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构建以及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是保障单位各项工作稳定开展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基于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内部控制,从内控核心(财务内控)入手提升整个内部控制的水平。现阶段,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
一、引言
为了充分提升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力度,国家相关部门对此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有利于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建立以及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单位各项财务行为的合法性、财务的安全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为其他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越规范的财务制度不仅可以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而且还可以有效防止财务风险的出现。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度有待提升
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进而导致不够重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其普遍的观点是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仅仅只是形式上的问题,其本质也仅仅属于财务部门自身范围之内的事,是否需要建立制度以及做到严格执行,基本都不重要。此外,也有相关工作人员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自国家的拨款,其财务管理其实也会受到上级的管理,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单位内部财务工作只需要按时做好编制预算以及按期使用相关经费即可。基于认识方面的不足,使得财务内部控制长期以来处于边缘位置,进而影响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内控制度有待完善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并提升财务管理的有效性,我國财政部门对此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内控的规定。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完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部分单位虽然有内控制度,但是未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以至于实践性、操作性不强:部分单位会通过预算来代替内控:还有部分单位虽然有着比较完善的内控制度,但是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或者是应付相关检查,其内控约束力难以体现。
(三)预算管理科学性有待提升
在开展财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预算情况,对相关资金进行合理规划以及应用。基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部分单位的预算管理基本流于形式,未设置科学的预算编制流程以及监控体系,以至于预算管理缺乏科学性,对实际操作没有实质性作用。例如,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单位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调,难以从整体上对数据进行准确把握,最终做出来的预算与实际情况脱离,难以实现预期目标,也就会影响到资金使用效果。
(四)固定资产管理力度有待提升
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中,固定资产管理属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因为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加之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致使单位固定资产在分配方面不够合理,存在随意购置、盲目购置以及重复购置等问题。同时,相关人员在购置方面比较重视,但是却忽略了后续管理,进而导致部分固定资产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还有一部分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未能达到预期所设置的标准,其浪费现象比较突出:也有部分固定资产早已经废弃,然而因为报废的手续不够完善,存在长期挂账、无人过问以及难以核销等问题:还有一些小型的固定资产,由于后期管理不够健全,存在个人长期占用的问题,致使国家财产流失。
(五)内部审计监督力度有待强化
现阶段,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均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基本是由单位财务人员进行兼职,其独立性不足;同时,因为内部控制审计制度不够完善,所以监督通常集中在一些普通的经济事项考评方面,而忽视了财务内控制度完善的考核,致使监督力度不足,未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整体水平。
三、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建议
(一)不断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实现高度重视
人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践行者,唯有人的内部控制意识提升起来,才能对内部控制引起重视,从而完善内部控制。因此,对于单位所有人员来讲,均应当不断强化内部控制意识,要充分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关系到单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关键因素,明确自身在财务内控各个环节之中的责任,要做到主动积极承担责任,从而在单位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内控氛围。具体需要针对单位相关人员加强财务内控知识以及技能方面的培训,使其能够主动积极学习有关单位财务内控有关的规定,从而将其转化成为实质性的东西:与此同时,还要在单位内部加强内控教育,确保所有人能够参与进来,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全员参与以及支持的良好氛围。
(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普遍存在滞后性,从而影响到工作效率以及会计信息的质量。基于此,需要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不断完善。第一,明确职责。基于国家所提出的内控政策的基本要求,并充分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以及管理特点,设置对应的内部机构以及岗位,明确各个工作人员的职责,构建不相容岗位相互监督以及制约的内控体系。第二,强化财务风险管控意识。建议单位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风险应对策略进行合理制定,要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例如,可以提供分析以及预测,进而明确单位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提前制定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将风险控制最合理的范围之中。第三,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考核制度。通过这类制度对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措施;同时,还可以设置激励考核机制,这样能够有效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保障内控执行效果。
(三)不断提升预算管理力度
科学的预算管理越能够提升单位管理效率,并有助于对单位资源配置进行合理优化。首先,编制预算必须做到科学合理,关于收入与支出要做到统一的规划以及管理:同时,不同部门之间需要加强沟通,并结合各部门的特点分项目细化核算,这样才能确保预算与实际情况相契合。其次,关于预算执行需不断提升监督力度,确保各项工作必须严格按照预算编制对资金进行使用,对支出限额进行合理控制,最大限度不超出预算。最后,做好预算效果审核工作,需要动态跟踪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保障预算资金能够合理使用。
(四)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固定资产有着较高的价值并在单位整个资产之中占据了巨大的比例,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单位需对自身固定资产进行盘点,从而结合固定资产的特点制定管理策略,着重提升资产控制以及监督力度。第一,集中采购的购置标准必须要科学合理,并不断做好固定资产配置的优化。第二,做好验收、登记工作,相关职责以及权限必须明确。第三,定期清查固定资产,报废流程以及相关手续需不断完善,对于已经不能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需要及时进行报损处理:同时,提升监控力度,有关固定资产使用以及出借等方面的登记手续必须完善。
(五)不断提升内部外审计监督力度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金通常来自国家财政拨款,因此,必须要充分重视内部外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最大限度确保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执行,重点做好政府采购、基建资金使用实际情况、专项资金、预算资金等等方面审计工作,从而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其效果优劣将关系到单位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基于此,对于单位来讲,必须充分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管理措施。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确在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内控氛围,有利于保障单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伟.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 18):40-41.
[2]李明洋.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9(26):8.
[3]钟磊.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9( 27):139-140.
作者简介:
凤东东,西安市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建设工程监管中心,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