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
摘要:《辛德勒的名单》作为电影史上一部杰出的作品,在各个方面都有不过时的优点。例如对主人公辛德勒这一角色的刻画,直到今天依然是不可超越的。随着战事的发展,商人辛德勒人性逐渐变化。本文将针对辛德勒这一人物结合故事情节探讨其人性的复杂演变。
关键词:辛德勒;人性;演变
德国纳粹对犹太族进行种族灭绝式屠杀背景下,衍生了很多典型人物。辛德勒则是其中一个弧形人物。《辛德勒的名单》这部影片结构缜密,剧情层层铺垫,展现了一个在战争时代,完成自我冲突、蜕变、救赎的英雄人物——辛德勒。
一、战争时期:唯物质的商人辛德勒
影片第一幕,即开端。辛德勒以一个唯物质的商人身份入场。战争初期,德军在两周内攻占波兰,随即下令清洗犹太族。这时,从家乡来到波兰的企业家辛德勒动了发战争财的想法。影片从开始使用各种技巧表现其商人本质:挑选袖扣、取出现金与手表、将纳粹党徽刻在西服上。这一系列特写镜头虽没出现辛德勒的脸,但鲜活表现了这一个纳粹党员的身份与性格——他精装打扮,必要出入高贵场合。果然下一个场景即是他进入宴会,随即带出他接近纳粹军官的一场戏。另外,他还通过别人去往教堂与犹太人交易华贵的大领白衬衣,这一系列事件都将他的商人本质表现出来。
辛德勒是一个很有谋略的商人,他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战争财富的领取,他利用动荡的战争趋势,通过大量的金钱、物质、美女以及红酒打通纳粹高层的关系,招聘到不用发放工资的犹太人做他的免费劳动力。他只在乎他的生意,根本不在乎犹太人的生死。影片紧接着用一个事件引出故事的鸿沟。工厂里的独臂技师前去感谢他的录用,他表面热情回应,私下却质问秘书独臂老人有什么用,甚至在纳粹枪杀独臂老人后前驱索要赔偿。可见此时的他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但见证了纳粹的凶残后,他也陷入了人生的鸿沟,人性开始萌发,不过处于欲望与人性难以抉择的阶段。
二、战争严峻期:在物质与道德间谋求平衡的辛德勒
影片发展到第二幕,即纳粹开始大规模掠杀犹太族,辛德勒萌发的人性开始被不断激发。这里不得不提的一场戏就是他以上帝视角亲眼目睹屠杀。影片采用“布莱希特间离理论”将辛德勒安置在上帝视角端,强烈激发了辛德勒的人性。辛德勒看到那样一个红衣女孩出现在黑白人群中,她逃避、躲藏,代表的是微弱的“希望”,可这一丝希望最终也被纳粹士兵一通乱弹打死,毁灭在抬出来的尸体上。这种荒诞派超现实主义手法的表现不仅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也为辛德勒的转变做了铺垫。
此时影片已经进入了发展阶段。犹太人被纳粹集中到劳动营,暴力的士兵阿蒙选择信仰,不断通过枪杀维护自己的信仰。而此时的辛德勒已开始动摇,企图寻求物质和道德间的平衡。例如当一犹太女人找到他祈求他救下自己的父母时,他因这两条生命对自己无用拒绝了,但还是返回救回那对夫妻。又如他借着酒意劝服阿蒙遵循人性。这一件件事推动着他最后的救赎,不过此时的他仍看重工厂的利益,便在犹太工人与党卫军之间游刃有余的行进,即使他对纳粹的贪婪与杀戮心存不满,但他仍带着巨大的纳粹徽章,开着豪华轿车,给阿蒙这个狂人送高档白兰地,也仍会在犹太人结婚、阿蒙暴打海伦时独自享受安宁。这三个平行事件的交叉剪辑很有力地表现了他与纳粹不同,但又与犹太人的救世主这一身份相差甚远。
三、战争尾期:人性升华、自我救赎的辛德勒
当故事发展到第三幕,纳粹开始推动“最终解决方案”,意在全面、系统化地执行灭绝計划。此时的辛德勒内心的人性已经被全部激发,他已经舍弃了自己一直追寻的平衡,人类的同情压倒了商业利润,辛德勒从只考虑自己的利益的商人变成犹太人的救世主。
当埃玛利亚倒闭后,犹太种族被宣布要集体重新安置,辛德勒想方设法建立新工厂并拯救了1100人的生命。他倾家荡产地养育这些人,这最后一幕其实是从他用水浇灌火车里喘不过气的犹太人开始的,这时候的纳粹一族已经发现了辛德勒的不对劲,聪明的阿蒙也明白了在物质和人性之间,辛德勒选择了人性。但是他抛弃了人性,选择了信仰,这也为后面辛德勒坚持要带走海伦做铺垫。
最后一幕的危机来自开错车的事件,三百名女工被送往奥斯维辛,辛德勒竭力拯救她们,此时的他完成了自我救赎。
战争结束的前一夜,辛德勒再一次站在上帝的位置,这一次,他不再是袖手旁观的纳粹党员,而是一个生命的拯救者。他懊悔过往没能多救下一条生命,他对犹太人感到抱歉。
但正如犹太人的行动,这个人性在物质中迷失又复苏最终升华的英雄得到了赞誉:Whoever saves one life,saves the world ent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