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研究

2019-09-10 11:21:12范鹏辉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7期
关键词:输电线路一体化管理模式

范鹏辉

摘 要:在电力系统当中,输电线路就好比电能运输的脉络,承担着输电任务,如果输电线路出现了故障或异常,则会影响整个电网系统运行,严重会导致电网系统瘫痪,所以保证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关键词:输电线路;一体化;管理模式

1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实施的必要性

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输电线路采用定期检修方案,并且该制度延续了几十年。定期检修制度以时间为核心,在检修周期制定上、检修项目认证上都要依靠工作经验。该方法无法对输电线路工作状态、结构组成、设备質量、性能差异展开全面综合考量,所有检修工作都要严格按照既定标准进行,缺乏创新力度,很容易造成检修费用高、检修周期长等情况发生,对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影响。在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电力系统也逐渐朝向数字化、智能化、高压化、大电网方面发展,传统的定期检修方案已经无法顺应电网发展需求,特别是在“两网”改造后,电网中的科技含量直线提升,很多设备采用了自动检修方案,已经不需要定期检修,在此背景下如果依然采用定期检修方法,势必会造成资源浪费,并且会给正常供电带来影响。而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方案,可以针对智能电网发展现状,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采用实时监督检修方案,可以保证运行检修工作的针对性,降低资源浪费和提升工作效率,所以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要采用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

2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的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优化措施

2.1创建运检一体化管理系统

新常态的背景下,随着电网改造的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不少新的技术工艺、方法呈现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并在此作用下,引入了一体化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输电线路运行检修,构建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完善一套可行性较强的管理模式。接着对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评估与优化,并在此技术上,针对于静态、动态、基态的安全性进行考核。在智能专业分析系统探究的过程中,建立检修一体化工作策略。在检修计划中,构建多种电网模型,并在综合性的基础上,实现电网模型、负荷数据、运行状态、检修申请,设备状况等方面的数据汇总。如果发现问题,就需要针对问题,快速地做出对应的检修计划。第一,构建安全生产组织体系,在实际生产与管理的过程中相互协调,责任明确,有利于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期稳定,确保输电运检的安全生产指标完成。第二,需要在状态监控系统的管理模式下,将监测技术与人工运维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无缝衔接。部分转台监测装置不稳定导致数据不可靠的,需要充分地使用状态监测系统的先进性进行改进。不断解放一线员工的劳动力,最好保证传统状态与现行的相互补充与配合,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第三,建立健全线路突发事故应急抢救机制,加强内外部应急救援协助联动。构建输电线路典型事故抢救预案,完善应急工作网络。

2.2建立输电设备信息档案库

随着电网线路的复杂度加大,输电线路的检修与维护出现了不少问题。因此,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信息档案库,这样才能一目了然地帮助管理工作人员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再次发生这样情况的时候,就可以对隐藏的问题进行整理,并快速地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通过对数据的推测与预算,减少对应的工作程序与工作量,实现一体化的管理维修措施。构建核心人才,实现检测系统应用与维护专家、线路状态评价专业、转态检修策略专业、带点作业核心技术人才和实践技术操作专业等方面的人才应用。

2.3建立智能化管理的技术保障平台

从传统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使用的是人工检修的方式,此种方式不仅检修的效率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并且在故障出现的时候,也无法进行精确的定位。人工检修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检修的工作状态。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在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构建智能化的管理平台,优化传统理念下的线路检修弊端。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智能化的管理平台可以在数据采集与数据传输的基础上,快速地对问题或者故障进行定位,从而帮助检修者,精确的寻找到发生故障的位置,提升检修的工作效率。市场上常见的智能化技术为1Gs技术与GPS技术。其中,GPS技术主要就是应用于线路故障的精确性定位,优化传统理念下下的问题与不足。第一,需要构建智能巡检技术,具有传统输电线路巡检系统功能,对运行数据的现场记录与校验进行跟踪处理,直接上传PMS系统。针对于缺陷与危险点的管理上,需要实现对危险点的闭环管理措施。针对于现场应急处理上,需要按照标准化的流程进行作业管理,还可以使用智能终端实现现场监控,提升巡视人员的工作效率。第二,带作业技术上,需要对变电设备进行测试与维护,更换部件的作业,提供有力的保障。第三,使用直升机协同人工进行巡查。例如:2017年,浙江省电力企业就尝试了55kV的直升机,积累了经验并提升了智能巡查应用。第四,通过对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现场施工控制。

2.4采用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也就是AI技术,可以提升输电线路、电力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有助于一体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智能电网中融入人工智能技术是核心重点工作。想要实现智能管理方案,还需要采用智能设备、引进智能管理系统,对现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分析,之后安排检修人员进行故障处理。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专家数据库、模糊网络系统、神经网络系统等,并在输电线缆中安装传感器,根据输电线路实际运行情况,判定输电线路是否存在故障问题。结合大数据信息分析故障原因、故障等级、故障类型,将这些分析数据和检测对比数据发送给操作终端,检修人员看到信息之后即可直接到现场进行检修,极大的提升了检修效率。

3结语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发展,为实行一体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建立一体化的管理系统,要运用很多先进的智能技术,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库。这样才能使一体化管理系统顺利安装完成,从而提高线路维修的效率,避免浪费财力和物力。

参考文献

[1] 马骁旭,江全才,魏飞翔,等.输电线路运检三维仿真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5(11):99-100.

猜你喜欢
输电线路一体化管理模式
加强输电线路运维管理降低线路跳闸率技术及管理措施
针对物流经济管理模式略议其战略发展内容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输电线路运行事故及其解决对策
110kV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措施研究
浅浅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12:00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0:01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环球时报(2016-07-30)2016-07-30 1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