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祖精神文化的发掘与传承:学做好人

2019-09-10 07:22:44袁成
教育家 2019年26期
关键词:学堂学问情怀

袁成

1946年,为弘扬抗日爱国将领、一代大儒宗师伍观淇(字庸伯)先生热爱乡梓之精神,我校第一届董事会创办了私立庸伯中学,即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的前身。校祖伍观淇“先生之风,山高水长”。73年来,六十五中人追寻先生之足迹,学习先生之好学精神,弘扬先生之爱国情怀,笃学先生之为人品格,学做人,学做好人,成为人之为人的追求从未停止。

做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的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时年五十有二的伍观淇,临危受命,担任抗日游击队司令,带领同志们展开了为期七年的游击战。他“料敌如神”,成功指挥了江高阻击战,书写了广东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我们应当把个人追求与中国梦的实现自觉地结合起来。自骑楼蜿蜒而出的爱国西路,经学校门前沿流溪河边而行不足千米之长,是广州人抵御外侮爱国图强永恒的精神记忆,篆刻在校门墙内侧的“献身”、钟楼上的“为国成才”,历经七秩,已然成为六十五中人的自觉追求、精神内核与文化基因。

做一个有大爱的人。伍观淇先生学成后,回到家乡禺北,在南浦村办起了第一间小学——慎修学校。他将自己仅有的积蓄投给学校做经费,并常年资助贫苦学生。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世界上一些欠发达国家和战乱地区,仍有很多人处于极端贫困状态。我校涵养师生悲天悯人的情怀,培育其大爱精神,使之积极投入到战胜疾病、饥饿、自然灾害与争取人类和平的伟大事业中,尽最大努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做一个有大学问的人。伍观淇先生先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两广高等学堂、广州将弁学堂和保定军校。将弁学堂创始人周善培先生曾言:“伍观淇为第一好学生。”尔后,伍先生专攻儒学研究,其学术造诣精深,对儒学的贡献足以补宋儒、明儒之所未及者。梁漱溟先生评价说:“伍先生的学问功夫是真正的、彻底的儒家,他把儒家的路子走得最正确,我没有看见第二个。”学生者,当以伍先生为楷模,刻苦钻研、孜孜以求,探求科学之未知,成为卓越的学习者。

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伍观淇先生一生力行“言忠信,行笃敬”,终成为受人敬佩与景仰的一代宗师、一位好官、一个好人。陆军大学毕业后,伍观淇任参谋某部科长,袁世凯想称帝,北京各府官员纷纷上书“劝进”,且亲笔签名以表拥护。但伍观淇先生拒绝签名,他说:“我一定要认为我签名的是对的,我才能签名。”“不妄没于势力,不诱惑于事态,心有长城,能挡狂澜万丈。”这就是我们的校祖伍观淇先生,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好人,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做一个生命上自主自如的人。“吃饭好好吃,睡觉好好睡,走路好好走,说话好好说,如此之谓‘敬’。敬则不苟偷,不放肆。敬则心在腔子里。敬则不逐物,亦不遗物。由敬而慎,以入于独,此伍先生之学也。”梁漱溟说:“伍观淇提得起,放得下,普通人提不起,放不下。他是真正能够在他的生命上自主自如。这个学问不是书本上的学问,不是随便讲一讲、说一说的学问,这是孔子的生活之学。”师生需做生活的强者,做命运的主宰者。“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学校文化的挖掘、整理与传承,是对学校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回应。我校师生将始终传承校祖伍观淇之精神,认识自己,学做人,学做好人,成为人之为人。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

責任编辑:李香玉

猜你喜欢
学堂学问情怀
古稀之年上学堂
比多少的学问
赣鄱情怀
心声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 01:56:08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12
“一”的学问
鸡叫的学问
军事文摘(2018年24期)2018-12-26 00:58:26
“贴秋膘”不等于吃肉,秋冬进补有学问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4:16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娃娃画报(2015年6期)2015-07-30 04:48:07
宝宝国学堂
娃娃画报(2014年5期)2014-07-31 08: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