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价格如今已成为人们的“心痛”。
据农业农村部2019年第21周(5月20日至5月26日)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动态显示,重点监测的7种水果周均价每公斤7.93元,环比上涨5%,同比高出43.4%。
对于不少人而言,“吃不起水果”此前只是一个笑话式的自嘲,如今却成为现实。而与此同时,水果批发商们的日子也开始陷入困境。
老人为低价买“烂”苹果
记者在北京新发地市场注意到,梨、桃子、荔枝等水果价格均比以往涨了不少,尤其是苹果的批发价,从去年的每斤5元涨到了今年的每斤7元,一箱合计为210元。
水果批发商周驻强对记者解释,各地的苹果在今年均卖到约每斤8元,价格出现明显涨价趨势。
诸多消费者对记者表示,宁愿多走几公里的路,来批发市场“囤货”,也不去超市买“天价”水果。
一位60岁的老人告诉记者,家里有两个孙子正在长身体,每天都要吃苹果补充维生素,多备几箱以防它又涨价。在她和周驻强软磨硬泡后,最终以每斤6.5元的价格,达成交易。
另一位年龄相仿的老人则以每斤3元的价格,在周驻强手上买下一箩筐“烂”苹果。他眯着眼笑着说:“能吃上这个价位的苹果不容易,老人嘛,不追求太多,把苹果‘烂’的地方削掉,榨果汁也是可以的。”
在这场“水果争战”中,焦灼的远不止消费者和批发商们,背后还有更多的人。
“另谋出路”的水果摊老板和水果商
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一处偏僻的巷口,59岁的水果摊老板李国福决定把三轮车上剩余的水果打包好,准备撤离。面对着这条陪伴了他几年的街道,他的表情显得颇为忧伤。
几年前,他与几个同行推着装满水果的三轮车,每天一同汇集在这里。然而,在不久前,同行们都以转行为由集体撤退,落下李国福孤身一人。
“水果摊主要依靠差价赚钱,之前约每斤两元批发来的水果,我可以卖到约每斤5元,利润大概在50%左右,收入很乐观。现在大部分水果的价格以1倍多的速度增涨,更别说‘稀有’的苹果和梨,压根不敢进货。我从中间商进价都约每斤7元,就算一分不赚按进货价格卖,也不一定有消费者愿意买单。再加上水果有保鲜期,短时间卖不出去就会全部浪费。”李国福告诉记者。
水果价格大幅度攀升,让李国福无利可图。他再三斟酌后,决定离开北京,重返老家做生意。
面临困境的不只有李国福。山东省果农梁田目前在青岛开了一家水果商店,他对记者抱怨,在水果市场摸爬滚打20多年的他越来越找不到方向,收入也越来越不稳定,这让他感到身心疲惫。
他告诉记者,他正在寻找新的出路。
80元每箱的梨涨到228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消费者对超市里卖的水果,直呼买不起。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口中“贵得离谱”的水果,并非是奇珍异果,而是往日里常见的苹果和梨。
郑文嘉在北京望京地区一栋写字楼上班,平时下班后,她都会在马路边的水果摊和邻近的超市,买上她爱吃的苹果和梨,但近日她惊讶地发现,苹果和梨逐渐在货架上消失了。
一家超市老板对此解释说,往年进价80元每箱的梨,如今228元每箱,进了也没有消费者愿意购买,所以他干脆放弃了。据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下称“果品协会”)价格监测数据显示,自5月份起,梨的价格一路飙升,几乎一天一个价。其中,皇冠梨、酥梨、鸭梨、库尔勒香梨环比上涨分别为48.43%、30.74%、25.78%、25.78%。而往年同时段约每斤2元的苹果,也涨到每斤10多元,这上涨的幅度不免令人咋舌。
水果为何变成“奢侈果”
一时间,常见水果变成了“奢侈果”。造成这种情况的出现,业界普遍认为,一部分源于气候因素。今年以来整体气温偏低,导致多个产地的果树受到影响。苹果和梨等水果平均减产45%左右,其中,山西、陕西等部分地区,减产量高达70%。
相比国产水果,进口水果如澳洲车厘子、越南橙子等,其进口额仍保持连年增长。
据《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8年至2019)》报告显示,去年我国进口水果8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5%。“部分进口水果的价格,要比国产水果的价格高很多,这些高价水果也无疑助推了国内水果价格的‘水涨船高’。”一位进口水果批发商判断。
线下水果卖得贵,线上情况又如何?
记者登录拼多多、贝店生鲜平台,以富士苹果为例进行价格对比发现,截至发稿前,富士苹果在贝店生鲜上出售的价格均为每斤10元左右,直逼超市零售价;拼多多出售的富士苹果,价格均为每斤5元左右,与市场批发价大同小异。
而生鲜平台积极入市也为水果涨价添了“一把火”。
对于水果价格接下来的走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对外公开表示,鲜果价格上涨是受极端天气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这种季节性的短期冲击不具有持续性,鲜果价格上涨不会持续在高位。总体看通胀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物价平稳有坚实的基础。
(本稿综合《人民日报》《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