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尔贝托贾科梅蒂是西方二十世纪较为著名的具象表现艺术家之一,他大半生都致力于探索形象的本质和准确重现眼前景物的方法,他用自己独特的绘画方式和个性的艺术语言反映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包括20世纪那一代人的精神状态。他的绘画作品让我过目不忘,看似杂乱无章的线条给我无限想象,也可能是某种与之契合的相似。贾科梅蒂独特的绘画观看方式和认知体验在我创作的过程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参考,他人物素描里充满张力的线条给我的启发,他艺术创作的转变过程和绘画表现形式对我的冲击,还有他的雕塑让我知道我所寻找的真实到底是什么。
关键词:贾科梅蒂;寻找;真实
画家面对画布时,画布只是一个白色的表面么?事实上,假如画家面对的真的是一个白色的表面,那么它就可以在那里复制出一个起模型作用的,外在的物体。但事实并非如此,画家有许多东西在脑海中,或者围绕着他,或者在画室中。而在他脑海中的,或者围绕着他的,已经在画布上存在了,带着或多或少的潜在性,带着或多或少的即时性,在他开始创作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画家要做的不是一点点地把潜在的即时的图像将白色画布填满,而是要清理它、扫除它、清除它。
——引自吉尔·德勒兹《感觉的逻辑》
我所理解的潜在性与即时性大概就是固有思维和绘画对象的临场感,在探索画面的过程中,不是要把所有出现在脑中的现象都描绘出来,而是通过自己的大脑将所有出现的现象进行清除,筛选,放大,直到达到某种目的。
在持续的创作和对贾科梅蒂有更深的了解后,我不再那么沉迷于贾科梅蒂的线,我发现贾科梅蒂画面上更吸引我的是一种“架空”的感觉,他的画面仿佛架空了所有,只剩一个框架。不管这种“架空”是否是他所想表达的一部分,亦或者是我作为一个观者冥想出来的,都不重要。对他来说,他已经宣泄了他想要创造这个画面的情感了,而他画面里的线应该是他认为能用来表达的最纯粹的方式,这种线性表达为他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对当时的他来说,就已经足够了。虚无、孤独、痛苦,这些都是后人给他画面附加的形容词,但我觉得他并不这么想,他只是很纯粹地想要表达他愿意表达的所见的一部分。而这些形容词,应该更适合形容他探索这种表达形式的过程,而非他最终呈现的画面。我慢慢地把我的视线从他画中的线转移到我认为他画面“架空”的感觉,我尝试着将自己的画面也“架空”。因为我不喜欢太饱和的颜色,所以我试着架空画面的亮度和对比度,让画面显得不那么饱和,我用了很多灰,往很多颜色里加了黑,我清除了自认为不适合表达我情绪的颜色,试着让我的画面能捕捉到我对这个世界的真实印象,能让看到我画面的人借着我的画从这个世界观赏另外一个世界,试着像贾科梅蒂一样不断探索自己眼中画面的“真实”。
在我对他的绘画作品着迷的时候,一系列他的雕塑作品《行走的人》进入了我的视线。美术史上的贾科梅蒂经历了三种艺术流派,但在我看来,他不属于任何一种流派。他一生都在努力追求属于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不管是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符合在他身上都太过片面了。他出生在一个战乱的时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二战后,那种冷漠的社会环境使得所有人的精神都几乎变形,人性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所有人几乎都处于无助,孤独的状态。同时期,有跟他一样的艺术家也在做着不同的尝试,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马蒂斯的野兽派,达利的超现实主义..而他在艺术中属于独来独往的性格,使他默默无闻的进行着他自己关于人类本质的艺术创作。他承认过他的作品揭示着现实,黑暗的一面。看过贾科梅蒂作品的人,多少都能直接或间接地感受到当时处于那个时代的贾科梅蒂的精神状态吧。那些又细又长的人物形象,甚至有些人物已经缩到如火柴般大小,基本没有体积没有重量的雕塑,带着一种黑暗与恐惧,映射了他脆弱的内心。他将自己融入作品,进入忘我的境界,把他的精神状态完全地暴露给我们。对贾科梅蒂而言,绘画和雕塑并不对立,它们都是他用来表达自己的媒介而已。他几乎让我从他的雕塑中看到了他的影子。他曾说他希望通过自己观察自己的眼睛去获得世界的感受与理解。在我眼里,他做到了。
這个时候,我终于想清楚为什么我会一直喜欢贾科梅蒂,不是因为他画面的沧桑触动我,也不是因为他雕塑中的孤独感染了我,而是因为我长时间通过他的画面他的雕塑而认识了他,他向我传达着他自己。他几乎在我每一个迷惘的阶段都用他的作品在启发着我。
一件作品的诞生,需要让片刻成为在场,未来和过去在这个片刻被包容和调和,神秘强烈。作为观者,我们不会永远全面地了解到作者处于那个片刻的心情,作为创作者,我们也不会没办法预料到观者会从这个片刻中了解到我们哪个方面。真正的解读的于创作者的心中。现阶段的我还在探索着情绪的表达,我努力跟自己的画面搭一个沟通的桥梁,足够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表达。而我深知这个探索是不会有结果的,但我将会拥有过程,每张画充其量就是探索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想要看画的人能通过我的画面看到“我”,这是我的目标。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对知识分子有个定义“我梦想有这样的知识分子:他们反对普遍性的原则;他们在今日的迟惰和约束中寻找和标出薄弱环节、力量作用的路线和出口;他们不断的运动,可又不知道正在朝什么方向走,也不知道自己明天的观点会变怎样,因为他们太关注此时此刻了;他们不管怎么运动,都要坚持问一个问题,即是否值得为革命付出代价”。(福柯著;严锋译《权力的眼睛 福柯访谈录》)我们都清楚,贾科梅蒂就是福柯笔下的“知识分子”。他对自己绘画的怀疑,否定,提出的疑问,和对绘画的创新,都体现了他的“求知欲”。他的作品就像一面镜子,照着自己的内心,也试图让观者解读他的内心。他的作品弥漫着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其背后历史的千丝万缕。他深知追寻视觉真实的这一活动没有尽头,每个人的绘画都只是每段历史的过程,但他还是穷其一生去追求,他的伟大其实不在于他给我们揭示的他眼里的真实,而是他试图揭示他眼中的真实的这一过程。这种勇气与毅力,令人敬佩。而他对我的启示,也将会是一个永久的过程。
作者简介:
胡林鸿(1996,12),女,汉族,福建漳州人,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美术专业,研究方向版画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