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其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并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内部控制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成为确保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支柱,推动着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从民营企业加强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究现阶段民营企业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民企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内控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加强内控管理,全面提升民营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推动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作用;问题;具体对策
一、民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优化内部利益分配
加强内控管理,可以合理配置民营企业内部各项资源,通过财务内控管理措施,实现工资等级管理,明确内部效益分配目标,制定相应的利益分配制度,确保民营企业内部利益分配的均衡性与合理性。同时,以股权分配来均衡内部利益关系,结合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借助有效的财务内控管理,提升内部利益分配制度的合理性,实现利益量化分配,促使民营企业的盈利持续增长,推动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有利于完善内部管理结构
内控管理工作会涉及民营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内控管理,不仅可以提升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而且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将内控管理工作渗透到民营企业各个经营管理活动,细化分解民营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精细化的内控管理,不断提升企业内控管理的效率,还能有效提升民营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的完整性,进而潜移默化的促进民营企业内部管理结构的完善。
(三)有利于控制企业经营风险
财务内控管理要对民营企业的预算、成本等方面的工作进行控制和監督,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后期利润率等信息的控制,实现内部精细化管理,建立相对应的内部风险预警机制,降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确保民营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同时,借助有效地内部监控和风险评估,帮助民营企业合理规避各种风险,包括经营风险、财税风险等,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促进民营企业健康、良性发展。
二、现阶段民营企业内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体制不完善
现阶段,有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缺乏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导致内控制度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内控意识薄弱,没有将财务内控与民营企业内控管理工作、发展战略目标等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得内控管理工作与民营企业各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从而影响到财务内控的整体性。此外,有的民营企业内控工作与经营业务、内控管理等方面的对接不到位,存在着制度漏洞,影响着内控管理的效率。
(二)制度执行和监督不到位
民营企业大部分还是采用家族式管理,关键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员工为家族成员.容易造成管理层凌驾于制度之上,制度执行不到位,或制度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职能。同时,内部监督管控不到位,财务审计管理部门不能深入到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无法满足动态化监督的需求,有的审计人员缺乏公正公允的职业素养,不愿主动参与到内部审计工作中,监督执行效力不足,不能及时快速的解决所面临的内控风险,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内控管理的效果。
(三)风险防控不及时
在实际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中,有的民营企业不能细化分析各种潜在的财务风险,缺乏科学的风险判断力,不能及时有效的应对和防控各种风险,所制定的风险防控措施缺乏全面性,影响风险防控的效果。有的民营企业将财务风险防控管理集中在风险事后防范,或者补救已发生的风险,这样很难有效的预测一些潜在风险,导致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不足。
(四)内部沟通不顺畅
现阶段,大多数民营企业虽建立起了信息化的内部信息传递交流系统,但其财务数据信息在数据共享等方面依旧存在问题,不能及时快速的上传各种财务数据信息,信息更新不及时,集成化程度不高、无法高效顺畅的支持民营企业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部门之间存在着信息对接不到位,出现信息断层的情况,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民营企业内控管理的效率。
三、完善民营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
(一)建立起完善的内控管理机制
一般来说,完整的内控体系主要包含了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交流沟通、内部监督这五个方面的内容,才能从制度层面上保障了内控管理工作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民营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实行追究责任制,明确划分内控管理的职责,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从民营企业全局发展出发,建立起紧密联合的内控管理制度,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将制度执行落到实处。同时,引入专业的内控管理人才,逐渐培养专业的注册会计师人才队伍,增强内部控制的专业性,增大内控管理岗位的福利待遇,吸引管理经验丰富、了解内部控制的高素质人才,组建起专业的内控管理团队,全面提升民营企业内控管理的效率。
(二)建立起有效的内控监督机制
民营企业要根据内部监督和审计工作的实际需求,建立起长效的内部监督保障机制,杜绝人为因素于扰而出现的财务风险。首先,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划分管理权限,确保岗位员工能明确自身所肩负的职责,一旦出现问题,能积极快速地进行解决和处理,保障内部监督的有效性。其次,完善内部审核管理机制,将其作为内部监督的保障机制,要明确划分内部财务审核的范围,制定相应的审核流程,规定审核额度,确保内部监督的规范化。最后,形成报告监督管理制度,要定期监督和考核财务报告内容,并对报告内容等方面进行严格规定,明确财务报告监督管理人员的权限和职责,全面提升内部监督管理的效率。
(三)建立起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
民营企业经营管理风险主要有外部和内部两种风险,内控主要是从民营企业的内部风险防控出发,增强民营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加强外部风险预测和评估,结合民营企业所处市场环境,制定相对应的风险防控措施,确保风险预测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保障民营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转。首先,要建立起风险预警机制,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专家小组,主要负责本企业风险管理的相关事项。其次,实行风险分类管理,按照民营企业运营风险的类型,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一旦出现问题,及时有效地进行化解,提升民营企业风险防控能力。最后,把控风险关键点,民营企业要根据自身经营业务的实际状况,对关键性业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结合民营企业常见风险类型,深入挖掘关键风险点,制定相对应的风险防控措施,一旦出现风险,能及时进行补救和完善,提升风险防控的针对性,全面提升民营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四)搭建起高效的沟通交流平台
民营企业根据财务管理工作实际,细化信息系统中的各项数据内容,在高度集成管理的前提下,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实时共享,加快数据更新和传递的速度,确保内部信息交流的顺畅性和及时性。同时,各部门在实现数据信息实时共享的同时也要关注本部门各项数据的安全性,做好有效数据信息的筛选和上传,不断提升内部数据信息的使用效率。此外,还要形成专门的信息投诉模块,主要针对本企业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信息泄露行为进行控制管理,加强内部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从而提升内控管理的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要想全面提升内控管理水平和质量,就需要从内控制度、监督、信息沟通、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建立起完善的内控管理机制,将内部监督管理渗透到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实现动态化、实时化的监督管控。同时,还要建立起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合理规避和防控风险,确保民营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平稳进行,搭建有效的内部信息沟通系统,加快内部信息的传递和更新,增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性,不断优化内控管理体系,形成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内生力,逐步实现民营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永洪.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J].全国流通经济,2019(15):46-47.
[2]张俊.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9(14):106-107.
[3]张火根.民营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20):55-56.
作者简介:
文茜,重庆市中鼎税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