来看,我国中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无法有效适应社会发展内在需求,怎样才能进一步有效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和岗位需求,使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展现自身的技能,这是中职院校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要想培养出更高质量专业型的会计人才,就需要针对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使相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贯彻落实相关方面的改革措施,这样才能使中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变得更优质,有效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二、中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当前,我国中职院校教育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成为我国人才培养的基础所在,随着中职教育的改革和创新,社会各界也进一步转变了对于中职教育和中职毕业生的偏见,这在很大程度上使中职教育实现了更持续稳定的发展,由此为社会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然而,在当前的中职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例如,教学观念比较陈旧,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没有真正意义上适应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和岗位需要。确保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并且使各项改革措施得到有效执行,这是至关重要,而且十分必要的,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来说,是根本要求。
(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在需求。要进一步有效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会计人才,这对于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来说,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因为当前我国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往往存在着比较典型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就无法真正意义上培养出具备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中职毕业生,他们所呈现出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也比较差。当前各种类型的会计业务进一步更新和完善,随着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变化而变化,而中职会计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并没有与时俱进,充分更新,导致教学和会计岗位的具体应用存在着比较典型的相互脱离的问题,由此导致培养出的中职毕业生在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方面与实际情况不相吻合。因此,在更大程度上有效适应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必须要针对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切实有效的改革和完善。
(三)会计专业学生特点的内在要求。中职院校所招生的学生对象主要是应届和往届的初中毕业生,而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比较差,缺乏应有的自主学习能力,且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并且家庭条件都比较差。而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女学生,女性从事会计工作,其人学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有一技之长,毕业之后可以有效适应岗位需求,通过自身的努力使家庭负担有效减轻。而针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也需要把握这些特点,有的放矢,这样才能确保中职专业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培养,并有效具备相关方面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四)用人单位的客观需求。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来说比较高,其用人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招收动手能力更强,实践能力更优质的毕业生,使其成为基础性人才。因为社会经济取得巨大发展,企业类型日益多元化,丰富化,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不仅仅限制于事业单位和大型国企,要进一步向中小企业进行流动,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也需要进一步转移,向着一线的基层岗位进行流动。例如,可以向着大中型商业零售企业的收银员,银行前台营业员等转移,可成为中小企业的初级会计人员,出纳员,统计员,仓库管理员,初级审计管理人员等。
二、中職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
(一)进一步有效明确健全教学目标,使其进一步具体化。从根本上来讲,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质量标准就是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目标,要进一步有效明确,实现精准的定位。从实践中来看,要确保把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实现充分定位,为使学生进一步成为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和诚信敬业,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具备初步执业技能的人员。其中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完成既定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学习之后在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等相关方面可以有效满足就业需求,同时又可以满足继续发展的需要。而初步执业技能主要指的是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够在学习专业课程知识之后,有从事财经类工作岗位的初步技能和相关知识,所以在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要进一步有效明确定位,使相关毕业生能够更有效地掌握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进一步优化知识体系,掌握实践经验,成为初级财务工作人员或者相关岗位的辅助人员。
(二)确保课程设置呈现出模块化特征。在确保就业目标得到有效实现的过程中,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是重要的手段和途径,使课程设置更科学合理,对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是会计专业人员培养目标的集中体现,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以着重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着重点,切实有效的按照职业能力需求,岗位业务流程,职业生涯发展规律等相关事项,通过模块化形式进一步有效构建通用能力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等相关方面的课程体系,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初步具备职业技能。
(三)确保教学模式呈现出实训化的特征。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和优化,首先要在教育理念方面进行不断地完善和优化,创新教学模式,在教法方面实现不断的改革完善,以此使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实训化的建设,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充分增强,并且进一步结合会计专业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选用模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相关形式,使教育方法更有针对性和高效性,并利用模拟实训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并进一步有效实施校内和校外实训教学方式。相关会计专业教师要尽可能聘请行业专家进一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实习实训教学计划,针对实训教学活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完善,从根本上确保实训教学更有组织性和计划性,循序渐进,设立相对应的考核标准,确保实训设备管理制度得到健全完善,以此进一步提升实训化教学模式的效率。例如,我校引进福州市长乐区汇邦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进驻学校办公,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便捷的实践场所,通过这种校企合作的形式,可进一步体现出教学模式实训化的特征。
(四)确保教师队伍实现双师化。要想确保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得到实现,就要进一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确保会计专业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同时,进一步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确保构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着重关注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的培养,确保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最终建立一支老中青有机结合,具备高超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以此为中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和探讨,我们能够着重看出,针对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完善策略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认识到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改革的必要性,并着重把握相关方面的改革措施,使具体内容得到有效执行,以此确保中职会计专业能够培养出更多更优质的一线会计人员。
参考文献:
[1]荀关玉.就业导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6(28).
[2]谢建梅.关于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探究,2017(20).
[3]徐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
作者简介:
林芝,福建省长乐职业中专学校,福建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