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小学生信息素养,从何处发力?

2019-09-10 07:22李香玉
教育家 2019年26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素养信息

李香玉

比尔·盖茨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每天清晨当你醒来时,都会为技术进步及其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改进而激动不已。”的确,互联网、智能手机、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的普及,令人们生活在同一个“数字地球”。信息素养越来越成为每个社会成员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网络信息世界既光鲜亮丽,又陷阱丛生。提升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该从何处发力?如何帮助他们用好网络信息这把“双刃剑”?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黄荣怀教授。

信息素养教育,教师先补这堂课

记者:信息素养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信息素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黄荣怀:信息素养是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养成,且面向未来生存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按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最新标准的界定,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四个方面: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

其中,信息意识主要体现为对信息的敏感性、对信息准确性的甄别能力与对信息隐私和安全保护的自觉性;计算思维体现为自觉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方法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包括适应数字化环境、利用数字化资源和工具,提升终身学习的能力,开展创新和协同创新等;信息社会责任包括在进行相关信息活动时自觉遵守相关法律、道德伦理,对国家、社会、他人能负责任地行动。

记者:今年3月,教育部公布《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其中提到将实施学生信息素养培育行动。学校层面该如何稳步落实这项工作?

黄荣怀:在中小学阶段落实信息素养培育的主要途径依然是课堂和学校,可从以下三方面推进——

首先,转变理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目前学校的关注重点仍然是那些在升学考试中占比较大的课程,对信息技术课程或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使得信息技术课程无力承担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责。然而,推进信息素养教育的落实,首要就是落实到每一节信息技术课程中,这就需要学校改变理念,给予信息技术课程以足够重视,加大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力度。

其次,推进信息素养培育的环境建设,包括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推进,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使得面向学生的信息素养培育工作有良好的可实施的环境,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之外也能获得信息素养教育。

最后,还要大力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师是真正在课堂上落实信息素养教育的践行者,只有他们具备了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因为信息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还有意识、习惯、责任与情感等方面的要求,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中用身体力行的示范影响学生。

用好信息网络这把“双刃剑”

记者:学校应如何帮助中小学生扣好应用信息技术的“第一粒扣子”?

黄荣怀:帮助中小学生扣好应用信息技术的“第一粒扣子”确实很重要,影响着学生后续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更影响着他们对信息技术价值的认知。任何技术对于教育和中小学生而言都是“双刃剑”,在智能时代来临之际,我们既需关注中小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更要关注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

人们应用信息技術,首先是因为体会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价值,因此,学校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感悟到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科研等方面的作用。例如,通过各种实际案例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价值产生认同感,从而理解其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形成健康良好应用信息技术的理念与行为。在培育学生信息素养时,需要谨防网络中的不良信息,提升未来数字公民进行信息判断的能力,尊重隐私,确保透明而合乎伦理地使用数据。

记者:家庭和社会层面在提升青少年的信息素养方面该做些什么?

黄荣怀:家庭和社会也是学生获得信息素养的重要来源。现在,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设备,如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各种智能家电设备在家庭中普遍存在,家庭联网也已经非常普及。如此一来,督导孩子在家中健康应用信息技术,成为家庭的重要职责。从信息内容到信息行为习惯等方面,父母都应该担负起引导者、监督者的责任,为孩子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做好示范。

社会在提升青少年信息素养方面应该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尤其是网络环境。如今,低俗、欺诈、反动等各种不良信息在网络环境中还时有传播,全社会都应参与到净化网络环境的行动中,为青少年养成信息素养营造绿色空间。

理性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共生

记者:5月16日,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在北京开幕。本次大会的主题是“规划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引领与跨越”。您认为在智能时代,该如何踏踏实实走好未来智能教育发展之路?

黄荣怀:第一,完善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基础设施,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智慧学习环境。在利用人工智能促进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教学逻辑自洽、学习资源匹配、学习反馈及时、学习体验丰富、教学工具便利。

第二,转变教师的角色,提升教师利用人工智能改善学习和教学的能力,可分为四个阶段:了解基本的人工智能知识和原理;利用人工智能学习本学科的知识和教学的能力;利用人工智能开展教学,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能将自身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学习和教学的经验推广给学生及社会。

第三,加强人工智能融入教育的研究。例如:研究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策略、标准规范,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环境、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管理、教育评价、教育科研等的融合路径和方法,总结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的案例等。

第四,发展人工智能文化。例如:建立人工智能科普基地,为普及人工智能知识发挥示范作用;鼓励科技人员和各级教师进行人工智能科普创作,支持出版人工智能科普作品,广泛传播与普及人工智能知识;举办各类人工智能科技竞赛和夏令营、冬令营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智能技术的兴趣。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素养信息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数读人工智能
订阅信息
下一幕,人工智能!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