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守护夜空中最亮的“星”

2019-09-10 07:22:44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24期
关键词:大管家科技人员测控

前不久,我国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托举的最新一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腾空而起,直刺天际。而此时,在渐入初夏的三秦大地、阳光明媚的东南鹭岛,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布点全国各测控站点的科技人员正紧盯着屏幕的遥测数据——卫星上了天,就由他们“接管”。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华山”总调度蒙康告诉记者,卫星上天后,还不能立刻脱离地面测控人员的“襁褓”。未来的一周里,卫星经过4次变轨、完成定点后,才可以转入长期管理阶段,并开展正常导航服务。

正如卫星入轨后仍旧不能放松的坚守——19年来,这群“牧星人”守护中国精度,道阻且长,鲜为人知。

2007年年初,我国北斗试验系统第四颗卫星发射,但刚刚发射升空,这颗北斗就出现故障——连续17天接收不到下行信号。

面对濒临报废的北斗,以李恒年为首的“牧星人”紧急抢救,60天后卫星终于恢复正常。

事实上,对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颗卫星而言,大型故障都鲜有发生,但“小灾小病”却是家常便饭。

作为我国组建最早、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在轨航天器管理中心,西安卫星測控中心航天器长期管理部的科技人员,不仅要每天24个小时不间断地对在轨的北斗导航卫星进行日常测控管理,还要对复杂太空环境下的北斗卫星进行诊断维修。

也因此,他们被称作“卫星大管家”——正是他们夜以继日的守护,“中国北斗”才得以闪耀星空18年。

2018年11月,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即将建成之际,这些“卫星大管家”就花费20天的时间,为在轨运行的北斗导航卫星逐个“体检”,为每颗卫星建立健康检査明细表,检查卫星周期重点遥测参数,总结卫星以往异常特点,分析卫星载荷故障影响,最终形成健康检查分析报告。

截至目前,我国已发射北斗卫星45颗,天上的“北斗”在组网,地面上的“北斗守护者”也编织了一张大网。

作为北斗导航地面运控系统的南部支点,代号“天涯”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三亚某地面站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数个地面站,担负着北斗卫星初始导航数据收发与处理的重任,其运行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导航系统的服务精度。

自2012年12月27日北斗二号区域导航系统正式为亚太地区提供服务以来,这一地面站就为该系统的稳定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其背后所依靠的,正是一大批扎根天涯、以站为家的“北斗人”的无私奉献。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大厅屏幕上的数字在提醒着人们,从北斗二号正式组网到今年6月3日,该系统为亚太地区连续服务了整整2349天。

这也意味着,作为“牧星人”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也为之坚守了2349天。    (摘自《中国青年报》)

猜你喜欢
大管家科技人员测控
特朗普集团“财务大管家”认罪
环球时报(2022-08-20)2022-08-20 15:14:13
项目“大管家”
先锋(2022年9期)2022-05-30 10:48:04
《测控电路》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电子测试(2018年22期)2018-12-19 05:12:58
两位“大管家”都要自动化
基于现代测控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他是红军“大管家”,给主席送过救命粮
南方周末(2016-10-06)2016-10-06 10:16:10
向着新航程进发——远望7号测控船首航记录
太空探索(2016年12期)2016-07-18 11:13:43
制造业企业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如何提高基层科技人员撰写田间试验报告的水平
现代农业(2015年3期)2015-02-28 18:40:37
基于USB2.0协议的通用测控通信接口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