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真 乔连全
链接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宣布将于2019年9月开始实行三学期制。这也意味着又一所“985”高校加入了三学期制的队伍。据统计,目前“985”高校中实行三学期制的有28所,占73.68%。不难发现,三学期制是我国高校学期制改革的趋势。然而,实行三学期制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从思想观念、课程体系到保障机制,都需要高校认真探索。
三学期制是最早起源于美国的一种学期制度。这一学期制度将一学年分为“两长一短”三个学期,并在保持总教学周数和假期周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从每年的上下两学期中分别抽出相对较短的几周时间构成一个短学期。近年来,各类高校纷纷进行学期制改革,三学期制在我国高校逐渐“流行”起来,并已成为我国高校学期制改革的趋势。
学期制改革由何而来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两学期的学期制度,一学年分为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两学期之间为寒暑假。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大众化教育的到来,两学期制表现出了明显的缺陷:其一,由于传统的两学期制中各学期时间过长,学生容易在每学期中后期出现疲倦状态,教师也容易因为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产生疲惫感;其二,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综合性、创新型人才,但是在两学期制中,却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安排更多相应的课程;其三,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自由、全面、个性化发展,但在两学期学制中,学校很难为此协调资源,尤其是聘请国内外学者、组织外出交流以及实习实践等,使得课程资源的丰富度受到限制。同时,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三学期制已经是相对完整和成熟的制度,这种兼具灵活性与稳定性的学期组合方式,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两学期制的缺陷。
我国最早进行学期制改革、引入三学期制的高校是钱伟长校长曾执掌的上海大学。在担任上海大学校长期间,钱伟长推行了独特的教学管理制度——三学期制,把传统的一学年两学期改为三学期。起初,由于三学期制在我国没有可以借鉴的案例,上海大学的学期制度改革遇到了多重阻碍。但是钱伟长顶住了压力,将三学期制保留下来。此后,国内高校纷纷开始进行学期制度改革,将传统的两学期制改为与西方国家接轨的“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目前,我国已有多所高校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学期制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三学期制在我国的高校学期制结构中的比例已越来越大。
三学期制的三种“样板”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进行三学期制的改革,积极进行本土化的尝试和探索。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许多高校的学期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以厦门大学为代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以大理大学为代表的专业型大学或学院、以湖南外贸职业学院为代表的高职高专学校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厦门大学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末进行过三学期制改革的尝试,但由于一些原因,实施四年后便废除了三学期制。在全球化对创新人才需求不断增大的背景下,2004年厦门大学再次进行学期制改革,实施“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春季、秋季学期各有18周,夏季学期有5周。
在十多年的改革中,厦门大学不断调整和优化三学期制度,各部门联合推进,逐步形成了与学校原有人才培养相融合的做法:第一,设立以实践教学为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短学期,提供丰富的学术讲座、国际国内交流、社会实践的机会;第二,改变以往单一的模式,构建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体系;第三,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教学运行机制;第四,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四位一体”的思路,综合调配资源。
专业型大学或学院。大理大学是云南省的一所省属高校。与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不同的是,大理大学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了满足学校自身发展需要,大理大学于2009年试行三学期制。在教学周期方面,将以往的两个学期变为5周、15周、18周的“短、中、长”式的三学期;在课程设计与实施方面,开设全校通识选修课,灵活安排不同学时的课程,使课程安排更为紧凑,并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促进学生技能提升。在三学期制的实施过程中,大理大学非常注重实践教学的比例,要求实践教学学时不低于总学时的25%,且所有本科专业的实习时间不得低于18周,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业创新精神。
经过几年的改革,大理大学逐渐探索出适合学校自身人才培养定位的三学期课程体系,在更新观念、推动教学综合改革、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及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效果,形成了自身人才培养的特色。
高等职业院校与专科学校。除了本科院校之外,高职、高专院校也积极进行学期制度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旅游学院的“工学交替、轮岗晋职、三学期制”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一个较好的案例。该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课堂与工作间、学习与就业相结合,在原有春秋季兩学期的基础上,将每年的5月至8月作为工作实践学期。学生三年中会经历 8 个学期,被安排到企业工作实践3次,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交替进行。在实习期间,学生可以经历不同的岗位,并且可以在实习期得到晋升。当学生毕业时,可以提前转正或者“零距离”入职。这一改革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较为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尽管目前大多数“985”高校都实施三学期制,仍有一些高校由于在推进三学期制的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从而废除三学期制,恢复两学期制。例如,中山大学自2009年起实施三学期制,但是由于改革中遇到较多困难,许多师生对三学期制产生抵触情绪,经过对师生的看法进行调查,中山大学最终于2016年取消了三学期制。
三学期制对于绝大多数高校来说是一种较好的学期制度,对高校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提高办学水平等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三学期制“流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大学改革学期制度,将每年两个学期改为三学期,虽然不同高校在学期时长分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从整体来看,三学期制已成为高校学期制改革的一个趋势。
如何有效实施三学期制
改革需要一个过程,三学期制也不例外。从历史与现实的需求来看,三学期制的确解决了目前两学期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然而三学期制的实行需要一定的条件。目前,我国高校三学期制改革时间还不长,很多高校都是在不断的尝试和调整中实施三学期制度。根据分析国内外的案例,笔者认为要顺利实施三学期制,发挥三学期制的优势,需要得到以下几方面的保障。
转变思想观念,改革意识深入人心。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改革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说,三学期制往往由高校管理者提出,首先,高校管理人员就要不断学习,深入理解学期制度改革的内涵;其次,三学期制具体实施者是高校教师,教师的教育理念往往反映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也非常重要;最后,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的学习,学生也需要转变学习观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转变管理人员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才不会让三学期制成为一个空口号。只有对三学期制的认识和观念达成共识,才能以此作为三学期制改革的思想和理论基础,从而推动三学制改革的进程,取得理想的改革成效。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在实施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是三学期制改革的关键内容,如果只有时间上的增减,而没有内容上的改革,三学期制便很容易流于形式。在人才培养方案上,院、校两级必须充分合作,发挥各自特长,重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真正体现出三学期制特色。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高校一定要结合自身定位,结合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需要强调的是,三学期的课程改革要做到教、学、评的一致性,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如此才能更精确地了解课程的实施效果,同时也能为接下来的改革提供有效数据。
各部门积极合作,建立协同保障机制。三学期制不是简单的学习时间调整,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部分,需要高校全盤考虑、整体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三学期制度建设、校内外教学资源调配、教学运行的软硬件保障、师生管理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学校行政部门的配合。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还需要设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保障队伍。只有学校各部门积极配合,建构起一个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三学期制才能发挥作用,从而让改革达到预期成效。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责任编辑:王梦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