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师生共创”模式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索与研究

2019-09-10 07:22杨涛卢汝梅
高教学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中药学创新能力

杨涛 卢汝梅

摘  要:文章简要阐述了现今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师生共创”策略模式。从“师生共创”的基本点出发,为有效提高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提供潜在可行的改革模式,促进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进程。

关键词:中药学;师生共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2-0036-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rrently exis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is paper we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co-cre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explore its rational applic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rough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 propose an optimal schem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deas and enhancement of training level of graduate stud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er-student co-creation; creativity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部署,中药学可谓迎来了发展新时机,中药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中药学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夯实基础。培养中药学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体现在中药学的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中药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根本。因此,具备高水平的创新能力的中药学研究生在未来的中药学事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中起着引领作用。本文结合现有的中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困境,对如何构建基于师生共创策略下的中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现今中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困境

近年来,中药学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与模式是各大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所在,旨在提高中药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中药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国之栋梁。然而,在这一培养改革的过程中,中药学研究生的培养逐渐显现了其固有弊端,如:中药学研究生管理体制不合理、传统的教师为主体教育模式使学生自我角色定位不清、长期应试教育下的“接受、理解、掌握知识与研究”的思维框架使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欠缺等。其具体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一)教育观念的禁锢是影响中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在因素

长期以来,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主要通過研究生的专业知识的教育以及科研创新型实验而开展。与培养目标相违背的是,现今大部分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主要采取传统的培养模式与观念,其在整个教与学过程中,往往采取“灌输式”教学,以老师为主体,由老师指导与引领研究生学习知识并进行科研创新实验,在此过程中研究生始终为被动者,在老师的推动下缓慢前进。我国高校大部分中药学专业研究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的影响,适应于以老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仍以依赖性接受、理解和掌握现成知识为主,缺乏用批判的眼光对老师教授内容、文献、学术报告等所提及的专业知识提出问题的能力[1],其科研创新思维大大被禁锢,科研创新视野被局限,科研创新能力也无从提高;而部分老师忽视教学任务而专注于科研创新,课堂上传授的专业知识过于陈旧与死板,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与前沿性,既无法及时将中药学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成果与研究生共同分享与讨论,也缺乏一定的耐心去解答与指导研究生在学习以及科研创新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从长远角度而言,其无法为研究生科研创新型实验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建议[2]。受传统教育观念“重课内、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的影响,大部分中药学研究生缺乏实验技能和科研经验,没能接受严禁的科研逻辑训练,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高层次水平的创新型人才的实际需求[3]。

(二)科研平台的水平是影响中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外在条件

高层次水平的具有良好科研创新能力的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必须充分把握好中药学的专业知识与特征、扎实掌握中药学的思想和精髓,并在一定的科研经费/项目的支持下,依托当代先进的中药学研究相关科研仪器设备开展科研创新型实验,方可在科学技术快速创新与发展的时代为传统的中药学专业提供创新与产业化的可能。而对于部分中药学院校而言,专门购置部分大型科研创新型仪器,如:质谱仪器、核磁共振仪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设备等设备具有一定的难度,仿真生产线的搭建往往需要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的经费,而且维持这些设备的费用及其检修也是一笔大开支。因此,科研平台的落后程度大大阻碍了部分高校中药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从中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规模较大的中药企业会引进科研创新型实验所需的最先进实验设备和创造最适宜实验环境。而大部分高校仍处于“闭关锁国”的培养模式中,缺乏搭建“产学研”校企合作的科研创新平台,缺乏创造中药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氛围与条件。

(三)培养机制的完善是影响中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驱动因素

现今的中药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大多忽视了中药学学科主体思想的把握,尤其是随着学科发展评估体系的不平衡性、高校研究生扩招、高校“重科研,轻教育”的主流趋势致使很多研究生培养单位以及研究生导师过度重视对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等硬性指标的追求,长期忽视教学重要性严重动摇了中药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质量的核心地位。此外,部分高校没有明确公正的研究生奖助学金评选的细则与规范,使得研究生在专注于科研创新实验的同时,还需要焦虑于其的日常生活的维持。甚至,部分研究生在科研创新上取得突破性成果时,不能及时得到院校、老师的奖励与肯定,大大打击了其科研创新的热情。因此,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中药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思维的提高起驱动性作用。

二、“师生共创”策略在中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中的意义

“师生共创”策略是中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师生平等交流、共同合作、共同创新并将创新成果产业化、临床应用化的高效科研创新培养模式,其“师”指的是包含授课教师、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培养单位、高校在内的一切师资。在师生共创的新模式背景下,一方面,中药学研究生可正确定位自己在科研创新过程中的角色,不再完全依赖于导师,充分发散自身科研创新思维,并将可行性科研创新观點应用于科研实验中,在科研实践中提高自身科研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其可虚心听从导师的指导,尊重老师的意见与建议,集思广益,共创突破性科研成果;另一方面,导师在科研项目中充当重要角色,在允许中药学研究生科研创新上充分自主的同时,也需要与所指导的中药学研究生加强沟通与联系,与中药学研究生共同解决研究进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其科研实验开展,启发并引导学生致力于科研创新。

三、“师生共创”策略在指导中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与探析

“师生共创”策略的提出有效地改变“教师为主体”的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式的禁锢,引领师生平等交流、共同创新的新趋势。中药学研究生传统的培养模式是老师将知识带给学生,而“师生共创”策略下的培养模式是老师将学生引领到新的知识领域,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合适的机遇,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前沿知识,激发思维碰撞火花,从而切实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与思维。

(一)完善课程体系

1. 开设科研文献分享与研讨课程,培养中药学研究生的创新辩证性思维

著名教育学家钱伟长曾曰:“大学本科教育是把一个需要教师才能获得知识的人,培养成为一个即使不需要教师也能获得知识的人;研究生教育则必须从一个被动地把成熟东西放在书本上教你的过程,变成在导师指导下,探索学习与研究的过程”[4]。现今大部分药学研究生仍处于“不教不会,一教就会”的被动模式,各大高校应该充分依托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在中药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中,开展文献分享与研讨课程,该类课程不能只对硕士一年级学生开放,还应贯穿研究生各个年级的研究学习之中。文献研讨课程一来可以督促中药学研究生及时查阅前沿文献,了解科研发展,拓宽科研知识背景;二来可以在文献分享与研讨过程中,与老师同学们分享观点、提出疑惑、启发创新,进而获得更专业、更有效的指导与帮助,在分享与研讨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自身的辩证性思维,提高中药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在科研文献分享与研讨课程中,老师在课程中起引导作用,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模式。该课程对该专业全体研究生开放,课程老师有计划地布置给研究生相应的选题,研究生利用课余时间围绕所布置的选题进行独立查阅文献,通过对由早及近的文献的阅读、钻研。课程教师选择准备充分的中药学研究生上台讲解自己通过研读文献对这一课题的认识与分享当前研究前沿情况,在此过程中开展集体讨论,师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困惑,发表自己的观点。在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产生问题”的循环过程中[5],把学习与思考的主体交由学生,有效地培养中药学研究生的创新辩证性思维,拓宽研究生的知识视野,在独立思考与讨论的基础上,研究生们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生,摒弃固有的“全盘接受”的思维。课程老师在课堂中也积极参与讨论与点评,实现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创新,成为名副其实的导师。

2. 学科交叉渗透,提升中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

随着科学社会的迅猛发展,在科研过程中学科之间的交叉与综合已成为必然的趋势,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正经历着由“经典的分门别类”向“学科交叉与综合”转变。与中药学学科交叉的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生的新兴交叉学科的涌现对当代中药学研究生的要求大大提高,中药学研究生仅有不断拓宽相应的知识背景,才能满足当代科研创新的需求,切实提高创新思维。因此,各大高校在培养中药学研究生的过程中,要致力于搭建宽领域的科研学术交流平台,打破专业与研究领域的界限,促进不同学科知识与观点间的项目交叉与渗透,有效地丰富中药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思维与视野。与此同时,中药学研究生的导师应鼓励其研究生积极参与交叉型学科学术交流会议、学术报告、学术讲座等,积极引导研究生“走出去,引进来”的学科碰撞,通过多维度的学习与交流,把不同学科间的创新思维与创新点交叉融合,为其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6]此外,中药学研究生导师可有意识地选择具有跨学科的专业背景的研究生来充实课题组中研究生的科研创新的基本知识的累积,有利于课题组内中药学研究生科研创新研究的多维度开展。传统意义上的学科内涵已经不足以描述当代的中药学,它已经集中药复方研究、中药合成、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药提取、中药资源开发、药物分析等多领域的基础知识于一体,需要跨学科背景的研究生依靠其原有的知识背景来共创创新科研成果。与此同时,交叉学科论坛的创建也尤为重要,该平台的创建为学科研究前沿的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适当建立跨学科交流机制,以满足不同的学科背景的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该范围不仅包括跨学科的师生之间,还包括跨学科的不同专业背景的导师之间、研究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通过不同学科背景以及所了解的不同的前沿科研创新成果,无私分享与双向交流可以促进相互交流,并碰撞出一定的思维火花,进而有新的科研创新思维、科研创新想法和新的科研创新方式。

3. 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不断求知的热情

当前高校在教育改革过程中“重科研,轻教学”的做法已经屡见不鲜,其决定了部分中药学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急剧下降。而其问题主要集中在任课老师教学经验不丰富、备课不充分、重视程度低、课程要求过松、教学技能有待提高等,导致中药学研究生对专业课程的重视程度大大下降,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望受到大大抑制。因此,中药学课程的任课老师亟需采取措施、紧跟科研前沿,专注教学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让研究生们上课的同时能有所收获,为其科研创新实验的进展储蓄必要的基础知识。

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体现在丰富教学方式与内容,选定特定的课程负责人,其引领任课老师积极尝试新型教学模式,如:案例分析、专题报告、“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观光学习等;改变传统的教授式教学,应用探究式、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课堂教学方式,实现“以研讨为主、讲授为辅”的教学思想。与此同时,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与科学性,学生时刻注重学习与思考的融合,摒弃不加思考全盘接受老师所教的知识的错误学习习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与渠道,通过特定的课程学习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利用互联网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方便性,为研究生及时掌握前沿专业知识、了解专业发展新动向以及浏览科研新成果提供便捷交流性平台,从而更好地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创新热情,切实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高校应加强课程教学管理与评价监督,以评价确保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不断健全中药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完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反馈机制,以多维度视角对专业课程开展教学质量评价,了解研究生对课程的满意程度,如实反馈评价结果并采取一定措施,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完善科研创新平台

对于中药学研究生而言,科研创新实验是其学以致用、创新研究的媒介。现今部分高校中药学科研创新仪器、经费不足等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在“师生共创”策略背景下,高校应该致力于研究生科研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完善。

中药学研究生可充分利用中药企业的优势,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中药学专业是一门注重操作性的专业,其创新型实验的进行需要相应的大型设备及其环境的辅助。中药学研究生老师可以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具有“产学研”合作关系的中药企业的实习项目中,走出实验室,深入生产实际中体会中药学科研创新的意义所在,借助企业的先进仪器设備和适宜的实验环境进行创新。此外,重要生产企业的一线需求有效驱动中药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质量的提高。高校内的老师专注于中药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以及中药学的学术研究,与科研实际产业化实践仍具有一定的差距。中药企业中从事技术研究开发的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当前中药产业化研究的瓶颈所在,其亦为科研创新的驱动力所在,但受限于其专业知识,问题的发现由于问题的解决不能有效衔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优势,让中药学研究生参与“产学研”课题中,切实培养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科研创新的热情。

高校应提供一定的经费及项目平台,积极研究生申报科研项目,如:研究生专项科研训练项目、创新创业课题训练,鼓励研究生在科研创新、创业项目中基于自身的创新想法设计实验方式并与导师共同探讨、共同完成创新项目,以“师生共创”策略推动项目的申报——执行——结题。显而可见,以项目驱动科学研究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为研究生创新型研究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可以为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提供真实存在的平台,进而促使中药学专业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大大提高。

(三)规范化研究生培养机制

“师生共创”策略对中药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改革不仅体现在课程与科研上,还应体现在师生共同改革、共同完善、共同创造高质量科研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和对应的科研创新能力激励与资助制度。

研究生作为低收入人群,欲潜心科研,必免其生活忧虑。高校老师可以热心为研究生争取一定的奖助体系,积极参与构建学校、学院、“产学研”合作企业等全方位资助、奖励保障体系,公平、公正、鼓舞性的各类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审制度的完善,各类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科研创新奖励的强化对中药学研究生有极其重要的激励作用。巧妙借助研究生助教、助管等勤工俭学的职位,让中药学研究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一定的自主,公平公正地扩大研究生奖助学金的覆盖程度,以保障研究生的正常科研生活,进而促进其科研创新实验的开展。此外,中药学研究生应加大资助力度,肯定研究生的努力与付出,关心研究生的科研之外的困难,在必要时给予一定的资助,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资助研究生,以全方位、多元资助保障体系来确保研究生免于经济困扰。

在中药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上,高校与导师应完善在学生培养质量与职业发展质量并重的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质量评价体系,其包括以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科研成果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的衡量指标,让具备高的科研创新能力的中药学研究生成为符合当代中药学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四、结束语

中药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我国中药学事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中起决定性作用,其也肩负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特殊而重要的历史使命。“师生共创”策略为中药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行性的模式,为进一步切实提高中药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高层次水平的中药学专业人才奠定了夯实基础。因此,我们应该深化中药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用于迎接时代发展的挑战,巧妙利用当前政治背景下的中药学发展重要性,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中药学专业人才,为中医药科学化、前沿化、现代化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何德忠,方祯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1:28-30.

[2]王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江苏高教,2004,9:124-128.

[3]周红康.双导师制: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新机制[J].江苏高教,2006,5:91-93.

[4]叶志明.开设文献阅读研讨课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7:33-36.

[5]应义斌,曾超.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高教探索,2003,3:31-32.

[6]苏宁,陈群.多学科交叉碰撞提升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新途径[J].中国健康月刊,2010,29(3):98-99.

猜你喜欢
中药学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研协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中药房药师如何开展优质中药学服务
浅谈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研究
农业院校《中药学》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探索
综合性高校《中药学》PBL教学模式探讨
《中药学》课程的教学体会
中药学专业药事管理学多样化授课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