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超市老板娘学习

2019-09-10 07:22:44张祖庆
科教新报 2019年28期
关键词:凤梨行当老板娘

张祖庆

双休日,我和朋友在超市买凤梨。老板娘说:“凤梨和菠萝各剩一个,要不要各买一个?”

  朋友笑问:“行,你得告诉我们,凤梨和菠萝怎么分别?”

  “这还不简单?凤梨是十八岁的姑娘,菠萝是三十岁的妇女。”老板娘笑道。

  这说法,新鲜、会意。说着,老板娘三下五除二把凤梨和菠萝削好,各自分装。“你看,这就是凤梨,嫩、白;这个呢,就是菠萝,硬、黄。”

  虽说用姑娘和妇女来打比方,有点对女性不敬,但你还别说,话俗理不俗,凤梨和菠萝我们一直傻傻分不清,经她这么一说,从此一清二楚。

  凤梨白,菠萝黄,不会再弄错。这老板娘的语言表现力和敏感力,比一些优秀的语文教师还厉害。

  超市老板娘,靠嘴巴吃饭,在做生意过程中磨炼语言;相声小品演员,靠嘴巴吃饭,在训练和表演中磨炼语言;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也靠嘴巴吃饭,则是在上课过程中磨炼语言。

  磨炼语言的途径还有很多。著名作家汪曾祺非常重视语言锤炼,他在不同文章中反复提到:“怎样学语言?随时随地。首先是向群众学……”

  刚工作不久时,我曾有意识地向我们村的语言大师老毛先生学过一段时间的方言。

  老毛先生是村里的孤寡老人,从我记事起,老伴便过世了。他靠卖糖果为生,到学校门口以及露天电影院、戏场摆摊。

我记忆最深的是,老毛先生无论和谁攀谈,说得最多的就是“老话讲”,嘴里经常会蹦出一串极为鲜活生动的谚语、歇后语——遇事棘手,讲成“生猪头难拆”;分点小利,说是“蟹脚钳掰只”;“鹅一声,鸭一声”指群情激愤;“钉打钉,铁打铁”表示寸步不让……这些方言俚语,多用比喻,形象生动,令人忍俊不禁。

  我曾经蹲在他低矮的小屋里,用“洋夹土”的语言记录在本子上,并常常翻阅,偶尔还会在课堂里蹦出一两句,逗得学生哈哈大笑。

  一个行当有一个行当的文化,一个地域有一个地域的文化。学习语言,就是学习文化。

  教師,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教师应该成为语言高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博大的文化传承给更多学生,这应该是语文教师的天职。

猜你喜欢
凤梨行当老板娘
论博物馆对老行当档案的保护与利用
魅力中国(2020年5期)2020-12-08 00:09:19
网络网际之网络新行当
登云
短篇小说(2020年12期)2020-03-11 08:44:22
“花衫”行当考辨
戏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1 03:23:48
都这么熟了
多待一会儿
故事会(2018年18期)2018-09-18 03:07:34
玉林组织百名农友外出考察新品水果基地
农家之友(2018年2期)2018-03-03 07:21:38
温室盆栽凤梨标准化生产技术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8:11
冬瓜和凤梨酥的“恩恩怨怨”
学与玩(2017年5期)2017-02-16 07:06:34
别再调戏我
喜剧世界(2016年9期)2016-11-26 13: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